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营造浓郁的西部特色——记甘肃省博物馆新馆陈列
  • 红色之旅在庐山——庐山会议旧址陈列展示特色
  • 安徽宿州隋唐大运河遗址首次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 湖南发掘大型西汉长沙国王后墓
  • 隋唐大运河遗址宿州段考古成果展举办
  • 精彩,留在格勒诺布尔—— 多彩中华 法国行
  • 营造异域氛围 彰显异国瑰宝——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国际礼品展览设计特色
  • 陈炳林
  • 贵州明清古建筑民俗特色浓郁
  • 河南荥阳胡村发现晚商贵族墓地
  • 最新热门    
     
    勿忘 九·一八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实展览设计综述

    儡宫廷遗址与展览内容互为佐证。以展示“勿忘‘九·一八’——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实”为主的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就坐落在伪满皇宫保护区域内,依托这一罪证遗址,展示东北沦陷史和东北人民的抗争史,突出其殖民性特点,使该展览内容与伪满皇宫遗址这一物证二者互为佐证,增强权威性和说服力。
      
        特色之二:内容设计主题立意高。既具民族性更具国际性。展览内容反映的虽然是中国东北沦陷及东北人民的屈辱与苦难史,但不是仅仅站在民族的角度去泄私愤,而是站在世界和全人类的高度去审视历史和那场战争,通过一系列的史实告诉世人,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全人类的灾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尤其在展览最后的历史反思部分,设计了两个场景,一个是反映中国养父母不计前嫌,养育日本战争遗孤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人民博大的胸怀和一种跨越了战争、跨越了民族和国度的伟大的人性之美、人间之爱;另一个场景是反映一位日本老兵带着他同伴的骨灰,回想起那场惨烈和令人发指的战争时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忏悔,希望全世界人民共同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这就是展览的主题立意。
      
        特色之三:形式设计的多变弥补史料单一性特点。针对同类展览普遍存在史料单一的特点,我们立足形式上的创新与突破。展览采用了1200多幅图片,如果形式设计千篇一律,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因此,在图片设计上,根据不同的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力图在色彩、表现形式和组合搭配上适当加以改变,如:有的部分将一组组图片仿佛是镶嵌在铁框里,象征着“铁证如山”,有的则与场景和文物组合,起到互为印证的作用。色彩变化和流线设计,也是随着阴谋篇、残暴篇、抗争篇的内容变化而使人感到由黑暗到光明。此外,还根据内容的需要,通过景观设计,营造不同的氛围变化,如采用对比的手法,设计利用13个反映东北民众宁静生活的场景与9·18事变后东北民众逃难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展览的生动性和逼真感,也弥补了史料的单一性特点。
      
        特色之四:实物丰富,突出了罪证性和世界性特点。“勿忘九·一八”展览共采用罪证和历史文物1000多件套,有些文物是首次展出,不仅丰富了展览内容,也提升了展览的档次。文物、图片和景观有机结合,增强了展览内容的权威性和可看性。特别是为了填补国内同类展览中普遍缺少来自日本方面佐证的遗憾和空白,我们先后两次赴日本进行跨国征集,共征集到1000多件文物和资料以及当事人的证言证词等第一手资料。其中部分罪证文物和证言证词已用于陈列展览。不仅填补了空白、突出了文物的罪证性和客观性特点,也使展览具有了世界性及不可辩驳性。
      
        特色之五:艺术设计新颖、独特,巧妙运用空间营造亮点。既能够满足博物馆大众传播的要求,又不失为高雅的艺术享受。如:序厅的设计就突破了以往模式和手法,伴随着人们耳熟能详的《松花江上》的乐曲,一眼就能发现一巨幅雕塑,即镶嵌在中国东北版图上的一张“巨脸”,堪称“中国第一大脸”,为72平方米,她象征着中国母亲,经历过中国东北曾经遭受的那段屈辱,虽饱经沧桑,又不失刚毅,仿佛在向后人讲述着那段历史,将人们的思绪马上就带到那个年代。旁边是各国文字的“勿忘”,下方是阿拉伯数字“9·18”,号召人民牢记历史教训,呼唤世界和平。再如,巧妙地运用共享空间,采用具象的大型浮雕和象征意义的建筑符号有机组合,营造亮点。该浮雕宽10米,高18米,由沦陷篇、抗争篇和胜利篇三部分构成,贯穿整个楼层,浮雕内容依据大量的史实资料和真实的历史故事情节有序组合,通过圆雕、高浮雕、浮雕等艺术语言真实的再现。浮雕上近千个大小人物栩栩如生,给人以扑面而来的逼真感。旁边的建筑符号,既起到空间阻隔的作用,又象征着那个年代的动荡和扭曲,与浮雕的沦陷篇部分相映成辉。
      
        特色之六:合理采用现代化展示手段和视频播放系统,扩大信息含量。为扩大展览的信息含量、体现时代感,根据展览的内容需要,合理、适当地采用了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如:在屠杀贫民的半景画部分采用了声、光、电及语音说明等烘托气氛和效果;在序厅、还我河山和炮轰北大营部分分别采用感应式背景音乐枪炮声音模拟等,调动和调整观众情绪。此外,还根据各部分内容需要设置了14个专题的音像播放系统和多处文字资料查询系统(30多万字),使展览内容动静交融,互为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展览的信息含量。
      
        特色之七: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注重观众的参与、互动。展览无论从内容还是参观流线的设计,都充分考虑和照顾到观众的情绪变化。图片的设计组合既服从内容需要也考虑方便观众参观,避免视觉疲劳,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同时,根据内容需要,设置了观众参与项目,如:抗战歌曲点播、为抗战英烈献花、电子留言板和电子触摸屏知识问答等,调动观众的参与情绪,使之产生互动和共鸣。
      
        三、体会与思考
      
        “勿忘九·一八”展览能够得到各级领导、专家以及社会各界的肯定,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改革内部科研管理机制,调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实行课题竞争驱动制是展览成功的前提。继“从皇帝到公民”展览首次尝试在陈列部实行课题竞争驱动制并取得成效后,我们又将“勿忘九·一八”大型展览作为博物院的重要课题,打破部门和职称界线,面向博物院全体业务人员,通过竞争和专家评议,确定了总体设计和课题组成员。由主管业务的副院长牵头组成了10人课题组。根据每个人竞争演讲及专业能力,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变课题分配为课题竞争驱动,极大地调动了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题组的组成,便于统筹组织协调,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工作任务的如期完成。
      
        二是内容与形式设计人员紧密配合,设计思想和意图的深入切磋与交流是展览成功的保障。我们要求内容设计人员,要将形象思维贯穿于内容设计的始终,把握重要的节点,提出设想和要求;形式设计人员要将吃透和深化文本作为形式设计的前提,为避免内容与形式的脱节,我们先后多次组织内容和形式设计人员或北上长春、或南下杭州坐在一起,就展览内容进行切磋和探讨,互相交流设计意图,使形式设计人员和内容设计人员互动和互补,相互启发从而产生灵感和共识。如:“勿忘九·一八”展览中序厅的表现手法、“9·18事变”前后对比的表现手法、共享空间巨幅雕塑的内容与创意以及反映傀儡政权场景、抗日英烈集中展区的具体策划及抗日歌曲点播等都是双方共同研究探讨、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该展览获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2006年11月24日5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