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大型博物馆的现代化管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长卢瓦耶特在故宫博物院的演讲
  • 走访澳大利亚博物馆
  • 《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最新版)
  • 发展中的 遗产经济学
  • 世界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完善
  • 突破历史性难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访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
  • 历史文化名城应拿什么拯救你
  • 中国生态博物馆的道路
  • 贵州民族文物的地方特点与民族特色
  • 在这里学习记忆——走访731罪证陈列馆
  • 最新热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标准及保护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与世界

        对那些具有民族民间特性的、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并流传至今的无形文化遗产,国际上的称呼各有不同。主张采用版权保护的国家和组织将其统称为“folklore”(民间文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称之为“expression of folklore”(民间文学表达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其为“traditional and fork culture”(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也有“民间文学艺术”、“民族民间文化”、“无形文化遗产”等多种说法。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已逐渐被广泛接受。

        在我国的文化实践中,“民族民间文化”(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长期以来使用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在内容上,它包括民族民间流传的诗歌、音乐、舞蹈、戏曲、绘画、说唱、谣谚、剪纸、皮影、刺绣、编织、印染、服饰、首饰、雕刻、工具、器具、建筑、标识以及特定的文化区域或场所等等。在形态上,它除了无形的主要部分外,还包括有形的部分。所谓无形的是指那些依附个人、群体存在的非物质形态化的部分,如口传文学及语言、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技能、传统民俗节庆、传统知识、特定的文化场所或空间等。所谓有形的是指那些记录或承载无形文化遗产的物质形态化的部分,如传统工艺美术制品、文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