其三,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及影响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而江南地区的经济却有了长足的发展。隋朝统一后面临的形势是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而政治、军事重心仍在北方。中唐以后,在大河南北“戎事方殷”、经济停滞的同时,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都在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江西、湖南开始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基地。南方的茶、陶瓷、丝织品、盐业等也赶上或超过北方。位于运河枢纽的扬州,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也在此起航和停泊。市区内商贾众多、邸店林立,最繁华的街道“十里长街市井连”,到了晚上,“夜市千灯照碧云”,一派繁华景象。
北宋立国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北宋之所以选汴京作为都城,主要原因就是依靠汴水运输南方的粮食,当时每年大概要从南方运输粮食600万石左右。随着北方移民的大量涌入,使南方社会经济[注: 简介我们把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及其转化机制确定为社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含着前后相关的两个问题,一是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范畴是怎么来的;二是这样思考的依据是什么。]继续获得发展。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还产生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南宋全国人口是1684万,到淳熙六年(1179年)达到2950多万,20年间人口增加了近3/4。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显著进步,城市和商品经济十分繁荣。自唐朝安史之乱[注: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
<< 上一页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