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它山之石』英国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管理考察报告
  • 留住历史 留住文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的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
  • 画信 苏州青少年献给世界遗产大会的特殊礼物
  • 博物馆界保护无形遗产的理论探讨和实践
  • 博物馆与传统手工艺 活保护
  • 无形遗产就是无形遗产
  • 博物馆文化形态的新理念——全球化形势下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哲学思考
  • 保护无形遗产给博物馆注入新活力
  •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
  • 是 无形遗产 还是“非物质遗产”?
  • 最新热门    
     
    走中国特色之路——贵州省生态博物馆建设的考察

    ,中国首座生态博物馆正式建成。同年11月项目小组在花溪镇山举行论证会,提出建立包括梭嘎、隆里、堂安、镇山在内的贵州省生态博物馆群。1999年9月,中国博物馆学会与挪威合作开发署签署了“中挪文化合作项目(第二阶段)”的协议。2002年1月22日,“中挪文化合作项目(第三阶段)”协议签订,重点建设隆里和堂安生态博物馆。

    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位于贵州省六枝特区的梭嘎乡,包括以陇嘎为中心的12个村寨,现有居民5000多人。博物馆建立在人口最多的陇嘎苗寨。此处苗寨地处交通不便的深山之中,生活仍然基本上是自给自足,仅有少量的商品交换(主要靠定期的赶场)。该寨居民为苗族的一枝——箐苗即长角苗,居民以头上的长牛角形发饰为标志;服装为自织的布料制作,色彩鲜明,花纹独特,做工精细;其住房主要为古朴的泥墙草顶土房(每户3间,左首一间设有常年不熄的火炉);村寨保留有比较原始的传统礼仪、音乐舞蹈以及蜡染刺绣等民族工艺。村寨管理上仍然是原始的民主方式,有三个领袖:寨主、寨老、鬼司,分管行政、道德和精神。

    梭嘎生态博物馆建设起步比较早,到2001年底一期工程已经结束。资料中心、接待住宿室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公路建设和自来水铺设工程也已完工。从2001年起,二期工程开始。二期工程主要是对寨内具有民族特色的住房进行加固维修,同时对村寨周围的山岭地区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加以绿化。1998年10月31日梭嘎生态博物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该馆正式对外开放。

    古城隆里位于黔东南州锦屏县隆里乡政府驻地。其地处群山中的低凹处,青山、绿树以及蜿蜒的龙溪使古城于古朴之中平添了万分的秀丽。隆里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清顺治十五年(1658)定名为“隆里”。其周围为苗、侗等少数民族村寨,古时其曾经是中央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中心。其居民为戍边汉族军人的后代,祖籍为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古城内保存有数量较多的清代民居和宗祠,为烽火墙式建筑;现存街道呈“丁”字形,既有人丁兴旺之寓意,又显现出浓厚的军事防御性质;四座城门均保存较好,其中正阳门和清阳门鼓楼仍存。古城虽历经岁月的洗涤和历史的沧桑,但处处显现着汉民族文化的印记:朴实的语言、典雅的建筑、袅袅的炊烟以及一张张古堂色的面孔。在隆里,不仅能够深切地体会民族文化的魅力,还可以恬静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堂安侗寨位于黔东南黎平县肇兴乡,现有侗族居民152户,人口718人。村寨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最早的居民为“蓝氏”,因躲避战乱而迁居于此。村寨依山而建,进入山村,烟雾缭绕、炊烟袅袅、高山耸立、流水潺潺、白鹅戏水,一切都和谐而美妙;站在那高高的鼓楼下,让人有飘飘欲仙、腾云驾雾之感。

    镇山位于贵阳市花溪区,距贵阳市仅20多公里,居民为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一排排石板房在美丽的湖水衬托下与远处的半边山、近处的苍松绿树构成一幅人间美景。其生态博物馆是在前些年开始筹建的露天博物馆基础上进行的,2001年底该生态博物馆正式建成。 2.生态博物馆建设中的问题

    生态博物馆概念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仅有30多年的时间。目前,全世界生态博物馆仅有300多座,且主要分布在挪威、法国、西班牙、加拿大等少数国家。可见,生态博物馆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贵州省生态博物馆建设所能够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很少。因而,贵州省生态博物馆在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从贵州省正在建设的这四座生态博物馆来看,主要有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对生态博物馆理解得不完整,导致建设者和社区居民对博物馆建设认识的片面。生态博物馆创始人法国的乔治·亨利·思维埃认为生态博物馆是“一个进化的定义”,是“一面镜子”,是“人类和自然关系的一种表现”。他从多角度强调了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区别,指出生态博物馆不是静止的,而是进化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正如我国博物馆学家苏东海先生所言“生态博物馆运动中它的内涵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正是由于生态博物馆概念本身的运动性,加之理论和实践的缺陷,每个国家和地区在建设生态博物馆中都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从已经建成的梭嘎博物馆来看,生态博物馆建设者对社区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文化表征物的搜集还不够。贵州省正在建设的四座生态博物馆均是民族文化比较有特色且保存较好的地区。博物馆的建设要立足于本社区民族文化,深入挖掘本民族的历史、习俗、文化及富有特色的文化代表物。如梭嘎馆的资料中心陈列室展览目前仅有简单的民族简史介绍,缺少对本民族祖源、迁徙以及早期生活状况的历史挖掘;陈列物品也仅仅为社区现时的服装、工具等,缺少民族历史文物的搜集。生态博物馆是对民族文化进行原地整体的动态保护,在空间上要立足于社区整体,在时间上要展示社区文化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而不能仅仅是现时状态的复制。社区居民方面对生态博物馆的理解更是严重不足,他们支持生态博物馆建设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生态博物馆是在现代人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觉醒的背景下产生的,它要担负起文化保护、环境保护和生态维护的使命,这也是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初衷所在。因而生态博物馆要引导社区居民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价值,从而珍惜自己的文化,维护本社区的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

    民族文化破坏严重,亟待保护。贵州省地处西南边陲,少数民族文化受中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较小。但是随着现代文明延伸速度的加快和层面的拓宽,少数民族文化也受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从调查来看,在贵州有不少地区民族文化的一些因素正在消失。这次生态博物馆建设选的四个地点中隆里、镇山这方面的问题比较严重。古城隆里的保护工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目前古建筑的保护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古建筑破坏严重亟待维护,民居、祠堂、鼓楼墙体开裂和壁画脱落都十分严重;二是新式建筑对古城传统建筑风格的破坏,原“隆里卫所”处新建的政府大院、蜈蚣街北端的新式居民楼房都与古城的传统建筑风貌格格不入。文化方面主要是一些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习俗等正在消失,少数民族语言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富有特色的隆里汉戏目前仅有极少数年长者能演唱;在镇山居民中五十岁以下者无一人能讲布依语,连其年过七十的老寨老也不能完整地用布依语表达。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特色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大家庭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民族本身来说则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它是民族生存和延续的基础和灵魂;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语言,失去了自己的传统,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生态博物馆建设中出现一些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影响社区文化形象的现象。生态博物馆建设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推动社区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是其重要的内容,但并不是唯一的追求。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以民族文化保护为基础,采取正当的途径进行。从开放较早、游客较多的镇山来看,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注重文化品位的现象已经出现:文化节目水平低,缺少真正的民族风情;娱乐活动出现庸俗化倾向。

    另外,生态博物馆建设地区的环境卫生也应当引起建设者的注意。四个生态博物馆除镇山外,其他三个的环境卫生状况都比较差:梭嘎地区环境杂乱,人畜杂居,居民卫生状况十分落后;隆里街道上脏物到处可见。这些对生态博物馆建设和社区生态环境都有极为不利的影响。

    3.生态博物馆建设的思考

    贵州生态博物馆建设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和探索。其虽然面临着理论认识和实践方面的许多问题,但是只要建设者和社区居民紧密配合,从实际出发大胆地探索,生态博物馆事业一定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总的来看,贵州省生态博物馆建设要以民族文化保护为根本,把博物馆建设与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生态维护紧密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生态博物馆建设要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民族文化资源观,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对于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居民来说,民族文化是他们求得发展的重要资源。可以说,他们保护好了自己的文化就等于维护好了自己的发展资源,就等于为民族的未来铺设了发展之路。因而作为生态博物馆的建设者要通过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社区群众的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民族文化资源观,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及其在本地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目前情况看,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在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自己文化的宝贵价值:上百年的织布机、典雅古朴的木雕家具等都被扔在废物堆里;有的少数民族居民外出很少穿自己的民族服装,在公共场所有的人甚至因穿自己的民族服装而感到害羞,这一切都是十分发人深省的。可见,生态博物馆建设中提高群众民族文化珍视意识的任务是十分迫切的,也是十分艰巨的。生态博物馆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民族文化的保护,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是重中之重。保护是最根本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破坏民族文化为代价捞取现时的利益。

    生态博物馆建设要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民族文化发展观,增强生态博物馆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推动社区的全面发展是生态博物馆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和各地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挪威生态博物馆学家达克·梅克勒伯斯特说“社会的发展在生态博物馆将是一个先导的条件”。贵州省进行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地区多为交通不便的贫穷地区,要在保护好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其经济的增长,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保护民族文化不等于保护落后,并不是让民族地区一切都停滞在现在的水平上。民族文化保护和社区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推进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的发展资源,保护好了,社区发展的资源就有保障了;社区发展了,则既可以提高群众的文化珍视观和保护意识,又可以为文化保护提供必要的经济力量,从而使民族文化保持长久不衰的魅力。目前中央政府正在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地处经济落后的西南地区,生态博物馆事业当然也要积极投身于祖国的西部建设之中。

    生态博物馆建设要严格遵循“六枝原则”,强化社区居民的文化主人观。“六枝原则”是挪威生态博物馆学家达克·梅克勒伯斯特1999年8月在贵州六枝“中挪生态博物馆国际研讨班”的讲课中提出的,是结合中国实际对贵州省生态博物馆建设提出的指导性原则。贵州省文化厅胡朝相同志在其《生态博物馆的建立在民族文化保护与弘扬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文中,也强调贵州省生态博物馆的建设要遵循“六枝原则”,强化民族地区居民的文化主人观。“六枝原则”指出,“村民是他们文化的真正拥有者,他们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解释和认同他们的文化”。居民是社区的主体,是文化的主体,脱离了他们而孤立出来的文化是毫无意义的。因而生态博物馆建设要关注社区居民,强化他们的文化主人观。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引导,提高居民素质,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文化主人地位;另一方面在管理上,生态博物馆要注意吸纳当地人员,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并逐步将管理权转交到社区居民手中。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管理委员会的组成模式很值得借鉴,其人员包括三部分:区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代表、12个村寨的代表、专职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其中当地苗族代表占绝大多数,汉族仅有馆长和1名专职管理人员。按照贵州生态博物馆项目小组的计划,梭嘎博物馆的日常事务,如陈列展览的维护、资料中心的信息收集、参观接待等,都将转交给当地苗族群众管理。强化文化主人观,并逐步地将生态博物的日常事务交给当地人管理,既有利于减轻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又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同时他们作为文化的主体,对自己的文化有着外人所不可能拥有的理解和认同感。他们是真正懂得自己文化内涵的群体,最终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才能够把其文化的精髓展示出来,并永久地保存下来。

    此外,生态博物馆建设要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意识,把博物馆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维护结合起来。生态博物馆是现代人环境意识、生态意识觉醒的产物,它应当承担起社区环境保护和生态维护的重要使命。这是生态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区发展的要求。生态博物馆是对文化进行整体的原地的动态保护。任何一个社区的文化都不是孤立的,它离不开其得以衍生和发展的土地——社区,也不能脱离其主体——社区居民。因而对文化进行整体原地保护,就不仅要保护文化本身,更要保护文化所在的社区及作为文化主体的居民,社区环境保护和生态维护当然要成为其重要内容了。再者,社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程度也是影响社区发展和生态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贵州省建设中国第一处生态博物馆群,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但我们相信凭借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自身良好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贵州省生态博物馆事业前景一定会是美好的。我们期待中国首处生态博物馆群在贵州的建成!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