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营造浓郁的西部特色——记甘肃省博物馆新馆陈列
  • 红色之旅在庐山——庐山会议旧址陈列展示特色
  • 安徽宿州隋唐大运河遗址首次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 湖南发掘大型西汉长沙国王后墓
  • 隋唐大运河遗址宿州段考古成果展举办
  • 罗俊
  • 汪宝初
  • 陈炳林
  • 贵州明清古建筑民俗特色浓郁
  • 河南荥阳胡村发现晚商贵族墓地
  • 最新热门    
     
    精彩,留在格勒诺布尔—— 多彩中华 法国行

    图书贸易总公司(以下简称国图公司)联合主办的“多彩中华·中国文化节”是一项综合性的文化展示和体验活动。整个活动由中国民族服饰展演、中华民族风情图片展览、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现场制作、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展销等几部分内容组成。本次文化节突出了民族、民间特色。这一特色不仅体现在内容上,也体现在文化节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上。对于主办方来说,参展商和主宾国的双重身份使文化节的意义超越了文化本身。
      
        “多彩中华民族服饰展演”无疑是本次文化节的一个亮点。
     
        在1000平方米的中国展厅内,供模特和演员表演的T型台处于一个醒目的位置。当粗犷野性的音乐响起,首先出场的是一群苗族少女,她们身上佩带的繁复银饰伴随着轻灵的舞步哗啦啦地响成一片,随后,头顶竹笠的傣家少女、身着盛装的朝鲜族妇女、藏族、蒙古族相继登上舞台 ……这时候,T型台周围站满了人,掌声随着每一种服饰的亮相不断响起。文化节期间,这样的演出每天要举行三场,通过生动活泼的展示和简洁明了的解说,观众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有了直观的了解。很多观众首先是被绚丽多姿的色彩所打动的,演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原有的“中国印象”。“太精彩了!超出了想像”、“过去我们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北京、上海和香港,没想到中国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他们这样评价道。本次演出共分8个单元,展示了苗族、傣族、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等民族的60余件(套)服饰。其间还穿插了二胡演奏、马头琴独奏、杂技“抖空竹”、川剧“变脸”、彝族舞蹈等节目。参加演出的8位模特是西安工程大学服装设计与模特专业的教师和大三学生,他们大都已不是第一次参加“多彩中华”的演出了,对每套服饰的穿着技巧和表演特点已经把握得很娴熟。身为领队,同时也是在校教师的岳灵是第四次参加“多彩中华”的演出,她告诉记者,作为模特,经常在T型台上展示各式服饰,而当她穿上民族服饰走上舞台时,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因为我们在宣扬自己的文化”。
      
        “多彩中华民族服饰展演”是民博倾力打造的一个品牌节目,1999年首次走出国门,2004年更是因其在卢浮宫的成功演出而获得国际声誉,此后又多次巡演欧洲、日本、新加坡,成为中国展示民族文化的名牌节目。与一般演出机构不同的是,“多彩中华民族服饰展演团”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团队,而是以民博为核心的临时合作组织。每次演出,多家单位和个人就会聚拢在“多彩中华”的旗帜下,共同为宣扬民族文化奉献力量。尽管演职人员来自各个方面,演出期间,团队却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和统一的集体形象。多年来,一些院校、演出团体、模特公司、演员、艺术家与民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合作伙伴之一,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中央少数民族乐团指挥董锦汉这次带领学生参加了二胡演奏、葫芦丝吹奏等节目的演出,他认为把民族音乐与民族服饰表演熔铸一体,会更有助于民族音乐的推广。“‘多彩中华’每次演出结束前的最后一个节目都是全团演员齐唱《中华家园》这首歌,其实这首歌是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师、作曲家张朝在1999年写的,但真正唱红却是从‘多彩中华’开始的”,董锦汉说。
      
        在多年的发展中,“多彩中华”的展示内容在不断拓展,资源整合能力在不断加强,目前已经形成以民族服饰展演为核心,辐射展览、工艺品销售、论坛、培训等各方面的系列文化产品。去年6月,民博成功举办了“多彩中华·首届民族文化节”,本次“多彩中华·中国文化节”的举办,使民博在品牌运作和资源整合上又一次实现了“升级”。

                  
    中国民间艺人走上国际舞台
      

        面塑、木雕、手绘、茶艺、书法、刺绣、料器制作等民间艺人的现场表演引起了法国观众的浓厚兴趣。
      
        木雕工艺师常德明用锉刀、刻刀、刨子等简单的工具在半小时之内就能雕出一个人像来。他的展台上除摆放着美国总统小布什及夫人劳拉、法国总统希拉克等知名人物的雕像外,还摆放着一座自雕像,特意突出的大鼻子,产生了幽默的效果。不过,从营销策略来讲,希拉克更具名人效益。常师傅常常拿出希拉克雕像,向观众展示技艺。
      
        料器工艺师邢兰香戴着老花镜在煤气喷灯下专注地制作琉璃配饰,除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水果、白菜、花卉造型外,她还根据购买者的需求制作天使、十字架等西方艺术造型。
      
        苏绣工艺师柳文珍正在绣陈逸飞的一幅画,绣品的线条和色彩与原画惟妙惟肖。她的绣画卖得很好,12天就卖了6000欧元。
      
        张生礼和陈金良两位书法家这次是以民间艺术家的身份参加文化节的,他们在各自的展位上挂出了自己的书法作品。法国观众对书法很好奇,不时询问桌案上的宣纸、墨、镇尺是从哪里弄来的,有的还希望他们能在当地开设书法班。“法国人对书法很感兴趣,但他们对书法的了解并不多”,陈金良颇为感慨地说,一位法国人曾经认为他的一篇小楷是印刷品,等看到陈金良亲笔书写后,大为赞赏。
      
        这次参会的民间艺人有的已经连续几年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组织这一活动的国图公司是我国最大的专业性书刊进出口公司之一。几年前,国图公司开始尝试将贸易与文化结合,探索国际文化交流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但是向世界展示什么呢?他们把目光对准了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从2004年起,国图公司与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把民间文化和民间艺人引向巴黎博览会,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在今年5月举行的巴黎博览会上,中国展团的不凡表现引起了格勒诺布尔国际博览会组委会负责人沃尔克先生的关注,沃尔克先生热情地邀请中国展团参加格勒诺布尔博览会,由于考虑到对格市的情况不甚了解,参会条件和时机尚不成熟,国图公司当时并未接受他的邀请。今年6月,沃尔克先生又专程赶到北京,诚恳地邀请国图公司把中国文化带到博览会上去,并承诺提供优惠的条件。在与国图公司总经理齐平景会谈当中,沃尔克先生直言不讳地说: “我到过世界很多国家,见闻丰富,虽然你们中国强大了,经济在迅猛地发展,但在我的印象中,你们中国人只认钱……”,这句话给齐平景等中方人员很大的震动,最终,齐平景拍板决定参加格勒诺布尔博览会。为了更全面地展示中国文化,国图公司首度与民博合作,将少数民族文化也带到了格勒诺布尔。


    北京老字号海外“试水”
      

        宝刀衡和晋阳饭庄都是具有上百年历史的京城老字号。宝刀衡以制造中国传统刀剑而著名,晋阳饭庄则以山西面点扬名坊间。两家老字号在今年5月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时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因此有了此次的格勒诺布尔之行。
      
        为了在展会上展示厨艺,晋阳饭庄专门派出了三名高级厨师,遗憾的是,由于展馆禁用明火,大厨们不能充分施展才艺,除了在开幕式上进行过拉面表演外,其余时间只能做做饺子之类的小面点。即便如此,晋阳饭庄的饺子仍然很受欢迎。谈到此行的收获,一位厨师告诉记者:“一方面是了解了当地中餐馆的情况,另外也让当地人品尝到了真正的中餐”,这位厨师对当地中餐馆的水平评价不高:“那是什么中餐啊!酱油、醋都是法国生产的,做的菜都变味儿了。没有到过中国的当地人,以为这就能代表中餐,品尝了我们做的正宗中餐面点后,才明白这差距有多大。”
      
         和老字号一道来的还有北京市商务局现代流通发展处处长雷男和北京老字号协会副会长刘满来。
      
        “我们参加国际博览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试探一下海外的市场”,雷男说,指导北京老字号企业发展是他所在部门的一项职能。
      
        “虽然像同仁堂、全聚德这样的老字号在海外知名度较高,但总的来说海外对中国老字号的了解并不多。老字号要走向世界还面临很多问题,譬如全聚德的鸭肉因为含有兽药而被排除在国际市场之外,这就需要进行改良”。雷男介绍说。
      
        刘满来是首次参加这样的文化展示活动,他介绍说,北京的老字号资源很丰富,去年8月,北京市老字号协会成立,任务就是要在奥运会期间展示40家老字号企业。今年9月,北京市公布了首批67家老字号企业名单。从整体来讲,经营状况好的老字号所占比例并不大,在海外注册商标的也不多。

           
    民族工艺品的冷与热
      

        民族工艺品展销也是本次文化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展销的工艺品包括传统刀剑、民族服饰、书法作品、古典风格家具、文物复制品、根雕、木雕、瓷器、刺绣等35个品类。尽管种类繁多,但这些工艺品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手工成分居多;二是工艺独特;三是文化含量高。
      
        到文化节结束进行盘点时,明清仿古家具销售状况最好,售出9000多欧元,还接了几份订单。一些价廉物美的工艺品则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如民博展台上出售的刺绣手机袋、钱袋、挎包、坐垫、绣片、首饰等都很热销。以古代人物和少数民族人物为题材的“唐娃”娟人刚展销两天,就有巴黎的工艺品经销商前来洽谈代理事宜。国图公司带去的近万束干花几乎全部售完;画家李金成带去的中小幅油画行情看好,其中一副表现香格里拉的风景画卖了1100欧元,是这批画作中售价最高的一幅。面塑师冯戈接活不断,忙不过来,只好请顾客留下照片,来日再取货。
      
        不过,一些收藏价值高,但价格昂贵的工艺品卖得并不那么好。根雕工艺师吴树友认为这与当地的市场购买力有关。“格市只是一个中小型城市,消费水平并不高,我们当初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今后参加类似活动时应该针对不同地区和消费水平组织相应的商品”。

         
    对外宣传需要新思维
      

        中国驻法大使馆对此次文化节的举办表示关注。10月31日,受赵进军大使委派,中国驻法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蒲通从巴黎来到格勒诺布尔国际博览会现场进行视察并出席了次日的文化节剪彩仪式。
      
        在参观了中国展厅后,蒲通肯定了这种以文化带动经济,以经济推介文化的交流模式,他认为民族服饰展演提升了文化节的品位,展销的工艺品也具有很高的文化含量,不过,由于展示手段比较简单,工艺品的文化内涵还未得到充分发掘和表现。蒲通说:“世界之所以关注中国,是因为中国时刻在发生新变化,我们在介绍自己的文化时,不能仅仅满足于让人产生神秘感,还应当介绍我们的经济、文化建设成果……介绍的方式很重要,我们要学会运用先进的展示手段、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和符合各国习俗的方式来宣传、介绍自己。”
      
        文化节闭幕后,11月13日晚,赵进军大使在巴黎大使官邸接见并宴请了民博副馆长韦荣慧等“多彩中华”展演团团员一行6人,赵大使对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谈道,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误解,我们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展示真实的社会现状来逐渐改变他们对中国的认识。此外,在开展外宣传活动时同样需要新思维、新观念、新做法。

     

    文化节花絮

    留学生做导购


        “多彩中华”展演团仅带去两名法语翻译,到了文化节开幕那天,面对上万人的观众流量,翻译顿时成了稀缺资源,二十余个展位轮番向翻译求助,翻译忙得团团转,很多展位却还顾及不到。交流障碍直接影响到工艺品销售,会务组于是决定在当地聘请中国留学生做翻译兼导购。此后两天,10余名年轻留学生陆续上岗,担当起语言沟通的“桥梁”。留学生小陈是从网上看到招聘广告后来应聘的,上岗后表现得非常敬业,招呼顾客,介绍商品,收款-都很认真,这位来自北京的小伙子还很率真,常常提醒中方工作人员尊重当地人的习俗。“老板,不要在展位上吃东西”、“法国人不喜欢随便被拍照,拍照前最好先征询一下别人的意见”。展会结束时,即将回国的工作人员还真有点舍不得这些“共事”十余天的年轻人。    


    尼克卖光盘


        尼克是博览会聘请的音响师,20余岁,中等个儿,格勒诺布尔人,负责“多彩中华民族服饰展演”的音响调试工作,刚开始与中方工作人员合作时,尼克显得很矜持,一副例行公事的样子,接触没几天,尼克就不自觉地融入了“多彩中华”团体,喜欢上了中国文化。为了配合中方的工作,尼克总要提前几小时来到展馆,并主动担任演出的解说。按照惯例,每场表演结束后,中方工作人员会向观众推介《多彩中华民族服饰展演》光盘,不久,尼克也加入了推销光盘的行列,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替中方人员推销工艺品。文化节快结束了,尼克在“多彩中华”的横幅上用法语写上“我爱中国”,同时用中文写上“谢谢”,并画上一颗心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尼克说他要亲自来中国看一看。


    抛售葫芦丝

      
        一名傣家女子吹着葫芦丝从舞台一侧走来,随后,一队头顶竹笠的傣家少女婀娜多姿地走进了观众的视野……这是民族服饰展演中的一个场景。葫芦丝奇特的造型,优美的音色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据说一位曾在广州学过两年厨艺的法国小伙子特意带着女友来观看演出,听了葫芦丝的演奏后,很想送女友一把葫芦丝,可惜各展位都没有出售。
      
        吹葫芦丝的女孩是中央民族大学民乐系的学生杨田子,为了参加这次演出,带来了两把葫芦丝,文化节闭幕那天,当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有人提议杨田子卖掉一把葫芦丝,小杨怀着试试看的想法,将葫芦丝标价190欧元出售,这个价格比国内高出好几倍,没想到不久就被人买走了。“这不仅是钱的问题,说明人家认可这件乐器的价值”,有人这样评价道。


    “变脸”的原来是个女子

      
        川剧“变脸”是这次展演中新增的一个节目。在《中国功夫》铿锵有力的歌声的伴奏下,演员的一招一式都来得干净利落。五分钟的时间内,变脸8次,毫无破绽。演到中途,演员还会突然走下台,巡场一圈,把演出气氛推向高潮。当演出结束,全体演员谢幕时,人们才意外地发现表演“变脸”的原来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女子,这女子名叫冯亚男,国家一级演员,7岁就进入剧团做杂技演员,2003年开始学习“变脸”。按照老规矩,川剧“变脸”一般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冯亚男却凭着过硬的功底,良好的艺术素养和诚挚好学的态度赢得了师傅的信任,把“变脸”绝技传授给了她。

       
        “握手”—“你好”
      

        在格勒诺布尔,我们经常能感受到当地人的友善和热情。一次,当身着红色团服的两位团员走进展场时,被一家食品店的店主叫住,他指指柜台上的食物,用不太熟练的英语问道:“在中文里‘花生’怎么说?”团员告诉了他,他很认真地记在本子上,接着又逐一地问核桃、松子、巧克力、杏仁……末了,他伸出手握了一下团员的手,又问这该作何讲?“握手”,团员告诉他,“握手”的中文发音和“你好”的法文发音有点接近,这位仁兄误以为“握手”就是“你好”的意思,抬起头就朝刚走进来的另几位团员喊道“握手”、“握手”。

    (2006年12月1日5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