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精神家园的守望者——李凤兰
  • 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札记
  • 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二○○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 全面推进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工作
  • 文明是脆弱而坚韧的——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巡礼
  • 北京段长城保护快马加鞭
  • 协调各方利益 动员社会力量保护大遗址访中国文物学会长城研究委员会会长成大林
  • 文化遗产概念发展与社会进步
  • 反思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的发展瓶颈
  • 意大利乡村生态博物馆对云南乡村文化产业的启示
  • 最新热门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创新之道

    nbsp; 民博的目标是帮助56个民族建立自己的博物馆,而帮助22个人口较少民族建立自己的博物馆更是首要的任务。


    在流通中传承

     
        民博的民族工艺品开发始于3年前,现在已经开发出几十种成系列的礼品。这些工艺品将传统的民族工艺与时尚的形式设计相结合,做工精致,令人爱不释手,因此常常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国际友人。这些精美的工艺品出自民族村寨的手工作坊,民博与这些手工作坊通过订单采购的方式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手工作坊提供纯正的传统手艺,民博则负责对产品的形式和包装进行设计,同时又是产品的买家。对于民博来说,这种合作不仅是普通的商业行为,还是博物馆保护文化遗产的一种实践。
     
        在生产方式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的现代社会,如何使传统手工技艺得到传承和延续?仅仅保护显然不够。如果用消费刺激生产,使传统工艺进入市场,实现价值,产生效益,反过来又会刺激生产,在循环往复的流通过程中,传统工艺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实际上,现今社会对民族工艺品的消费需求并不小,传统工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据说苗绣和侗绣在市场上就很看好。一些传统的民族装饰元素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时尚用品,这对于传统工艺的复兴是一种机遇。

    培育民族文化自觉意识

     
        贵州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地,素有苗都之称,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为了发掘、整理、保护当地的民族文化遗产,民博在这里建起了分馆。他们感到,只有让人们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才能使保护文化遗产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为了让村民了解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他们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
     
        苗族的服饰文化十分发达,几乎每家都有几套“压箱底”的盛装,但是很多村民并不了解本民族服饰文化的丰富内涵,民博的工作人员于是在村民中开班讲课,介绍苗族服饰的历史演变和工艺价值,告诉大家不要让如此珍贵的服饰流失。不久前,民博还别出心裁地举办了一次“赛装会”,邀请村民把自己家里保存的传统民族服饰拿出来赛一赛,然后由专家品评打分,约有一万人参加了这次盛会。兴奋的村民纷纷把自己家里保存的传统民族服饰拿出来亮相,有的穿在身上,有的摊放在赛会现场,场面十分热闹,像过节一样。经过评委的认真评审,参赛的一万套服饰中有50套服饰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的服饰尽管已经有400年历史,仍然保存得很好,刺绣和图案都非常精美。评选结果宣布后,当即就有人出价10万要购买这套服饰,这个价让西江的村民感到意外,过去也有不少文物贩子来西江收购民族服饰,只须出三、五百块钱就能够比较容易地买走一套,而这次出价如此之高,也从另一个侧面让西江人认识到本民族服饰的价值。但这位出价10万元的人这次并未如愿,服饰的主人不愿出售这件祖辈留下的无价之宝。现在到西江收购服饰已经不那么容易了,西江人已经意识到本民族的好东西不能轻易丢掉。

    (2006年6月2日6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