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建立广义文化遗产理论的困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讲解
  • 抚顺的满族秧歌保护
  • 云南传统手工艺新探——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个问题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做好城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 文化遗产城市高楼下的盆景
  • 勿忘 九·一八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实展览设计综述
  • 虽小道尚可观—— 中国古代娱乐展 展览回顾
  •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 最新热门    
     
    又见六尺巷

    相”,父子二人合称为“父子双宰相”)轻启朱毫,四两拨千斤,简简单单的几句诗,就化解了原本剑拔弩张的邻里矛盾,为时人亦为后人作出了谦逊礼让,与人为善的绝好榜样。

      3个多世纪过去了,虽然老相爷早已高卧于桐城的龙眠山中,但六尺巷依然横亘于这城市的一角,静观着岁月的流逝与人间的沧桑。六尺巷的故事历久弥新,成为桐城文化积淀中最醇厚的部分。1956年11月,毛泽东主席针对当时微妙的中苏关系,在接见前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吟咏了这首诗的后两句,旨在告诉前苏联当局,国与国之间要化干戈为玉帛,只有这样才能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当前,在我国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六尺巷的故事仍然在文都桐城交相传颂,人们用它来教育子女、治家、处世。正因为如此,桐城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桐城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兰花怒放的季节,再次走进六尺巷,感觉阵阵馨香扑面而来,原来是附近的山民担着兰花来城中叫卖。想当年,因了老相爷,宰相府旁多了一条六尺巷,城外的樵父农夫进城,可以径走六尺巷,免去了绕城之烦,省去了脚力之苦,而眼前的情景不正是几百年前的缩影吗?原来,现实与历史是可以如此的接近。站在巷中,用手触摸墙体的青砖,仿佛也就感觉到了历史的脉动。一阵微风吹来,巷旁的香樟树沙沙作响,仿佛在说: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六尺巷,条条六尺巷纵横交错,那我们的社会必定会奏出和谐的乐章。

      文章来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6-08-25 第15版 )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