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它山之石』英国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管理考察报告
  • 留住历史 留住文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的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
  • 画信 苏州青少年献给世界遗产大会的特殊礼物
  • 博物馆界保护无形遗产的理论探讨和实践
  • 博物馆与传统手工艺 活保护
  • 无形遗产就是无形遗产
  • 博物馆文化形态的新理念——全球化形势下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哲学思考
  • 保护无形遗产给博物馆注入新活力
  •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
  • 世界遗产的商标保护和开发
  • 最新热门    
     
    是 无形遗产 还是“非物质遗产”?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的原意,一定不是中文翻译所表达的“非物质”,词不达意;那么一定是我们用词出错了。

    我们再来看另一翻译词汇“无形遗产”,“无形”从汉语字面理解是“没有形状,不可触摸。”“没有形状”,是否可引申为没有固定形状,或者经常变化的形状。“不可触摸”,是否可引申为通过眼耳鼻感官可感知的。我们再通过查阅英文词典对此词进行进一步探究。美国韦伯斯特词典这样解释“intangible”,非物体的,不能被触觉的,触觉不到的,难以捉摸的,感觉不到的;(Not tangible incapable of being touched not perceptible to the touch impalpable imperceptible)。 普林斯顿大学的词汇网(Word Net)这样解释:“不能被感觉,特别是不能被触觉的;很难被准确说明或确定的(incapable of being perceived by the senses especially the sense of touch; hard to pin down or identify)。根据这些解释,看来对于难以说明或确定的文化遗产可定名为“无形文化遗产”,显然,用此词上述三种艺术都可涵纳进“人类口述和无形遗产代表作”范围内。

    我们再通过“无形遗产”的定义做进一步探讨。2001年3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采用的临时性无形文化遗产的定义是:人们伴随着学识、技能和创造性,传承和发展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学术过程),是人们创造的产品,涉及人们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资源、生活空间以及社会和自然的所有方面;此知识体系(学术过程)是社区群体通过感官代代相传,并具有重要文化特性,保存着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

    意大利博物馆协会主席乔凡尼·皮纳(Giovanni Pinna)根据此定义将无形文化遗产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基于物质形式表现的。例如某一社区的传统文化方式、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仪式、传统社会模式、人们的文化活动场所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代表作”昆曲艺术、西西里岛提线木偶戏、摩洛哥加马俄夫纳文化广场和立陶宛的木制十字架工艺就属于这一类。这些遗产保持着属于他们社区(会)的文化或社会传统价值,并充满着生命活力。第二类是不需要以物质形式表现,例如:语言、记忆、口头传统(表演)、歌曲、非曲谱传统音乐等。其中的一些已经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作”称号,例如·厄瓜多尔和秘鲁的扎帕拉语言和格鲁吉亚的复调歌唱法。第三类无形遗产包括在构成有形遗产的文物之中,即文物所表达的象征和内涵意义。任何文物都有两维性质:它的物理外观,比如它的尺寸和形状,与之相关的内涵意义,以及它所衍生的与过去和现在的联系,它所表达的人类文明发展史等。有形文物没有其无形文化内涵,就不可能称之为“文物”。

    按照乔凡尼·皮纳的观点,三类无形文化遗产中,有两类和物质有关。也就是说,他认为“无形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无形”和“有形”可以看作一件文物或一处遗址的两个方面。反过来则不成立,“物质”和“非物质”却不能被解释为一件文物或一处遗址的两个方面,“非物质”不能包括“有形遗产”,这就是区别。通过举例可以更清楚地说明。例如九寨沟的“湖水在阳光的作用下每分每秒都在变化,时而靛青,时而天蓝,还有好多叫不上名的颜色,令人置身于七彩斑斓之中。大大小小的彩池连成片,池边蔓草轻轻飘拂,池中游鱼不时闪现”(引自语文课文《五彩池》)。“有形”的水,在阳光的折射下,表现出无穷“无形”的美景,“有形的”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依靠“无形的”自然力量表现出其变幻无穷的自然美。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在此应用“非物质”,阳光在空气下折射,才能形成美景,我们说这是“非物质”之美,就显得曲解其意。再谈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设想一下,如果将江浙商人引入平遥古城的古店铺中,尽管外观上保持着古城完美,尽管店铺还是原来的店铺,但已经从根本上切断了和古城血脉相连的晋商古朴文化,就会变成没有文化底蕴的仅表现表面的漂浮之物。也就是说,在保护“有形的”平遥古城的同时,应该传承和保存平遥古城“无形的”传统生活文化现象。由于生活文化现象包括它们的物质基础,我们不能说“非物质生活文化现象”。由此可知,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是由密不可分的“有形”和“无形”内容组成的。

    我们再看其它领域对“intangible”的翻译。经过20多年的知识经济发展,术语“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已经深入人心。“无形资产”是从“intangible assets”翻译而来。有形资产是指主体所控制的机器、土地、房产、产品、半成品、物料、资金、存款、债权、流动资金等。“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财政部2001年7月23日印发)。由此可知,“无形资产”是指与知识和特许有关的资产。

    按照语言学的规律,当某些词汇在某领域广泛应用以后,就会向其它领域扩展。而且,“资产”和“遗产”有着天然的联系,“资产”传给后代,就变成了“遗产”。借鉴经济领域对“无形”两字的翻译,对于文化历史领域本来是顺理成章、不需思虑、顺应时势之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大家在写文章时用了“非物质”呢?

    经过搜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方网站文章,我们发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Non-Physical Cultural Heritage)这一词汇,直至1992年才正式将所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改为“无形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1993年6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草拟了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基本方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11月第2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遗产优秀作品”的决议。1998年4月27至5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委会第154次会议纪要指出,由于“oral(口头遗产)”和“intangible(无形遗产)”是不可分的,因此在以后的用词中,在“oral”的后面加上“intangible”的限定。也正是这一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文文件将“intangible”翻译成了“非物质”。从此以后,我国申报这一遗产过程中沿用了这一词汇。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10月20日至24日在上海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的主题也沿用了这一词汇:“博物馆、非物质遗产与全球化”。在会议中,多数专家的论文应用了“无形遗产”这一词汇。最后的法律文件,也就是所签署的《上海宪章》,中文文件使用了“非物质遗产”,英文文件用了“intangible”。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32届大会闭幕前通过了“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中文文件再一次译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

    现在,我们应当学习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做法,将中文“非物质”改成“无形”为好。

    值得重视的是,2004年10月将在汉城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代表大会主题和网页的中文用了“博物馆和无形遗产”。2004年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也是同一主题:“博物馆和无形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1 伯里兹城:加利弗那语言、舞蹈和音乐洪都拉斯、尼加拉瓜支持

    2 贝宁:杰莱德口头遗产与文化形式尼日利亚、多哥支持

    3 玻利维亚:奥鲁罗狂欢节

    4 中国:昆曲

    5 象牙海岸:塔克巴纳人的横吹喇叭音乐

    6 多米尼加:维拉·麦拉康果斯圣灵手足之情的文化空间

    7 厄瓜多尔和秘鲁:萨培拉人的11头遗产与文化现象

    8 格鲁吉亚:格鲁吉亚复调演唱法

    9 几内亚:尼亚加索“苏苏——巴拉”的文化空间

    10 印度:库提亚达姆梵剧

    11 意大利:西西里傀儡戏

    12 日本:能剧和狂言

    13 立陶宛:十字架工艺及其在立陶宛的象征

    14 摩洛哥:Djamaa el-Fna 广场的文化空间

    15 菲律宾:伊夫高人哈德哈德圣歌

    16 韩国:宗庙皇家祭祖仪式及神殿音乐

    17 俄罗斯:寒梅斯基口头文化及文化空间

    18 西班牙:埃尔丸的神秘刷

    19 乌兹别克斯坦:博恩逊地区文化空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1 阿塞拜疆:阿塞拜疆木卡姆

    2 比利时:巴恩什/宾彻狂欢节

    3 玻利维亚:安第斯山的萨满

    4 巴西:WajaPi口头和图形表达形式

    5 中非共和国:中非阿卡人的口语传统

    6 柬埔寨:柬埔寨皇家芭蕾

    7 中国:古琴音乐艺术

    8 哥伦比亚:巴兰基亚狂欢节

    9 古巴:东方兄弟音乐

    10 埃及:The AL Sirah aL——Hilaliyya史诗

    11 爱沙尼亚:基努文化空间

    12 印度:吠陀传统颂歌

    13 印度尼西亚:皮影偶戏

    14 牙买加:Moore镇的Maroon遗产

    15 日本:文乐——人偶净琉璃

    16 吉尔吉斯斯坦:阿肯弹唱艺术,吉尔古斯史诗传述艺人

    17 马达加斯加:扎非曼尼里村的木雕工艺

    18 墨西哥:献给逝者的土著节日

    19 蒙古:马头琴传统音乐

    20 韩国:盘索里史诗说唱

    2l 汤加:拉卡拉卡——汤加歌舞演说

    22 土耳其:麦达赫说书艺术——公共说书人

    23 瓦努阿图:瓦努阿图沙画

    24 越南:雅乐——越南宫廷音乐

    25 伊拉克:伊拉克麦卡姆音乐

    26 也门:沙那的歌曲

    27 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波罗的海歌舞表演

    28 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沙什马贡音乐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