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女记者范春歌先辈的和平遗产让我深感自豪
  • 中国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 中国文化语境中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界定
  •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历的几个阶段
  • 谢辰生呼吁《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早日出台
  • 突破历史性难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访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
  • 历史文化名城应拿什么拯救你
  • 中国生态博物馆的道路
  • 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
  • 漂泊异乡一百年大沽铁钟回归记
  • 最新热门    
     
    贵州民族文物的地方特点与民族特色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贵州民族文物的主要特点是自然风光加民族风情。经过反复琢磨,笔者深深感到,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的有机结合,地域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有机结合,优良传统与时代要求的有机结合,才是贵州民族文物的精髓。

    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有机结合

        所谓“有机结合”,便不是简单地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比方说,森林茂密、绿染苍天的黔东南,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浓郁的苗侗风情根本分割不开。山清水秀、竹木葱茏的都柳江畔,与鼓楼矗立、花桥横跨的侗族村寨,本身就是一幅极为完整的侗乡山水风情画,很难将其截然分为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两部分。那满山遍野的杉树林,并非全是天生的。苗村侗寨有个风俗,每生一个孩子,村民即为其种植一百棵小杉树,十八年后,孩子长大*,即以部分杉材为其办婚事,俗称此举为“种十八杉”。此风俗为营造万亩杉林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莽莽林海,谁能将这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优良的民族风情割裂开来?

        在贵州高原,民族文物中的仿生学广泛蕴藏于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间工艺、民俗用品等有形文物与无形文物的方方面面。譬如服饰中的“鸦雀服”、羽毛裙、蝙蝠衫、蝴蝶帽、牛角形银冠,歌舞中的《蝉之歌》、锦鸡舞,节日上使用的牛角龙、牛腿琴(侗语称“果吉”)、狮子灯、蚌壳灯,蜡染刺绣等民间工艺品中的蚕龙、鱼龙,民俗用品中的鱼形火镰、鱼形墨斗等等,无不充分说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贵州各族人民善待自然,师承自然,在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中,创造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的古代,贵州各族人民敬畏自然、崇拜自然,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