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深切怀念张光直先生
  • 国宝能回家吗?
  • 宿白先生与克孜尔石窟研究
  • 感受契丹
  • 博物馆与全球化—— 北京博物馆论坛-首届高层研讨会 演讲选
  • 新中国故宫文博事业的开拓者——纪念吴仲超同志诞辰100周年
  • 关注里耶—— 湘西里耶秦简学术研讨会 扫描
  • 2001年全国文博考古最佳图书评选参评书目
  • 五十年开拓进取 新世纪再创辉煌庆祝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
  • 两涂轩 书画“回家”记
  • 最新热门    
     
    名城西安如何保护与发展

    ,要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教训,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和城市设计等方面统筹考虑,采取综合措施,使保护与建设相统一,使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浑然一体,交相辉映。西安的城市建设,必须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保护城市中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自然景观,还要保护和延续古都的格局和历史风貌。走上讲生态、讲景观、讲品位的轨道,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格。

    西安的最大特色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地位

    李骊明(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西安的最大特色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地位西安的战略性资源是它的历史文化资源;那么西安的城市发展定位应该首先是中国的千年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其次才是旅游城、科技城、大学城、现代工业城。当我们进入21世纪之时,西安人能否准确深刻地把握城市的战略定位并保护利用好自己的战略资源,实际还是一个问题,还存在着很多很现实的挑战。西安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对这些文化遗产的鉴定、防护、保存、修缮、再生,既是西安古都特色塑造的重要途径,又是西安作为一个文化古都的历史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在战略层次上,把古都特色的塑造与城市的性质定位及战略目标统一起来,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战术层次上,把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西安的具体形象设计统一起来,把课题研究、依法保护与具体的开发建设项目联系起来。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涉及到各个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像西安这样处于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大城市,它的文物和文化保护工作必须以明确有效的政策支持为前提,这决不是专家学者和民间力量所能代替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成败利钝,将主要取决于国家和城市的政策环境。

    从世界五大古都看西安古都保护与发展

    韩骥(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原局长)作为东方古都的西安,与雅典、罗马、耶路撒冷,伊斯坦布尔、开罗这五大古都相比较,虽说是各有千秋,但在历史名城保护与发展方面,在现今的国际国内地位方面,在国际活动和旅游事业方面,西安的发展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与五大古都相比较,要达到国际水平,还要做大量的工作,还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安的差距和努力方向是:

    五大古都,每座城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均不少于3处,多的达10余处。我国在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历史遗产公约》以后,已有28项世界遗产,古都北京有5项之多,而西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世界公认的只有秦始皇陵1处。渭河北岸的帝王陵墓遗址,渭河南岸的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址、明西安府城城郭和城内若干主要古建筑,曾于90年代初期申报“世界遗产名录”,但由于周边环境差,尚未通过国内的审察,还需做大量的工作。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金牌”,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古城的水平和地位。西安的文物古迹地下多地上少,现存古建筑尤其少;但周沣镐、秦阿房宫、汉长安以及唐大明宫四大遗址和历代帝王陵墓的确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其差距则是在考古发掘和环境保护上还需做大量工作。经过努力10年内再争取2-3项是完全有可能的。

    西安的旧城区和若干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利用尚属初级阶段。与五大古都相比较,不论在规模上,风貌特色上以及文化内涵的展现上都还有一定差距。

    规划格局上“新旧分治”模式的确立。当前主要任务是确立“新旧分治”的规划模式,在21世纪上半叶,保护和控制旧城,在南郊和北郊建设新城,这个布局,在国务院批准的西安跨世纪规划中已体现,还有必要通过地方法规以保证其实施。从城市形象上宏观比较,在这方面西安大有可为,前景广阔。我们的差距是在建筑的总体控制上,主观随意性大,在建筑的高度、风格、色彩上急需制定纲领。从五大古都的经验看,“新旧分治”模式,有利于古城保护,有利于新城开发,“新的新到位,旧的旧到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标志性建筑和城市雕塑。古都西安的标志性建筑首先是古建筑:大、小雁塔,钟楼、鼓楼,西安城楼、碑林、城隍庙以及著名的古寺庙。由于历史战乱和木结构的弱点,在古都之中,西安存在的古建筑少得可怜,因而古建筑的保护就显得格外重要,按照文物法的规定,既要保护古建筑,同时又要保护其周边环境,要进一步倡导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创作道路,按照“风格分区”的原则,走多元化、地区化、现代化之路。特别强调的是行政、文化和旅游建筑,要具有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

    城市雕塑是历史文化名城“点睛之笔”,需要制定长远规划,修建一系列反映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的城市雕塑,以此揭示古都西安的文化底蕴。古城雕塑的风格、材料亦应走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路子。

    山水环境的保护。与五大古都相比,西安的自然环境是相当严峻的。罗马的台伯河,开罗的尼罗河,雅典的爱琴海,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都带给古都秀丽的风光,只有耶路撒冷在一片沙漠包围的高地之上。历史上八水环绕的长安,恢复它的水环境还有待时日,这就是西安在今后几十年中改善古城环境,恢复古都风貌的首要任务。山岭的保护主要是终南山和北坡山麓,重点是各文物点周边和各峪口附近。与山水密切相关的是绿化植被,唐槐、霸柳,应广为种植,交通枢纽,旅游路线,古建遗址更应突出传统树种,继承历史文脉。

    “新旧分制”是西安名城保护发展的必由之路

    杨明瑞(西安市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城市的更新应当遵循内在的功能结构与外在的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应当根据原有的城市结构特征,逐步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城市,使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和建设的同时让古城风貌得以延续。

    西安作为世界著名的古都,应对城市风貌进行全面保护,这也是我们城市规划工作者在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旧城已不堪重负,开辟新区,保护古城是促使其走向良性循环的主要方法。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许多国家在城市迅速膨胀阶段都争取保存旧城、新建新城的方法,让新城渐渐取代老城成为经济、-、商业中心,而老城则负担起居住、文化和旅游的功能,从而保持了古城的完整。像比利时的布鲁日,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古城,至今仍保持着原来古城的传统风貌,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西安要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必须吸取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成功的经验,新旧分制是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的必由之路。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四项措施

    刘临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市的保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它的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不可复原性等性质,以及在现代生活中具有的经济、-、文化等诸多的社会因素。对于历史城市的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保障体系,落实一套周全缜密的保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保护历史与发展当今的社会碰撞冲突中探寻一条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事实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一种保护与发展之间巧妙协调的城市共生艺术。

    法律措施。目前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还缺乏法律保障,各地的保护法规还未系统化。对于这个问题,已有十几位有识学者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呼吁尽快制定国家的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律,希望加强法制,尽快遏制漠视和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风潮。

    经济措施。从城市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城市经济的推动。城市经济维系着一个城市活力的旺盛与疲软。今天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城市的经济能力提供保障。因此,今后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希望能对规划后的城市的经济活力进行评价,除了强调历史名城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圈外,更应该重视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活力的重振、保护资金的增长等。做到既激活历史文化名城本身的经济活力,又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形态。

    科研措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很广,譬如历史学、军事学、考古学、经济学、规划学、建筑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再加上实施保护所需要的各种技术科学,综合起来,历史城市保护就具有综合学科的特征。所以,科学地保护历史城市就必须进行综合学科的学术研究。针对西安历史名城的保护,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学术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城市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课题研究,对国内外学术信息的交流,对最新学术动态的反应,对决策的参谋后咨询作用,对重大保护课题的长期性跟踪研究,以及历史名城保护的新技术的应用。

    环境措施。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潜在的能源和储存着的资源。因此,历史文化遗产存在一个发生、发展、衰退、灭亡的过程,就像生命物质那样具有生命期。因此,要使得历史文化遗产的生命期尽量延长,就必须为它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个生存环境的综合质量就是历史文化遗产所反映的城市文化生态。所以,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中,既要治理自然因素,更要治理人为因素,使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自己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者,自觉地承担起每个人的责任。

    佛教文化是陕西、尤其是西安旅游的一个品牌

    王亚荣(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西安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从有形的文化遗产来说,包含两个含义,一是古代辉煌的历史文化,二是当代珍贵的文化遗存。在西安古代的历史文化和当代的文化遗存中,佛教文化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老的佛教文化对目前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有着特殊的启示,它是开放的中外文化交流带来的硕果,是古代亚洲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古代的长安,特别是隋唐时代,佛教在这里发展到了鼎盛阶段,对北传佛教的演变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佛教的“第二故乡”。西安的佛教历史文化曾直接影响了中国佛教的发展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佛教的流传演变,而且,这种影响今天依然存在。从历史文化的价值和现存的数量与影响来看,长安县是中国佛教文化第一大县。长安县在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对西安地区的佛教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西安地区大量的佛教遗迹进行科学的保护,在名城西安的保护与发展上有非常现实的积极意义。同时,作为文化大省,旅游已成为陕西的支柱性产业,佛教文化是陕西、尤其是西安旅游的一个品牌性项目,如何发挥这些优势,也应当重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深层次上挖掘和利用资源。

    西安市“城南地区”亟待整体规划、管理、保护、开发

    吕仁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历史上的西安“城南地区”泛指西安市域内的秦岭北坡、山麓及川塬地区,该地区无论从历史、文化、生态及地貌等各方面分析,都是西安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西安市的建设及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该地区是古长安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这里目前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公王岭、杜陵、兴教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周代,这里是沣、镐二京所在地;秦汉时代,这里是上林苑、宜春苑、御宿苑所在地;隋唐时代,城南地区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诸水环绕,离宫、别墅、园林、寺观,星罗棋布,其中仅佛教寺院就有近30座。另外,这里也曾是王公贵族及名人学士消夏避暑、隐居山林的私家园林和别墅的集中地带。其中著名的有员半斤庄、何将军山林以及王维的辋川别墅、杜甫别墅、韩愈庄园、韦庄宅第、韦应物宅第、裴度庄园,岑参别墅、牛僧儒别墅等;五代以后,由于战乱频仍,西安城南地区的繁盛景象已大不如前。尽管如此,这里仍映射着浓重的古长安历史的文化氛围,如兴盛于金元时期的道教宫观祖庵重阳宫、楼观台;散布于少陵源的明秦王十三陵以及主要沿樊川和各峪口分布的大量佛教寺院等。

    该地区是自然景观资源的富集区,景观资源类型多、分布广、影响大、档次高。如以“天下第一福地”著称的楼观台——田峪景区;以“四小佛跳山之首”著称的南五台景区;以“小华山”著称的大峪——甲午台景区;以“山崩地质奇观及堰塞湖(天池)”著称的翠华山景区;以“圭峰夜月及高冠瀑布”著称的太平——高冠峪景区;以“上、下梧真寺及原始林区”著称的王顺山——兰水景区;以“朱雀森林公园”著称的涝峪——首阳山景区等等。

    该地区是重要的城郊生态区。这一地区约有森林植被43万公顷,日生成氧气超过20多万立方米。是西安地区一个巨大的负离子库和水源涵养区,整个山区年产迳流量约25亿立方米。终南山地区也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如国家森林公园、牛背梁羚羊保护区、大熊猫——金丝猴保护区等,沿山地带又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和泉水资源。

    由“城南地区”所处的历史地位及资源优势可以看出,该地区是西安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安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及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但是,目前,“城南地区”的规划、管理、开发建设等却处于无序状态,由于缺少统一市域总体规划、大环境保护规划,再加上文物保护经费不足和周围群众保护意识淡薄,许多重要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寺庙及空间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亟需理顺管理体制,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重点的补充编制“城南地区”的区域规划;补充编制“城南地区历史文化环境保护规划”;申报建立国家级“终南山风景名胜区”。 岳志勇 整理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