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建立广义文化遗产理论的困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讲解
  • 抚顺的满族秧歌保护
  • 云南传统手工艺新探——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个问题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做好城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 文化遗产城市高楼下的盆景
  • 又见六尺巷
  • 佛山木版年画从历史中走来
  • 聚焦 萨满教 文化遗产保护
  • 最新热门    
     
    皮影 日渐式微 能否东山再起

    >   
        相对于博物馆的收藏,民间收藏更为火暴。民间收藏者有一些是致力于皮影的保护和传承,也有一些在收藏、保护的同时,出售一些皮影从中获取利润,但更多的是文物贩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就有一些西方人在中国收购皮影,今日仍是如此。据了解,国外收藏中国皮影较多的博物馆有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澳芬巴赫市皮革博物馆、吕贝克市傀儡博物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文化史博物馆,法国巴黎电影博物馆和英国大英博物馆等。
       
        整理出版与皮影相关的书籍、音像制品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措施,但目前这项工作开展得并不是很好。
       
        通过田野工作,搜集、纪录与皮影戏有关的资料,将其整理以后出版发行,这样的做法始于民国初期。三十年代以滦州影为调查对象,产生了顾颉刚《滦州影戏》、汤际亨《中国地方剧研究之一:滦州影戏》等近十种成果,它们对后人了解滦州影戏提供了珍贵的史料。1949年以后也出版了一些皮影音乐和影偶造型的书籍:音乐方面的有王依群《碗碗腔音乐》、梁文达《陕北道情音乐》、靳蕾《皮影戏音乐》等;造型的有阿维《皮影》、沈之瑜《皮影》、陕西省群众艺术馆选的《陕西皮影》等;还有关俊哲《北京皮影戏》等一些综合性研究的。八十年代以后,皮影出版物日渐增多,有皮影音乐、造型艺术方面的,还有一些综合性纪录的,涉及了音乐唱腔、艺人史料、演出习俗等内容。
       
        搜集整理即将散失的皮影剧本,对于皮影的流传和创新,无疑也有着积极意义。二十世纪前期,一些私人书坊出版了不少滦州影的“影卷”剧本,深受广大影迷喜爱,颇是畅销,如上海大成书局在1921年分八册出版了《影词四十八种》。不过1949年以后这类出版物就不多见了。1959年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华剧》,1981年湖南省出版了《皮影戏剧目汇编》收剧目23个,其中部分是文艺工作者新编作品,1985年有《甘肃传统剧目汇编·陇东道情》。近年来日渐增多,河北省乐亭县在政协的支持下,整理出了《青云剑》、《五锋会》等影卷,陕西临渭区文体局也整理出版了《李十三十大本》。台湾出版的皮影戏剧本比较多。1989年台湾启动“重要民族艺术传艺计划案”,皮影戏艺师张德成入选其中,1996年艺术家出版社影印了《皮影戏——张德成艺师家传剧本集》,共十五本。尤令人称道的是,2003年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黄宽重等主编的《俗文学丛刊》大型丛书,该丛书现已出版三百多本,所收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北京等地搜集的俗文学手抄本,其中从166册到273册都是清代民国皮影剧本,有剧本近百个。 
       
        对传承人生平事迹、艺术生涯的纪录,也是皮影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这一方面显然做得更不够,自影戏产生及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皮影传承人的保护和研究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直至八十年代,随着“十大工程”的启动,才有所好转,但也只是为艺人作个小传或写点回忆录,还没有把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加以整体审视。另外部分省市的戏曲志、曲艺志里面也收录有少数皮影传承人的传记。由于非物质文化的急遽消亡,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关注,其中对皮影艺术的关注是重要话题之一,媒体对影戏传承人的报道也做了不少。这些报道在引起世人对影戏的关注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也保存了一些传承人生平、艺术史料。台湾对现存的几位影响较大的老艺人,以文字、图片的形式纪录了他们的生命和艺术历程,出版了一些书籍。
       
        音像出版,尤其是现代新科技摄制技术的出版物,对皮影这样的视听艺术来讲不失为一种好的保护方法。上世纪三十年代,美、英等在华的唱片公司昆仑、胜利、百代等灌制了不少乐亭皮影的唱片,据1961年中国唱片公司的清查登记,能够确定是皮影的有52张104面。九十年代以后,部分省市陆续录制了一批皮影影碟发行。这些音像出版物对皮影的保护和传承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皮影的艺术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政府对其保护力度也在逐渐加大。2004年4月13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公布了保护工程第二批29个试点名单,辽宁凌源皮影名列其中。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且开始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程。申报工程启动以后,经过各级文化部门的推荐,《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共有501项,皮影戏是其中一项。501个项目中,有的是不同地区和单位的,所以事实上有680余项,其中皮影有13项,即河北唐山皮影、冀南皮影、山西孝义皮影、辽宁复州皮影、凌源皮影、浙江海宁皮影、湖北江汉平原皮影、广东陆丰皮影、陕西华县皮影、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甘肃环县道情皮影。
       
        皮影占整个名录的1.9%,比例实在不少,可见皮影的重要价值及其濒危现状已被人们认识了,而且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当然,如果就全国来看,仅仅13个又显然不够。其实,据笔者了解,很多富有地域特色的影戏,其艺术魅力、濒危程度也并不亚于上面这些,如湖南衡阳、岳阳纸影戏、郴州的皮影戏等,但还没有引起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应有的重视。
       
        因此,就全国范围来说,皮影的保护程度还是不够的。这朵艺苑奇葩尚需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对它给予更多的“呵护”。

    (2006年8月4日5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