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发现笮文化
  • 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日本艺术品
  • 继承先贤事业 振兴建筑史学——杨鸿勋谈先师建筑史学事业及其前景
  • 中国名山有了博物馆
  • 最新热门    
     
    富顺文庙叫声 国保 好沉重

    施整天都在承受着烟薰火燎,保护和抢救文物迫在眉睫。

    为了方便工作,王明提出了与文化馆分开单独设立机构的请求。得到批准后,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很快组建起来了。

    文管所成立并接管文庙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迁出文庙内的文化馆和图书馆以及20余户人家。然而,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动迁不仅需要一大笔经费,还要做方方面面的解释工作,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搬迁动员会上,王明作了声情并茂的发言,给市县领导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与此同时,王明对文庙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制订了详细的维修、保护、开发计划,并及时向省市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省文化厅拨款10万元作搬迁文化馆之用,后来又拨了15万元,完成了图书馆的搬迁。到1987年,文庙内住户也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全部搬出。

    1986年5月,为了维修好文庙,省文化厅下达任务,让文管所工作人员前往山东曲阜考察,王明一行几人来到山东,学习了不少知识,还订购了一批特制的琉璃瓦。

    考察完毕,王明直接到北京汇报工作,他带了一些富顺文庙的零星资料和自己制订的维修方案。到了北京,王明便与中国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联系。

    经罗老介绍,王明认识了国家文物局总工程师杨烈。杨公看到富顺文庙保存如此完整很吃惊。在听完王明的维修计划汇报后,杨公高兴地说:“像你这样搞得这么细的还很少”。随后,杨公就拿出第三批申报“国保”的资料对王明说:“老王,你赶快回去把富顺文庙的资料补报上来,尽快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明喜出往外,从此富顺文庙开始了一波三折的漫长申报“国保”之路。

    从北京回来,王明先向省文化厅作了汇报。因为当时分到每个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有名额限制的。省厅领导便打电话去问杨公,杨公说不占四川的名额。于是,王明急匆匆地赶回富顺整理材料。由于时间匆忙,只搞了一些简单的图片和资料。

    在申报“国保”期间,王明就发现县丝绸厂准备在文庙旁边修建职工宿舍楼。当时文庙周围还没有划定保护范围。但如果这幢楼房修起来,对文庙申报“国保”将大为不利。王明发愁了,他及时向分管文庙的县领导作了汇报,但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房屋施工并没有停止。百般无奈的王明只好向市政府反映情况,市政府十分重视,派工作组下来调查,并按《文物法》有关规定,划定了保护范围。然而,这时宿舍楼已经盖起来了。

    文庙的维修,完全靠所里的工作人员。他们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搞材料,自己施工。杨烈总工程师在检查完富顺文庙的维修工作后,惊诧于这样一个大规模的维修工程预算竟然才10来万元,而在北京,同样规模的工程却需要80万元左右!

    1988年,“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在自贡市召开,罗哲文先生也应邀来了。期间,罗老挤时间到富顺考察了文庙的情况。罗老在“有幸得览古建精华”(罗老题词中句子)后,对富顺文庙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希望能把富顺文庙维修好,保护好,早日向国内外开放。

    罗老的评价对于整个文庙的保护和维修,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富顺文庙第一次申报“国保”的希望最终却落空了。

    虽然第一次申报“国保”未能如愿,但对文庙的维修工作却并没有间断,王明还通过编印维修简报,加大对富顺文庙的宣传力度。国家、省文物局不少工作人员都了解富顺文庙的情况,对王明也熟悉起来。

    1993年,富顺文管所按正常程序开始第二次申报“国保”,王明对此次申报抱着极大的希望。

    1992—1994年,王明作为骨干,被国家文物局等三家单位抽调到三峡参加地面文物保护专业技术工作。1994年,国家文物局讨论定下了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王明通过电话得知这一批“国保”中没有富顺文庙时,他很吃惊。原来,当时四川只分了20多个“国保”名额,但申报单位很多,省文物局就没有把富顺文庙的材料推荐上去。第二次申报就这样夭折了,王明很不甘心。

    不久,王明打听到国家文物局为三峡搬迁区预留了8个名额,目前还剩下3个,他心里又燃起一线希望,忙给北京的罗哲文先生打电话,希望在不占四川名额的前提下特殊考虑富顺文庙。罗老答应了王明的请求,并叫他赶紧把材料报上去。

    1994年6月初,王明赶回富顺,冒着炎炎暑气赶写材料。6月22日,材料一写好,王明就给罗老打电话,并当即乘飞机前往北京。到北京时,天已经黑了,王明顾不得休息,把申报材料送到罗老家中。第二天,罗老出差临走之时,写了一张条子给王明。

    第二天,王明拿着这张条子,找到了国家文物局工作人员李向平。王明十分担心地问:“小李,这个事还需要专家组讨论吗?”“不需要,罗老就是专家组组长。他已经打了三次电话来了,罗老很忙,平时连我们都很少见到他。”李向平一边说一边把罗老写的条子放进了档案袋。然而,王明还是不放心,直到李向平把富顺文庙输入了电脑,他才离开。

    就在王明兴致勃勃地再次申报“国保”时,麻烦再一次找上了门。县医院要在附近修建门诊部,文庙环境风貌将再次遭到破坏。为此,王明八方呼吁。最终,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干涉下,门诊部削掉了一层楼。

    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批“国保”单位迟迟没有公布。王明曾打电话到国家文物局询问近况。局长说名单已经向世界公布了,让他放心。

    由于经费问题,到1996年正式公布时,便将这次原定的500个“国保”单位砍掉了一半,而富顺文庙就在这被砍之列。富顺文庙再一次与“国保”失之交臂。

    1998年7月,崇对祠翼角因白蚁蛀空导致屋面坍塌,引起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市县领导认真研究了抢救保护工作,并向省文物局作了专题汇报。1998年12月,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梁旭仲专程到富顺研究了文庙的抢救保护工作。同月,中国文物研究所刘忠平、冯莉君工程师,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省文物考古所所长马家郁等专家领导到富顺县专题研究了文庙测绘、勘察、编制预算及维修方案。

    2000年5月,国务院下文,宣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开始。富顺县得到这个消息已是6月份了,时间要求很急,前后不到1个月就要将申报材料送上去。所长王明立即向政府汇报了此事,并全身心地投入了申报准备工作。

    当时,省内许多地方为申报“国保”,请来了专家,还特地成立了申报领导小组,并且有专门的经费。然而,富顺文庙的申报工作则是在没有专门机构领导、没有专家指导、没有专门经费保障的条件下进行的。王明带领全所工作人员经过20多天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完成申报“国保”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在所有工作中,难度最大的是要冲破阻力,进一步明确-保护范围。在经过多方努力后,2000年6月10日,县长、县委书记与分管文化、建筑的副县长具体研究,发出了划定《富顺文庙-保护范围》的文件。

    申报“国保”材料上报后,王明经常打电话探听,但一直得不到确切的消息。

    2001年3月30日,王明正在县里开会,省文物局一位同志打电话给王明说:“老王,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王明心里“咯噔”一声,莫非这次申报又没成功?那位同志说:“不是‘国保’的事,是杨公去世了,杨公临终前,让治丧委员会务必告诉你……”王明心情沉重,当即分别以单位和个人的名义给杨公发去了唁电。

    几天后,评审结束了,王明又急切地打电话询问情况。罗老告诉他,富顺文庙已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但还需国务院讨论确定。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51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1年7月13日,就在全国人民翘首盼望申奥成功的不眠之夜,王明正在接受记者的采访。这时,省文物局一位同志打电话告诉他,此次申报“国保”,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有富顺文庙。王明心里没有底,忙打电话到国家文物局询问。一位姓柴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肯定有”。王明说:“不要‘肯定’,我要一个确切的答案。”工作人员翻了翻档案,说:“有,放心了吧?”十多年的梦想终于成真,王明高兴得长长舒了一口气……

    2001年7月15日,《中国文物报》正式公布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富顺文庙榜上有名。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