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它山之石』英国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管理考察报告
  • 考古学研究与文物保护——2004年4月28日在南昌的演讲
  •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用展览述说春天的故事
  • 唐长安城毁灭一千一百年祭
  • 文化遗产与都市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建设-----兼谈文化遗产相关学科及博物馆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 纵览世界瑰宝 领略伟人风采——国际友谊博物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展览选萃
  • 保护与传承世界遗产与青少年教育
  • 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 中国无形文化遗产立法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 世界遗产的商标保护和开发
  • 最新热门    
     
    留住历史 留住文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的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

    点文物保护单位外,还涉及邯郸讲武城址、林村墓地、北张庄墓群之郑家岗遗址、邢台邢侯墓地、石家庄元氏常山故城遗址、满城张柔家族墓地、燕长城遗迹等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考虑到南水北调工程地面标记较少,而河北省文物调查区域又属山前平原,断崖极少,很多遗址埋藏较深,农民精耕细作,田里的陶瓦片捡得很干净,大量墓葬无封土或封土被早期破坏而墓室深埋地下没有暴露,调查难免有疏漏之处。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徐光冀先生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华先生认为,河北目前发现的155处文物点是通过踏勘方式取得的,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实际的文物遗存要远远大于目前调查发现的。

    如此众多的文物遗存,如此广泛的涉及区域,而按照规划要求,河北省文物部门必须在2006年之前完成工程沿线文物的抢救保护工作,时间紧迫,文物保护经费迟迟不能落实,因此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应尽快落实经费,加快文物保护工作的进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的文物保护受到新闻媒介的高度关注,新华社、河北电视台、石家庄电视台及《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河北工人报》均对此进行了报道。4月27日,《河北日报》的《新闻纵深》栏目,以整版详细报道了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的文物保护工作。领导重视

    周密部署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的文物保护工作受到河北省政府及国家、省级行政主管机关的高度重视。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做好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河北省成立了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柱同志任组长,成员由省文物局有关领导、省直文博单位及工程沿线7个市的文物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成立后多次召开会议,商讨文保工作。

    2004年3月,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完成了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总干渠第二次文物调查后,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带领有关专家专程到河北进行实地考察。

    单霁翔局长对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前期文物调查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为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与三峡工程相比,其文物保护的任务更为困难,更为繁重。因为工程线路必须通过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这两个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特别是在河北境内,水渠线路长、路线多、时间紧迫,而考古发掘又是一项科学性非常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含糊和虚假。因此我们必须抓紧时机,增加投入力度,尽量将工作做细,避免给国家宝贵的文物资源造成更大的损失。”文物部门在以往的基本建设中有和建设单位成功合作的经验和基础,但同时也有因为前期工作不够充分或深入,而给文物保护和工程建设造成损失和延误的教训。所以我们应当尽量将前期工作做得更细一些,投入更多一点,以免造成更大损失。南水北调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一项大工程,要把好事办好,要在比较紧的时间里集中力量,分出轻、重、缓、急。从轻重上讲,把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地段当作重点;从缓急上说,北部应优先实施,因为石家庄以北是第一期工程,会先期开工,要确保工程的进度。再者,宣传工作也很重要,因为涉及到25个县(市),关系到方方面面,要加强对南水北调和文物保护两方面的宣传力度。

    河北省政府也非常重视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副省长孙士彬亲自到省文物研究所听取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总干渠文物调查报告》和《文物保护规划草案》的工作汇报。他指出,要做好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物保护规划,分出轻重缓急,逐步落实,按计划定期完成。他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对于实际工作中的困难,需要由哪一级政府解决的就由哪一级政府解决。省政府会在适当时间召开工作会议,下发文件,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并指示省水利厅要和文物部门积极配合,把文物保护工作干实、干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涉及的文物区域广、古迹多、文物级别高,受到国内考古专家的高度关注。

    为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的文物保护工作,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织人员对沿线进行了文物调查和复查,发现涉及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七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邯郸北朝墓群与邢台临城山下邢窑遗址,七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邯郸讲武城址、林村墓地、北张庄墓群之郑家岗遗址、邢台邢侯墓地、石家庄常山郡故城址、保定满城张柔家族墓地、燕南长城。

    2004年3月,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徐光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华,在参加河北省文物局召开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总干渠文物调查报告》及《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规划(草案)》评审会时,对河北前期文物调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规划(草案)》也给予了积极评价。

    与会专家们指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大部分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平原,是河北省古代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地区。该区域历史文化悠久,从史前时期这里就有繁荣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先后发现了涧沟、台口、七里庄、大赤土等比较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著名的仰韶文化后冈类型在河北中南部地区分布也非常广泛。夏商时期,太行山东麓是先商民族活动的主要区域。商代,邢台是商王祖乙的都城所在地。春秋战国时期,该区域的文化发展到顶峰。至汉代,此地北有中山,中有常山等诸侯国,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曹魏时期一度把都城置于邺。至北朝,邯郸是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隋唐,邢台是我国北方白瓷的烧造中心。宋代,曲阳、定州是五大名窑中定瓷的产地,邯郸的磁州窑是当时著名的民窑。

    开水渠不同于其他工程项目,由南至北水渠所经之处所有文物遗迹将会被彻底破坏,其文物保护的难度和工作量尤胜于三峡文物保护工程。河北地处平原,断崖极少,很多遗址埋藏较深,田里的陶瓦片也捡得很干净,文物调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要在全线普探的基础上再进行重点勘探。否则在大机械快速掘进面前,新的文物点频频暴露,文物部门应接不暇,难以及时抢救,势必造成严重损失。

    3月30日至4月1日,国家文物局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陈雍、辛占山等一行3人在省文物研究所有关领导陪同下,考察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所涉及的及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规划情况。

    专家组成员在考察结束后指出:目前南水北调所选线路从上述9处全国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心地带或保护区范围内通过,将不可避免地对文物造成损害,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和“重点保护、重点发掘”的文物保护方针,最大限度地抢救文物,力争把文物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原则,建议线路避开讲武城址、郑家岗遗址、北朝墓群、林村墓地、邢侯墓地、山下邢窑遗址、常山郡故城址和张柔墓,并尽量远离其建设控制地带。

    对于线路无法避开的燕南长城,要尽量躲开地表有明显长城痕迹的地带,从长城保存较差的地段通过,同时要依照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后,进行考古勘探和大面积考古发掘。

    注重学术研究

    再塑燕赵文明

    “在河北这片土地上,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是如此之丰饶,以至于我们几代文物考古工作者穷毕生的精力也只能开掘这份历史宝藏之万一。”从事考古工作四十多年的老专家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河北的老一辈考古工作者大多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从事文物工作的,经过几十年的不辍钻研,每个人都取得了丰厚的考古学成果。但一谈起河北考古的未尽事业,他们往往会不住口地向你一条条地道来,那积年累月在野外工作被风霜刻划的额纹里流淌着无尽的期望和憧憬。

    由于地层沉积,同一区域越是年代久远的历史遗迹埋藏得也就越深。南水北调工程,实际上是从南至北挖一条大沟,它就如同一把锋利的锯刀,能破开紧锁千年的封印,把历史一页页地展示给你看。但如这把锯刀掌握得不好,也会把珍贵的地下文物宝藏一同毁掉。文物考古工作者也为此忧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通过区域,是河北省古代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地区。为了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为了使宝贵的地下文物宝藏免遭损毁,为了河北文明史的再研究,河北省文物部门早就确立了“注重科学保护,确立全局、长远观念”等原则,将配合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同课题研究、文物保护相结合,初步确定了在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注重以下几个课题研究:

    一、河北地区的文明起源和形成。河北省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的大体时空框架已基本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经过的太行山东麓地区是河北省新石器文物分布最为丰富的地带。通过发掘,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一地区新石器文化格局的发展变化,对当时的生产力、社会结构、聚落形态以及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提供详实的实物材料。

    二、商民族的源流和发展。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平原是商民族的主要活动区域,这里水肥土厚,宜于耕种,保存有大量的夏时期遗址。通过两次文物调查,在南水北调工程区域内发现了大量的夏时期遗址,通过分层次发掘与研究,有望在商民族的源流和发展这一课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战国时期的燕、赵和中山文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纷繁变动的时期,也是民族融合的时期。当时燕、赵、中山国的文化都非常繁荣并各具特色,到了战国中晚期才逐渐走向统一。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穿过密集的战国时期墓葬和遗址,考古发掘对研究战国时期文明的形成、发展和交流具有重大意义。

    四、曹魏、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自曹魏建都邺城后的三百余年,邺城所在的河北中南部地区一直是北方的-和经济中心,南水北调工程经过的区域过去曾发现和发掘过大量的北朝时期墓葬、遗址。此次考古发掘,将极大地丰富北朝时期的考古学资料,进而为研究当时的-、经济、民族融合提供丰富的实物材料。

    五、河北瓷窑考古。河北北部是邢、定、磁州三大窑址的故乡。这三大古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水北调工程通过的区域是三大古窑址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通过考古发掘,在邢、定、磁三大窑考古方面有望取得更大的进展。

    通过以上几个课题的研究,对丰富河北的文明史,了解古代河北经济、文化、习俗及历史沿革等意义重大。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