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在制度中保护传统节日在生活中传承文化遗产保护传统节日文化上海宣言
  • 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外甥李龙供本报专稿 赵尚志头颅发现鉴定记
  • 探索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的展示理念与手法
  • 2005年《世界遗产名录》新增项目
  • 作为表达的无形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 遗产地市场化管理的走势及对策
  • 南海1号 发掘、保护与研究
  • 广西三江侗族民族文化的保护模式
  • 承德对《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理解和应用
  • 博物馆为何缺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
  • 最新热门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

    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如下问题:
      
        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没有相应的文字符号。畲族语言,自称为“山哈话”。全国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畲族民间语言相通,属汉语系畲族音,有六个音节(汉语四个音节),现已有人采集到上千个词组。最早为其进行注音的是德国学者哈·史图博。据调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现在畲族村寨中的青少年,许多人不愿意学习民族语言,所以掌握畲族语言的越来越少;并有年龄越低懂得民族语言越少的趋势。十岁以下儿童很多甚至听不懂畲族话,因此畲族语言存在消亡的危险。
        
        畲族是现存少数几个保持图腾崇拜的民族之一。畲族以“盘瓠”为图腾崇拜对象,畲族的“盘瓠”图腾有其特性。畲族“盘瓠”图腾崇拜的物质文化遗产有:祖图、祖杖、祖担、宗谱等组成的“游祠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体现在其图腾崇拜的仪式——“做聚头”和“赤身功德”中。在畲族历史传说中,其祖先盘瓠忠勇王曾到闾山学法,学得法术,以保子孙万代永远昌盛。因此,畲族人成年后,通过这个仪式,而获得“赤身”资格。畲族“做聚头”仪式的程序、歌谣、舞蹈等有一套规定,代代相传。据调查:许多畲族地区由于“做聚头”传人的去世,又没有新人继承该仪式技艺,到了1986年,全国畲族地区能够全套“做聚头”的班子,仅留丽水市莲都区水阁镇山根村一处。2002年再次调查,这个班子现活着的仅三人,真是岌岌可危。“赤身”亡故后,其后人为其所做三天三夜的功德。现在畲村“赤身功德”很少有能做的班子,加上做一套赤身功德需要不少的开支,一般家庭难以承受,做的亦就越来越少,丽水市最近一次做的是在1988年。因此,该仪式也已基本失传。
       
        畲族关于自己民族的起源,认同于盘瓠忠勇王。以史诗形式世代传唱的《高皇歌》,就是这个传说的口传文学。由于支族不同及传唱人的因素,唱本出现了不同,丽水市博物馆共记录《高皇歌》唱本达十一个之多。唱本的差别在次要情节上,而核心内容则少有变化。现在畲族山村中会唱《高皇歌》的歌手已很少见,全套演唱的机会不多,有失传的危险。
       
        畲族与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相似,生活中常常与歌相伴。畲族山歌数以万计,除了贴近生活、热爱劳动、抒发感情外,还有控诉剥削、倾吐苦难,也有盼望幸福、歌颂革命的山歌。关于畲族山歌这个非物质遗产的收集整理,虽然有识之士正在不懈努力,如丽水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等部门已收集出版了《高皇歌》及畲族山歌本三集,每年“三月三”的“竹柳新桥畲族山歌大会”表演交流畲族山歌。但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目前只做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对策

        
        (一)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尊重民族感情,保护民族传统。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但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涉及党的民族政策。应该尊重民族感情,顺应民族意愿。畲民对自身的图腾崇拜,不为外族知晓;现在认为盘瓠的出身为犬首人身是贬意,而改称龙麒。
      
        重视本民族人士参与,提高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更要动员该民族上层人士、有识之士积极投身参与,保护工作就会更加有力。丽水市的畲族上层人士积极投入保护工程,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作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鲜活存在、永世延续是最重要的。文字记录、音像记录都无法与其相比拟。要让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活存在,就要促使该民族人士对传统仪式、传统习俗进行传承,该拜师学艺的、该传授技艺的,都要创造条件,帮助实现。
       
       (二)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
       
        博物馆是永久性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是物质文化遗产收藏的海洋。博物馆有目的参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让其得以永久保护,是极为重要的工作。
      
        建设“畲族生态博物馆”等新型博物馆会是保护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极佳方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生态博物馆”中,以原生态形式进行保护、陈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赖于遗产相关社区(民族)及其人民的意愿和态度。博物馆在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中,社区民众积极参与至关重要。因此,今后博物馆工作要改变观念,以开放性姿态投身到社区文化事业中。
       
        在丽水建立“中华畲族生态博物馆”具有下列优势:浙南山区丽水市保留着丰富的畲族历史文化遗产,其中莲都区的山根村是全国畲区唯一保留畲族“做聚头”这一重要仪式的村寨,在此创办“中华畲族生态博物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广大畲族同胞及上层人士的强烈愿望。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丽水市有畲族人口75401人,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占浙江省畲族人口的五分之二。丽水畲民由福建迁入,最早为唐永泰二年(766年),明清时期畲民迁徙的也十分频繁。丽水畲族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保留较为完整,而且特色明显,易于青少年的学习和传承。丽水畲族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存量多、档次高、传承有序。丽水至今在畲区保留有完整的畲族祖图,其中山根村就有二套,这在其他畲族聚居地是很少发现的。
       
        目前,丽水市莲都区有关部门已对山根畲族村进行了保护规划。待丽水山根“中华畲族生态博物馆”建成后,采用原生态鲜活展示,配合静态背景陈列,在馆内不仅能够看到畲族历史,还能体验畲族的民族传统、手工艺、生产生活等民族风俗信息,它也必将成为全国畲族学术探讨、研究、交流的活动场所。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