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走中国特色之路——贵州省生态博物馆建设的考察
  • 免票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 免票后博物馆怎样做好接待工作
  • 产品开发·售后服务——博物馆做好 免票 后的后续服务工作
  • 加强管理,为博物馆免费开放保驾护航——兼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免费开放后的难以承受之痛》
  • 现阶段文物部门退出对旧货市场的文物监管不利于文物市场有序发展
  • 博物馆文化形态的新理念——全球化形势下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哲学思考
  • 保护无形遗产给博物馆注入新活力
  •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
  • 是 无形遗产 还是“非物质遗产”?
  • 最新热门    
     
    运用法律手段综合治理文物非法贩运

    紧锣密鼓侦查破案,被盗文物已在境外出现。安徽省博物馆1988年12月13日被盗的6件青铜器,公安部门还在南下北上调查了解摸线索,在香港某展览会上已经出现。我国加入世贸以后,更加开放,文物的贩运渠道会越来越多,打击文物犯罪、防止非法贩运任务更加艰巨。

    目前,我国的文物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也为文物犯罪留有一定的空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等问题从法的角度作出了规范,对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热点、难点等问题有了明确的法定条款,打击文物各项犯罪行为有了更有力的法律依据。各级领导有关部门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依法将打击各种文物犯罪行为作为社会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实;在《文物保护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制定有关配套法规和实施条例,以不断完善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同时加强《文物保护法》的学习和宣传力度,使之深入社会,家喻户晓。使爱护文物、保护文物成为社会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

    强化领导层的文物保护意识

      保护文化遗产,防止文物非法贩运,首先要强化领导层的文物保护意识,领导的认识到位了,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视了,各项文物保护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徽寿县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美誉,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度盗墓之风猖獗,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采取各种手段,结伙进行盗掘古墓葬。文物部门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领导的认识。面对严峻的现实,县委县政府提出:保护文物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绝不能让祖国的珍贵文物毁于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县领导利用各种会议,要求各级党政负责同志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并将文物保护列入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作为考评内容之一。县委书记多次在乡镇干部大会上强调“不重视文物工作的领导不是好干部。”由于领导认识到位了,对文物工作重视了,从而实现了变部门保护为政府保护,少数人保护为群众性保护,在全县建立了-文物保护网,调动乡镇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党政群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参与支持的新工作局面,很快刹住了盗墓风。为了正确地引导和激发人民群众喜爱文物保护文物的热情,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群众捐款筹资建寿春楚文化博物馆,建立阵地,以展示寿县历史文化名城的风姿,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庄子故里安徽蒙城县,2003年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的光荣称号。县委、县政府领导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为确保文物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把健全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成立了由县长挂帅、文化、城建、财政、计划、工商等多部门协作的“蒙城县文物保护委员会”。县政协、人大建立了咨询机制,指导督促文物保护事业的顺利发展。为了抓好县内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实行县六大班子领导责任包干制,将县里亟待维修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任务,由分管领导亲自负责签定承包责任书,维修任务完成与否纳入年终政绩考核,形成了维修项目总纲领导抓,工程资金多方筹,具体工作众人干的良好局面。2001年,蒙城县政府决定将县文物管理所升格为文物管理局,编制由原来的7人增至16人,并在全县各乡镇文化站配了专职文物保护员。领导重视文物保护的实例在全国举不胜举,有力地证明了领导重视不是例行公事地喊喊口号,关键是领导的认识要到位,切实重视了文物保护工作,真抓实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才能落到实处。

    加强人才培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发展经济靠的是人才,文物保护也要靠人才。高素质的文物保护队伍是保护文化遗产,打击文物领域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根本保证。目前,全国文物博物馆行业人力资源薄弱,大多数省市文物行政部门人员多则十几人,少则仅三、二人。与繁重的文物保护任务和严峻的形势不成比例。以安徽省文物局为例,原有在职人员12人,借调3人。2000年底,机关机构改革,文物局的编制削减到6个。众所周知,安徽属文物大省之一,仅地面文物就达1.7万多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1处,馆藏文物40余万件(套),文物保护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皖南古民居,是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历史遗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艺术性、科学性、历史性之高,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然也就成为国内外不法分子所猎取的对象,一些受国家保护的古民居建筑构件被文物贩子大肆收购,倒买倒卖非法贩运而流失境外。如此繁重的任务和面临的严峻形势,就那么五、六个人,实在是力不从心,不得不占用基层编制,借调人员。也有相当一部分省市与安徽差不多,机构萎缩,人员削减,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受到了冲击。面对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诸多问题和文物犯罪活动日趋严峻,加强文物行政部门的力量和执法队伍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当务之急。各级政府必须从战略高度,着眼于文物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以及文物工作的特殊性、广泛性,实事求是地合理配置文物行政部门的人员编制,培养和造就文物系统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新型的专业人才。文物部门也要着眼于自身人力资源的开发,有计划有目标地培训在职人员。通过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理论提高等手段和形式,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和专业理论水平,以及各项技能,包括管理技能。造就一支-性强、业务水平高、作风正派、懂业务、会管理的文物保护管理队伍。

      打击文物犯罪,防止文物非法贩运,加强文物出入境鉴定是一重要环节,要着力培养文物鉴定人才。目前我国的鉴定人才匮乏,中青年鉴定人才断档,许多老专家年事已高,仍在坚持各项文物鉴定工作。文物管理部门必须积极探索新途径,多方式多渠道地培养文物鉴定人才,造就一批年富力强、品行端正、职业道德好、高素质的文物鉴定人才。

       设立文物征集基金,抢救流散在社会上的珍贵文物

      流散在社会上的珍贵文物数以万计,文物部门不去征集收购,必将成为文物贩子所攫取的对象。2001年,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安徽省对各级文物部门、博物馆已经登记在册的流散在社会上的珍贵文物进行了统计,数千件,需征集经费数百万元。可是,省里每年安排的文物征集经费有限。一些文物持有者,急于出手,卖个高价,明知卖给文物贩子违法,但急于出手,想卖高价,因文物部门一时拿不出钱,给不了高价,还是卖给了文物商贩,无形中纵容了文物违法交易行为。目前,国有博物馆征集经费严重匮乏,资金的筹措渠道不畅。当你掌握一批流散文物,谈好价格后,要拍照作方案,上报各级文物行政部门,方案经专家审核通过,下一年度才能拿到征集经费,再去找文物持有者,已经出手。而私人收藏文物只要看好器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以,很多好的文物被私人买去。因此,国家必须改变机制,设立流散文物征集基金,征集基金的来源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筹措,政府拨款,社会赞助,国际捐助等。3月17日《中国文物报》刊登了陈铎委员的发言,他建议发掘民间财力,发行“国宝彩票”,这是个筹措资金的好办法。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宏伟大业,更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期盼。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全球防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报告”,该报告公布的数字是,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件。从这一数字不难看出,中国的文物流失相当严重。文物保护工作必须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共同努力。

      2002年10月国家文物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在深圳市举办“中国防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研讨会”,是继1998年第二次同一主题的研讨会。“与文物非法贩运和交易行为作斗争”在1997年和1998年曾被国际博协确定为这两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主题,旨在向社会大众提供一个了解这一问题的机会,唤醒对文化财产保护的公众意识。新的世纪随着人类生存观念的更新转变,珍视自己的生存环境,保护世界上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并与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成为人类共同的责任。海牙公约序言中指出:“对任何民族的任何文物的破坏都意味着对全人类文化遗产的破坏,因为各民族都在为世界文化做贡献。”1996年,我国政府批准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而通过的《关于禁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加入了国际上为保护世界遗产、与文化财产的非法贩运和交易行为作斗争的行列。此后,在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索回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数万件,涉案文物的追缴也得到了国际组织的协助。打击文物盗窃、防止文物非法贩运,各国已形成共识。只有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遵守国际公约,才能切实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