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深切怀念张光直先生
  • 国宝能回家吗?
  • 宿白先生与克孜尔石窟研究
  • 感受契丹
  • 杨鲁安和以他名字命名的藏珍馆
  • 美国之行答问——关于 夏商周断代工程
  • 关注里耶—— 湘西里耶秦简学术研讨会 扫描
  • 2001年全国文博考古最佳图书评选参评书目
  • 五十年开拓进取 新世纪再创辉煌庆祝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
  • 两涂轩 书画“回家”记
  • 最新热门    
     
    博物馆与全球化—— 北京博物馆论坛-首届高层研讨会 演讲选

    大都市、世界著名古都、-文化中心,因此北京市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要与北京城市的发展同步。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使北京的城市建设跨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而“人文奥运”口号的提出也使博物馆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时机。所谓“人文奥运”,就是要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实现人类文化的广泛传播,促进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申奥成功的契机,把博物馆建设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民、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的窗口。

    这次北京率先在全国成立“北京博物馆论坛”,就是要为本地区博物馆的高层领导提供一个交流、探讨博物馆长期发展战略问题的阵地。一方面,在急速发展变化的国际大环境下,博物馆界迫切需要丰富现有的博物馆理论体系,与时俱进,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给各行业带来的冲击,使博物馆的运作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随着北京市一批新型博物馆的建设,博物馆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或遇到各种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研究新形式下的博物馆理论,通过研究来指导实践,以提高北京地区博物馆的整体水平。

    采用论坛这种形式探讨博物馆的发展问题,对于北京文博界来说还是第一次,我们将使它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模式继续下去,并使之不断发展完善,今后论坛的参加者将可以不局限于文博界人士,我们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参加。这也将成为博物馆走向社会化的一条捷径。

    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

    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总编辑 李文儒

    国家博物馆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以国家博物馆及各地博物馆的纷纷兴建为标志,中国的博物馆建设、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正在迅速改变不适应全球化的需要,不适应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了解我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需要的现状。

    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应该具有相当的规模。国家博物馆应该是与中华文明相应的、能够足以使中国人自豪的一个文化标志、文化形象,也应该是重大国事活动的理想场所。国家之间的交往、国家的重大活动,如果能够在国家博物馆进行,我想更具有-的、经济的、文化的意义。一个博物馆应该具备这样的资格,即国家与国家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相互交往的一座桥梁,相互连接的一根纽带,而且这是一座非常坚实的桥梁、非常结实的纽带。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出访国外,每到一个国家,几乎总要参观访问这个国家的博物馆。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象征或者是一种指示,也是今年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与全球化——的一种象征,更是博物馆本质的一种非常好的诠释。它至少包含了关于博物馆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博物馆无疑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区域的文化标志、文化形象、文化代表,博物馆陈列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一段历史,甚至是全部的历史。这个历史中包含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地区的最重要的文化,它具有本土化、多样化、个性化、直观化的特征。因而它也是最快捷的、最直接的进入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无障碍通道,也是最清晰、最深切地凝视这个国家、这个地区的窗口。所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国家领导人、国家元首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总愿意把最尊贵的客人请到它的博物馆去的原因。

    另一方面,博物馆又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的文化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是属于一个国家的、一个民族的,而是属于全人类的、全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需要和平,需要合作,在和平合作的基础上共同谋求发展。这样就必须要有一个非常牢固的根基,非常重要的保证。我认为这个根基、这个保证应该是文化的根基,精神层面的保证。和平、合作、发展的前提是相互了解、理解。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必须通过交流、通过沟通。最容易交流的、最容易沟通的,毫无疑问是文化。文化交流中最具备优势的就是展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这种文物文化。这种以物为证的、眼见为实的文化,是历史的文化,文化的历史。这就是我们的博物馆。这就是我们博物馆的特质、优势和应该担负的职责。

    一方面是交流、和平与发展,另一方面存在竞争,文化也需要竞争。文化竞争比其它方面的竞争还要大,经济竞争中也包含了文化竞争,或说是以文化竞争为背景的。博物馆文化在文化竞争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交流、和平、发展、竞争中的文化重担。

    建设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李 季

    今年正好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90周年。在目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到像今天这样,前景如此开阔,充满了发展机遇。当然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不要说跟世界的先进博物馆比,和国内一些主要博物馆相比,我们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北京一些非文物系统建起来的博物馆,因为有比较雄厚的财力、比较灵活的运行机制,在举办展览、征集文物等等每一个环节上,都让我们这些老馆感觉到了压力的实际存在。事实上大家都在互相较劲,看谁能做得更好。作为国家博物馆,怎样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取得较大发展呢,我谈三点思路:

    第一,一个博物馆只有保持自己的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步。比如说中国历史博物馆,过去看家的陈列是中国通史陈列,是1959年在老一辈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严格审定下制作的一个展览。现在因大楼维修这个展览撤掉了,将来新版的中国通史陈列应该按什么样的形式来做,也就成了大家激烈讨论的一个问题。目前国内一些艺术类的博物馆比较成功,一些著名的大博物馆,都基本上撤掉了相当于历史的这一块,向艺术类展览靠拢。当然如果单做青铜器、瓷器展,肯定能够做得流光溢彩。但是中国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五千年未曾断裂的文明史,我们觉得,作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有职责讲述一个我们自己版本的历史故事。这个历史故事怎么讲呢?运用同样的文物,可以讲出不同的故事。我们准备发挥国家博物馆的优势,按照今天最新的史学和考古学最前沿的成果,站在当代的立场上、站在天安门广场这个历史高度上,给中外来宾讲述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决不盲目追随那些欣赏类、艺术类的展览。当然我们可以学习艺术类展览的一些好做法,比如精致的陈列手法和对观众巧妙的引导方式。

    第二,中国的博物馆要适应全球化,必须迈过两个台阶。

    首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台阶,这个我们还没有跨过去。博物馆常年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从下任务、拨经费,到搞展览,到最后通过审查,基本不需要自己动经济脑筋。现在不同了,博物馆不管花谁的钱,按照政府采购也好,按照审计也好,都必须有完备的合同,这既是法律问题,又是经济问题。按照国家现在的会计管理制度和财政管理制度,必须上报非常详细的符合财政管理制度的预算,过去很多业务人员就没有往这方面想,从现在起就要提出这个要求。

    其次要跨过国际展览界基本游戏规则的台阶。这方面我们差得更远。目前在国际上,展览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市场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藏品总量是咱们的几百倍,但人家也不光靠基本陈列过日子,一些大馆的展览甚至都排到了2004、2005年。大概从去年到今年,美国几大博物馆的东方部主任全在中国跑,他们就是来筹集新的展览。他们组织一个展览,从包装到国际运输、国际保险,所有细节都很完善,能够做到既保护合作者的基本权益,又能把自己的事情办成。过去我们很少介入这些细节之中,基本上是人家来挑我们的藏品:首博多少件、故宫多少件,人家拿回去就能组织一个很棒的展览。而我们只要把展费要过来、把随展人员定下来,就算万事大吉了,并不关心具体展览的运作过程。这基本上还是一个原料供应商的角色,还没有进入这个游戏的圈子里面,还不能平等地和人家讨论一个展览。对于这些国际通行的基本游戏规则,我们可能是需要恶补一番,不然很多合同的英文文本,即使翻译成中文,很多人转了半天也还是看不明白,到产生纠纷时吃亏的还是我们。我们要从头学习博物馆营销,把一个展览当作一个项目来完成。博物馆应设立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对成本进行分析,对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进行前瞻性考虑,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差距非常大。

    第三,讲全球化也好,讲今后的发展前景也好,现在最需要做的是踏踏实实地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过去很多事情做不好,老认为是经费不够,是钱的问题,现在真正做起来,我感觉很多事情不完全是钱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观念上没有改变。与国际接轨这个目标,从长远看路还很远,但走一步总比不走强,不怕慢就怕站。举个例子,目前中国历史博物馆老馆的厕所、无障碍设备等都不符合现代的需要,从今年起我们全部改进了,这件事其实花不了多少钱。和国际接轨说起来是很宏大的工程,实际都是由一件件非常具体的小事体现出来的。

    现代文学馆与国际接轨的八项尝试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舒 乙

    我首先提两条虚的:第一是建立博物馆意识,这是对孩子说的,也是对公众说的。中国的孩子到目前为止没有博物馆意识,不把博物馆作为自己休闲或者是课外的首选,而是把麦当劳当作首选,博物馆被排到了第99位,完全在自己的视野之外。所以我们做博物馆事业的,都应该致力于此事,培养我们的孩子,使他们有非常强烈的博物馆意识。第二是要有遗产保护意识,这是对官员说的,也是对房地产商说的。

    博物馆怎么与国际接轨,中国现代文学馆目前正在进行八项尝试:

    1、使用义工。使用义工有两个条件,一必须是退休人员;二必须是高级知识分子。他来报名,我们考试、培训、考核,然后上岗。现在馆里有七个义工,他们一分钱不要,有的是天天来,有的是排队值日,已然成为文学馆讲解队伍的主体,特别了不起。他们享受生活的乐趣之得意、之辉煌,特别让人羡慕。

    2、我们不要任何工人,不要任何的后勤队伍,全是馆员。我们聘用非常好的物业公司,把所有涉及安全、组织活动、后勤的事完全交给他们,馆里只派一个馆员和他们联系。这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做法,在国内中国现代文学馆是第一家,我觉得是非常成功的。这样做可以避免两方面的问题,其一,避免背上很大的包袱;其二,好的物业公司的服务是有国际标准的,它可以把博物馆的这些工作做得达到国际标准,若达不到则可把它辞掉再换一家。

    3、讲解员制度。我们没有任何讲解员,国际上的博物馆不要讲解员,我们也不要讲解员。我们的所有讲解员就是馆员,17位教授、副教授以上的人轮流排班,包括馆长。每个人的讲解风格是不一样的,再多的问题也问不倒他。这是和国际接轨。

    4、馆里陈列大量艺术品。建一个非常漂亮的房子,里面没有任何艺术作装点,这叫什么博物馆?必须有雕刻、壁画、彩色玻璃、瓷器、浮雕,这些都纳入基建项目,请一流的雕刻家、美术家、艺术家做。观众进到馆里没看你的展览内容、没看古钱币、没看文学,就已经进入了一个艺术殿堂,感到莫大的享受,这是国际上博物馆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我们应该效仿。

    5、不断地举办讲演。中国现代文学馆现在已经实行每个礼拜免费做一次公众讲演。讲演者都是北京最著名的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等等。馆里给每个讲演者报酬,透明操作,极其正规。然后是跟公众交流,有半个钟头的提问,回答问题。所有目睹这个程序的听众,都非常感动。现在文学馆的讲演已经变成北京的一个文化热点。这是个非常棒的博物馆活动形式。

    6、不断地举办活动。除了固定的展览,要不断地举办活动,如各种纪念会、研讨会、研究会等等,我们大概平均利用场地一年可以达到100次以上。

    7、树立自己的形象设计。熊猫等街上那些俗物一件也不准卖,而是卖和自己馆有关系的物品,用这些东西来做博物馆的礼品。我们有大画家专门为现代文学馆画的藏书票,这些东西是非常棒的。

    8、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活动不断地外延。什么叫外延,比如我每次讲演电视台拍摄回去就是一个电视节目;电台录回去就是一个电台的节目;可以变成书,一次讲演三万字,十次就是三十万字,就是一本书。一年你足可以出三到四本,畅销得一塌糊涂;也可制成光盘,卖得很好;还可以上网。

    博物馆有无数打破围墙的方式,如每办一个展览就出一本书;将一本纯文学的研究杂志变成光盘;把藏书票变成一个非常美丽的印刷品、纪念品。总之,每搞一个东西都可以把它外延成很多很多的东西。

    以上八点是我们如何和国际接轨的,国际上是这样做的,我们现在也努力这样做,我觉得这些做法不错。

    建设首博新馆的体会

    首都博物馆馆长 韩 永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埋头于各自的具体工作,从未把全球化、多元化等名词、概念与博物馆工作做过什么联系。当看到国际博协今年确定的主题时,才突然醒悟到全球化与博物馆竟也这么密切。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这些陌生的名词,并把它们熟悉到与征集、保管、陈列、社教、青铜器、瓷器、字画等名词同样的程度。在这里我讲讲个人在首博新馆筹建中获得的一点体会。

    一、国家对大型基建项目的审批更趋国际化。由于国家对大型基建项目的建设程序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使得过去一个请示加上领导批示就可办的方案成了一个十分严格的秩序过程。例如过去只是走走过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成为项目的第一个规范性的文件,它不仅涉及到项目的审批,而且还是项目建设最终结果的验证标准。于是就有了一套必需的专业、技术、论证和社会调查方法,使得项目建设更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管理和定位就更加严格,责任就更加明确。这一系列的做法不能不说是中国在政府投资项目引进国际上一些项目管理经验的结果。这不仅使项目的决策有了科学的依据,过程有了社会各层部门的监督,评价有了标准,也有效地避免了浪费和腐败。

    二、设计思想的先进性。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建筑性质、功能要求、形式要求定位明确。设计中的新馆是一个从完善城市功能的角度出发而建设的现代化综合博物馆;是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一个平民化的博物馆;一个满足首博应有地各项功能地博物馆;一个绿色地环保的(0排污)建筑。前期准备工作都是围绕着这几方面展开的。

    三、设计方案展示了国际化和多元化。参与投标的设计单位共有14家,其中有德、法、日、美、加共9家涉外设计单位。各设计方案都充分体现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各有自己的风格,如法国的明快、通透、人文化;德国的严谨、实用、朴素;日本的对博物馆展陈提出新的挑战,体型纯粹;美国的工业化性格十分典型。

    四、中选方案。基于首都博物馆理念的国际化,运作科学符合惯例,吸引了众多大师、著名设计单位参加投标。首都博物馆共收到30多个设计方案,为博物馆建设提供了广泛的选择范围。中选的方案具有以下特点:1、功能齐备、布局合理。室内与室外的和谐结合;展陈空间灵活、整体与单元既相互协调又彼此区分;具备展陈、保管、休闲、交流、研究等各项功能;光的运用合理。2、设备设计上的先进性与设备造型的经济性、实用性相结合。3、材料运用上高科技与本地化相结合。

    五、博物馆的管理与经营。管理体制、队伍建设、规章制度、服务质量体系、综合资源的开发等等,面临诸多问题。因而要运用国际通行的方法,专业调研、科学分析、争取政策、实事求是。如:干部队伍调研、市场调研、CI、VI设计、服务质量体系标准的建立。在全球化进程中,首博新馆首先要先实现博物馆的社会化:管理社会化、鉴定社会化、藏品社会化、服务社会化、科研社会化、信息社会化。

    我认为,如果我们在与国际社会化接轨这个问题处理不好的话,我们的文化就会被遗弃;如果我们放弃自己的文化,将会失去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因此,我们要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先把我们的民族文化推广到国际中去,把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引进到国内来。只有参与到游戏中去才有可能影响并改造游戏规则。我们似乎不应再讨论是否参与全球化的进程问题,现实是我们已经置身于其中,所做的就是尽量适应和掌握的同时,为全球的经济、-、文化的大融合,添加中华民族的色彩,贡献并实现民族的价值。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理论体系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 舒晓峰

    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与往年是不一样的。往年的主题我们大家也都知道,非常中性。比如说,“为了明天收藏今天”是90年代中期的一个主题;去年是“博物馆与建设社区”;明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朋友。惟独今年的主题并不是完全中性的,它和当今的时事、-、经济乃至文化,都有关联。全球化是非常时髦的词语,也是各界都在不断探讨乃至于激烈争吵的题目。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从政府到公众,大家一说起什么东西过时了,就说:这东西该进博物馆了。大家觉得博物馆代表过去,与现实没有什么关系。目前国内外的博物馆界都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被边缘化。今年国际博协提出这个主题,把博物馆与经济全球化、-多元化及文化的冲突联系在一起,让博物馆主动介入当今世界的发展之中,就是要回应这样一种担心。

    博物馆收藏的是各种各样的文化。去年美国“9.11”事件出现以后,美国-学家亨廷顿写的《文明的生出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非常热销,他讲的是各种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的冲突,在国内引起的争论非常大。从表面看,-的冲突、经济的摩擦,都是国家利益的冲突。更深层地看,就是文化的竞争和冲突了。国家文物局对今年博物馆日活动给予支持的同时,也要求我们结合中国的实际,宣传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和成就。

    北京利用今年纪念国际博物馆日的时机,推出博物馆论坛,目的是要加强博物馆理论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北京地区博物馆的实践。近些年,北京的博物馆事业发展相当快。目前北京一百多家博物馆当中,半数以上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建立起来的。这一百多家博物馆的藏品非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26万件。但是藏品的丰富并不意味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水平就非常高。由于有很多博物馆的建馆时间比较短,很多从业人员从事博物馆的经历也非常短,各博物馆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现在我们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博物馆理论体系。以前我们在进行业务培训时,使用的教材或理论体系基本上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东西,仍沿袭着苏联的体系。90年代以后,开始接触到了苏联以外的博物馆理论,我们也走出国门,到国外看了不少博物馆。但是这些年来我也有这样一个感觉,就是中国博物馆理论和实践,有一种惟西方理论为好的倾向,我们在接触到国外博物馆实践的时候,可能有些是囫囵吞枣,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国内有些人认为,博物馆展厅里面要少用或不用自然光,越黑越好;展厅里文物说明,字越少越好,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器物上,才能让观众静静地、不受干扰地欣赏。实际上这种效果好不好?我们把博物馆的观众定位在什么层次,恐怕是有待于商榷的,这是其一。其二,我走出国门以后,看了欧美这些博物馆,感觉并不是越黑越好,字越少越好。如美国自由女神像旁有一个印第安人博物馆,有不少儿童进去以后坐在地毯上看一件文物。这件文物边上有一页A4纸大小的说明,详细介绍这件非常奇特的印第安人生活用品,包括通行的用途及使用方法。同时还介绍了学术界对这件器物的几种几种观点,内容非常丰富。又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在展厅里引用了大量的自然光,并不是都用人工光,其中有一个苏州园林,用的纯粹是自然光。我认为,我们国内博物馆理论从计划经济走入市场经济以后,既不能因袭苏联的博物馆理论体制,也不能囫囵吞枣照搬欧美的博物馆理论。我们现在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路。

    对博物馆理论的探讨,对博物馆实践的应用,也要分层次。既然水平参差不齐,那么怎么在现有的水平上提高博物馆的水平,怎样提高北京市博物馆的整体水平呢?我想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对于从业时间不长,建馆时间比较短的博物馆从业人员应当就现有的博物馆基础理论进行培训。我们现有的博物馆理论体系,虽然有它不适应现实的一个方面,但是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对于博物馆的基本应用、基本实践是可以应付自如了。

    第二个层次:应重视引进、学习和研究西方博物馆理论。应该承认,西方博物馆理论是在市场经济下形成的,有很多先进的地方。我们现在国内见到西方的博物馆理论著作,还是凤毛麟角。在一些专业杂志上见到一些,也是只言片语,不成体系的。北京市文物局正在和有关专家酝酿,请专家来论证、筛选,把欧美的、日本的乃至于其他语种的博物馆专业专著,有选择地引进版权,翻译过来,供大家学习、研究、借鉴。按照我们以往的套话,要批判地吸收,主动吸收西方博物馆理论当中的合理部分。

    第三个层次:就是要通过博物馆论坛,通过我们已经接触到的现有的博物馆理论体系,组织一些对欧美博物馆理论有所研究的馆长们,理论联系实际,共同探讨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博物馆理论体系。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然这个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国的博物馆界同仁。北京市博物馆数量比较多、人才济济,作为首善之区,我们应当做更多的工作。我们利用5.18博物馆日的时机,举办博物馆论坛,就是希望大家把在实践当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介绍给其他同仁,同时也把在日常工作当中提炼、总结出来的理论系统化地介绍给各位同仁;就是要营造一种平等、自由交流的学术气氛,共同探讨,不搞一言堂,为探讨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理论体系,做出一点贡献。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