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中国申报世界遗产面临之困难及对策
  • 有效保护世界遗产真正促进和平文化发展
  • 免票后博物馆怎样做好接待工作
  • 产品开发·售后服务——博物馆做好 免票 后的后续服务工作
  • 加强管理,为博物馆免费开放保驾护航——兼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免费开放后的难以承受之痛》
  • 现阶段文物部门退出对旧货市场的文物监管不利于文物市场有序发展
  • 运用法律手段综合治理文物非法贩运
  • 欧陆风冲击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 大遗址和古城址的探查研究与保护------张学海先生谈寻找考古研究课题与文物保护的结合点
  •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明十三陵走向新的辉煌
  • 最新热门    
     
    从 丽江模式 看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护丽江古城的“五四三二一”工程,即新建修缮排污、供排水、消防、电力通信照明、道路五个系统;增加环卫、旅游接待、文化活动、绿化四个设施;改造新华街、四方街、东大街三条街道;降低古城内建筑和人口两个密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护古城生态环境,当地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地关、停、转了城区及古城周围的所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同时在国家实施金沙江天然林禁伐之前,就自觉全面停止了丽江县东部林区(即玉龙山周围林区)的森林采伐,以保护古城水源和周围生态植被。其次,以法治城与以德治城相结合,做到有法可依,不断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先后由各级人大、政府制定颁布了《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丽江县古城保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大研镇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丽江县东巴文化保护条例》等法规。其三,积极探索保护管理开发文化遗产与发展特色旅游相结合之路。

    2001年10月8—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管理第5届年会在丽江召开,来自尼泊尔、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有关人士参会,会议的议题为“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业:遗产地管理者之间的合作模式”,年会发表《丽江宣言》,充分肯定了《中国丽江古城保护行动计划(丽江模式)》,认为“丽江模式”为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业开发提供了典范,同时根据其他多个遗产地的成功经验,新增5个保护内容,充实了“丽江模式”:规范和控制古城的商业活动;研究制定古城区环境容量和游客承载能力指标,实施控制;加强对古城建筑行业的管理、引导和控制,确保古城建筑风貌的真实性;加强对古城居民和游客进行文化遗产管理和名城意识的宣传、教育、引导等。中国乃至世界,对于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牌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冀通过不断的完善,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名城保护的一个范例。

    搞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为了它明天更好的发展,为民众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但名城毕竟不是一件死的文物,而是一个流动的机体,因此我们也必须置入到运动状态中去分析和研究这一问题。

    1996年2月3日,当一场7级大地震袭击丽江古城后,我们马上返乡探望亲人,查看灾情。其后在我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郭大烈教授等乡友发起的“震后丽江古城的修复与文化保护学术讨论会”上,我以丽江古城保护要贯穿一个“活”字为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丽江古城的修复应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贯穿一个“活”字。在修复过程中尽量复原纳西族先民的勤劳智慧,突出纳西族作为56个民族之一员对丰富中华民族文化所作出的卓著贡献。木氏土司衙署复原后,尤应注意软件的完善,着力于再现明代纳西族社会、政权机构及宗教艺术,适当布置历史陈列,让人们步入一个历史的殿堂中。另外,在古城内开辟一批具有传统风格的作坊,如打铜、制陶、做银、洗染、水磨、水车、名食、书画等,复原一批民族节庆与民族文化的活动场所。古城毕竟不是僵死的空城,里边生活着纳西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它不是遗址,而是活的文化。所以修复是其表,保护为其质。把丽江古城这一有形的文化载体与内涵与丰富的民族文化这一无形的内涵有机地融汇在一起,通过古城的修复与文化保护,最大的成功将是超越现代与传统之争,在指向新世纪的未来,让纳西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已戴上世界文化遗产桂冠的丽江,它作为遗产地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典范——丽江模式,盛名之下,关心它前途和命运的有识之士,则在默默地祝福:丽江模式,愿你更上一层楼!建设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生导师阮仪三教授,忠告了丽江发展面临的五大问题:外来商户过多过滥,对古城文化历史内涵侵蚀作用太多;假古董建筑不应出现在丽江;在丽江被外来经济牵住了鼻子;古城居民生存环境是否得到实质性改善;新城的建设出现了对老城的挤压现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的观点,而是一个权威专家的肺腑之言。

    正如阮仪三教授所言,今日的丽江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地的一个标牌,在中国所有的历史文化名城里,它的保护和发展是做得最好的,我们更希望它通过自我完善,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个经典之作。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