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京城古玩字画市场赝品热揭秘
  • 神鼓声声震京城
  • 南京抢救经典古城墙
  • 中国名山有了博物馆
  • 富顺文庙叫声 国保 好沉重
  • 应县木塔沧桑出镜
  • 海峡两岸博物馆首次展出张大千画作珍品——记张大千绘画艺术回顾展
  •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进入倒计时
  • 伟大的爱国者 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张学良故居陈列馆举行悼念活动
  • 美丽金台 铸就回归梦——著名画家袁熙坤先生的收藏情缘
  • 最新热门    
     
    牛群在尉迟寺遗址的 幸福生活

    作暂告结束。

    可以说,蒙城县的历届领导对尉迟寺遗址的发掘工作都非常重视,正因为如此,才使第一阶段的发掘工作顺利进行。

    2000年12月,牛群出任蒙城县副县长,出于对文化、文物事业的热爱,他对尉迟寺遗址的发掘产生了极大兴趣。上任之后,他认真听取了关于近几年蒙城县文物工作的汇报,了解了尉迟寺遗址在学术界的重要价值和通过发掘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决定筹集资金再次发掘尉迟寺。牛哥的想法和工作的实施,就像嫁牛随牛的牛嫂刘肃儿对牛群的评价一样:“不管新开发一个什么领域,都不会是犹犹豫豫,探头探脑,左顾右盼,进一步退两步地慎入,从来就是果断地、坚决地、不容分说地破门而入。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往傻了干,往残了干,往死了干。”牛群就是这种精神。

    主意拿定,便与考古所领导协商,并很快为下一步发掘工作的有关事宜达成共识。3月下旬,考古所派员在蒙城举行了第二阶段发掘的签字仪式,同时,蒙城县委、县政府为尉迟寺遗址的发掘工作印发了红头文件,专门成立了尉迟寺遗址发掘领队小组,牛群亲自担任组长,县属各局局长担任小组成员,老文物干部担任顾问,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为尉迟寺遗址的发掘工作大开绿灯。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重新组织力量,带着所要解决的学术课题于2001年4月16日再次进驻了5年未曾相见的尉迟寺,准备开始再一次的大规模发掘。再次踏入透着远古气息的土地时,这处沉睡了近5000年的古老村庄还是依然如故,显得十分寂静,看到的只有现代人耕作的身影。

    在第一阶段的发掘中,尽管揭露了大量的房基资料,但由于遗址范围大,发掘的面积还很有限,对房屋的整体布局还不清楚,一排长达百米的红烧土建筑,只是探明了它的走向和长度,但并没有揭开那神秘的面纱。这排人形建筑是否是遗址中的主体建筑,只能推测。

    然而,尉迟寺的地下究竟埋藏有多少座房子,还真说不清楚,只是觉着通过钻探显示的信息令人兴奋,因为在围壕之内约5万平方米范围的地层下,到处都有红烧土堆积,不过,本次发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化聚落考古,目标首先是揭开百米长屋。

    为了正确把握这排长屋的确切位置,布方之前先进行了详细的钻探。钻探证明,这排长屋,依然呈东南—西北向,据红烧土堆积的厚度判断,保存尚好,只是深深地埋藏在4—5米之下,这不能不说给发掘布方带来一定的难度,因为房子的方向,埋藏的深度,的确难以用台阶形的正方向探方来相套,这个难题好像在与我们的工作打-。

    在掌握了房子的方位以后,900平方米的探方一次性拉开,成为尉迟寺遗址发掘以来规模较大的一次,200余名民工好像一次大会战,发掘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牛群在蒙城可算是个大忙人,有人说他天天牛不停蹄,一点都不过份。他在外地谈项目的时候,心中始终在惦记着发掘工作,因为他肩上还挑着组长的重任。一回到蒙城,还是牛不停蹄的奔赴发掘现场,了解发掘情况。

    初次步入尉迟寺遗址的牛群,可算得上一个特殊人物,发掘现场有些沸腾了。说实话,作为县长的牛群,丝毫没有县长的架子,还和以前一样,他走到哪里,欢声笑语就出现在哪里。当乡亲们得知牛群要来工地时,已经下了班的民工都久久不愿离去,为的是亲眼看到这位名人的“光辉形象”。

    牛群第一次来到工地,就给发掘现场掀起了高潮。但是,他的到来,也或多或少的给工地带来“麻烦”,民工放下手中的活,围着牛群团团转,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张熟悉又陌生的脸,有人竟起哄让牛县长给大家说段相声。而牛群呢,没有丝毫官气,还时不时常地逗逗大家,大家对他的感受是名人不摆架子。因此,他成了发掘现场倍受欢迎的人物。

    牛群时常到工地看望发掘人员,他对考古发掘的新鲜感,就像一个不耻下问的小学生,他除了听听发掘收获外,还要亲手拿起工具过一把考古瘾。那认真劲儿,不亚于一个专业工作人员。有一次他在清理一座大约一岁左右的儿童瓮棺葬时,突然问到:“怎么没牙呀”?我说了一句:“一岁的小孩……”。我的话音未落,牛群突然领悟,一拍大腿:“我想起来了,我一岁的时候也没长牙呢。”一句话,逗人家笑得前仰后合。

    每当遗址中有新的发现,牛群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要到现场看新鲜,要学考古。

    记者问他:“你在蒙城任职两年,两年之后你将会给蒙城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尉迟寺?”

    牛群爽快地回答:“我的任职是两年,两年之后,我的心将会留在蒙城,无论如何我都会用心去做好这件事情。”

    “两年后你会不会改行干考古?”

    牛群风趣地说:“现在已经开始了”,工地笑声一片……泥土遮盖一切,也呈现一切。发掘工作进行到5月下旬,原来的农田变成了一条人工大峡谷,显得格外壮观。就在这条峡谷的底部,一排东西长近70米的红烧土堆积展现我们面前,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红色长龙静静的躺在那里。这些在外行人眼里不以为然的红烧土堆,却是考古队的宝贝疙瘩,也是这次发掘的最终目标。发掘工作到了决战阶段。

    经过进一步细致的清理,13间相连的红烧土排房终于揭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更可喜的是,在这一排建筑的东端,又出现一排南北向的建筑3间,与1993年清理的4间同方向的房子连为一体,从而又构成了一排南北向的大型建筑。许多专家到发掘现场看后感叹不已,一致认为这处大型聚落遗址,完全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长屋终于破土而出,只是限于发掘面积,不,是聚落的规模太大而没有完全暴露。根据建筑形式和房间内的设施来看,与以前清理的没有太大区别,即大间内均设有灶台,是当时人们生活居住的空间,而小间主要起到储存的功能。这样看来,该排建筑还不是遗址中的主体建筑,但从房子前面的活动广场来看,这排建筑也算得上遗址中主要建筑了。

    到目前为止,尉迟寺遗址共揭露出红烧土排房56间,有的两间构成一组,有的10多间连为一体。这些房子虽然都分布在围壕之内,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向心式的布局。因为同是一排房子,门向却不一致。看来,当时有着复杂的居住形式。

    结束语

    第二阶段第一次发掘结束了,除清理出一排大型建筑外,还揭露墓葬42座,灰坑16座,各类器物400余件,取得辉煌成果。但从深化聚落考古而言,房子的布局极为复杂,究竟它在围壕之内有多少排组,布局上具体形成怎样的格局,主体建筑在哪里,还有待于下一步的发掘。

    发掘中,由于媒体的连续报道,参观者络绎不绝。有人骑着自行车,蹬着三轮车,开着小轿车,有时一些长途客车满载乘客直奔遗址,都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处沉积了近5000年的原始村落,观赏一下当时刀耕火种的田园生活。人们虽然没有看到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场面,但长排建筑和室内留下的生活用具,仿佛使我们感受到那浓浓的远古生活气息,感觉到5000年前的人类生活还在延续。

    编发这期稿件的时候,考古队下一阶段的发掘工作又要展开了。祝愿牛群县长与尉迟寺遗址好运。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