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工业遗产一个新的遗产
  • 文化遗产保护的全新探索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将举办
  • 聚焦工业遗产
  • 梁思成的 文化抗战
  • 精神的力量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
  •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一部在人民大众日益高涨的文化遗产热形势下出台的重要文件
  • 追溯与期盼——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做好党建、人事工作
  • 工业遗产关注城市工业化进程的记忆——中国工业遗产论坛侧记
  • 最新热门    
     
    把握开局 抓好重点 着力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2005年博物馆司工作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李耀申:2005年是博物馆司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一是以馆藏文物的建档备案、数据库建设、保存环境达标试点等专项为着力点,推动了文物保护基础工作;组织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庆典,落实“三贴近”要求,提升了博物馆的展示宣传和社会服务水平;召开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博物馆工作的目标任务;出台《博物馆管理办法》,为规范行业管理奠定了基础。二是以规范文物拍卖许可证审批、严格文物拍卖标的审核、监督查处企业违规行为为重点,加强了对文物流通领域的监管力度;完成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的增补工作,加强了文物鉴定方面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促进了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加快文物流通、文物出入境等方面的现状调研和法规起草工作,为出台相关管理规定进行了前期准备。三是突出抓了文物、博物馆行业科技、信息化专项发展规划的研究起草;规范开展了科研课题清理整顿、行业重点科研基地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奖励和成果推广应用等工作;组建了行业标准化委员会,启动了标准化建设的相关工作;组织了若干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的前期研究和立项准备,为“十一·五”期间文博行业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经过分析总结,我们对博物馆司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问题也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一是博物馆、社会文物、科技与信息三方面工作都不同程度地涉及整个文博行业及社会层面,牵涉面广,任务繁重,社会影响大,迫切需要规范的行业管理,而我们对工作中一些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还缺乏足够的把握,有效的行业管理制度和措施还没有确立起来。二是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较多,社会关注程度高,譬如博物馆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责任,社会作用的发挥和公众服务形象的树立等;特别是社会文物工作涉及文物收藏、市场流通、出入境把关和公众利益,离不开与相关管理部门及国际方面的联系沟通,又经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些问题还相当紧急和敏感,我们的事前研究和预案准备往往不足。三是法规建设相对滞后,规范管理程度不高,虽然在不少方面做了一些前期研究和准备,但有关部门、专家层面、社会公众的关注甚至争议、分歧仍然存在,离正式出台规范的管理制度尚有不小差距,还需要开展扎实细致的工作。
     
        记者:在面临以上形势和任务的情况下,请您谈谈博物馆司2006年的工作有哪些新的思路?
     
        李耀申: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博物馆司将紧紧抓住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这个中心,按照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和《国家文物局2006年重点工作计划》的安排,以把握开局,抓好重点,着力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为目标,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博物馆行业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提高馆藏文物保护和展示水平,充分发挥文博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
     
        (一)加强宏观政策研究和法规建设。深入组织调研,了解和掌握全国博物馆行业的现状,为实现“十一五”期间全国提升300个重点博物馆、每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拥有一座功能健全的博物馆、争取每个民族建成一座以上民族民俗博物馆的总体目标提出政策建议。完善与《博物馆管理办法》相配套的实施制度和措施,开展《博物馆管理条例》的前期研究和起草工作。
     
        (二)借鉴星级饭店、旅游景区、医院、图书馆等行业评估定级的管理模式,梳理部分省市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的实践做法,组织制订博物馆评估定级标准及实施意见,在1~2个省市开展博物馆定级试点,总结经验,形成制度,以利全国推广。评估中将不鼓励各地、各系统博物馆建设中盲目攀比建筑规模、豪华硬件的做法,突出衡量博物馆的藏品收藏、保管和展示、服务水平。
     
        (三)继续加大摸清馆藏文物家底的工作力度,提高文物藏品预防性保护工作的水平。拟订馆藏一级文物建档备案工作规程,充实、完善业已备案的文物系统国有馆藏一级文物档案,在调研基础上启动其他行业国有一级文物藏品的建档备案工作。推进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在河北、陕西、四川、浙江、广西等省区部署开展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启动省级文物数据中心建设。印发“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规范”,开展8~10家地市级博物馆和区域性中心库房的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建设,探索珍贵文物集中代管的长效机制。
     
        (四)协调组织中国-党成立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等大型纪念展览,启动以迎接人文奥运为目标的中华文明大展的策划工作;以5·18国际博物馆日和首届中国文化遗产日为契机,扩大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和社会服务面;指导河南博物院提高“三贴近”试点水平,宣传推广各地博物馆“三贴近”典型经验,选择40个县级博物馆开展展示服务提升工作;积极协调推进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同上海市申办国际博协2010年大会的相关工作,支持中国博物馆学会等团体办好第二届“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提升博物馆行业的社会贡献率和影响力。
       
        二、以法规建设、规范文物市场发展和严格文物出入境审核、监管为重点,加强社会文物管理工作,突出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关心、影响文物事业大局的问题。
     
        (一)制订《文物出境进境审核管理办法》,修订《文物出境审核参考标准》,重点解决文物出境审核机构的体制、编制和工作机制问题,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审核程序,促进规范管理,严防珍贵文物流失。
     
        (二)会商商务部、工商总局、公安部等主管部门,提出清理整顿文物流通市场,打击犯罪活动的意见和措施。一是结合拍卖企业文物拍卖许可证的审核换发,依法淘汰取得文物拍卖许可证后没有文物经营活动、超范围经营、出租出借文物拍卖许可证的企业,以及聘用的五名专业人员变动后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二是严格标的审核制度,未经省级文物部门拍前标的审核的企业不得从事文物拍卖;三是推广北京市的做法和经验,积极加强与相关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文物行政部门与工商部门的执法联动机制,对违法企业进行迅速有效的查处,强化对文物市场的监管。四是抓紧《文物经营管理办法》草案的调研修订,结合规范文物商店的设立许可工作,尝试把旧货市场纳入文物商店范畴进行设立审批及日常监管,将一部分符合文物商店设立条件的以商店、公司、市场、画廊等名称出现的文物经营活动纳入文物商店的管理范畴。
       
        (三)制订《文物鉴定管理办法》,着力解决文物鉴定机构、人员的资质、资格和行业准入问题,依法满足公众收藏界对文物鉴定咨询的需求。
     
        (四)在第一个全国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成果展览,继续推进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工作。
     
        三、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加强科学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支撑地位和引领作用,构建有中国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体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一)印发“十一·五”文物保护科技规划,确定今后五年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抓紧完成“‘指南针计划’——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价值挖掘与展示”专项的立项工作,以“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为载体,以中国文物研究所和局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本着项目实施、人才培养、科研基地建设统筹考虑的原则,组织联合攻关,引导更多的优质社会科技资源参与文物保护科研工作,促进系统内外科研力量的融合,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取得预期成果。
     
        (二)组织开展文物保护标准体系及战略规划研究,启动文物保护单位标志制作规范、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等6项社会服务性国家标准和壁画修复技术规范等4项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成熟一个颁布一个,为行业标准化建设起好步、开好头。
     
        (三)印发“十一·五”文物博物馆信息化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中国数字博物馆等重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以及“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应用”等4项信息化成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研究。完成“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平台”和“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网”升级改造工作,加强科技信息的共享和共建,为有条件省份开设地方科技频道。
     
        科技工作还要注重协调推进法规制度与标准规范、重大科技专项与基础研究课题、科研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成果推广等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各项工作的科技含量。
       
        四、加强博物馆司自身建设。一要健全相关学习、调研和研讨制度,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二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责任意识,增强对全国文博行业和社会公众的服务意识,工作中不扯皮推诿,不回避矛盾,敢于负责,敢于碰硬,突出重点,抓好亮点;三要着力做好宏观规划、重大专项与任务分解、具体措施的衔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如期推进和落实绩效;四要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密切与相关部委、行业组织及局内各司室的联系与沟通,争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2006年2月24日5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