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寻访恩师在日本的遗踪
  • 神鼓声声震京城
  • 南京抢救经典古城墙
  • 牛群在尉迟寺遗址的 幸福生活
  • 新中国河南考古第一人 ——安金槐先生访谈录
  • 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
  • 我所知道的郭宝钧先生
  • 鸿才硕彦 “国宝卫士”
  • 清史补遗 古建首研
  • 悼念吾师郑德坤教授
  • 最新热门    
     
    走进博物馆看徽派建筑——安徽省博物馆《徽州古建筑陈列》的文化内涵

    犹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


    “天人合一”徽建魂
      

        “徽派建筑太美了,不仅在全国没有,在全世界也没有!”这是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对徽派建筑考察后的评价。它美在人居与自然环境的依恋相处,美在粉墙黛瓦与青山绿水的和谐,美在雕刻艺术与建筑形式相互生辉。徽派建筑是天人合一的完美体现,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庄子·齐物论》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观念。徽州古建筑村落选址非常注重地形地象、水土质量等因素,甚至把建筑选址看作是“相宅阜人”,认为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利于人丁兴旺。如西递村群山环抱、水势西流、土地肥沃、泉水甘甜,宋元丰年间,胡士良举家从婺源迁来。明永乐年间,宏村汪思齐请人规划村落水系,让清澈水渠流往各户方便了村居生活用水,同时又在村中开挖了“月沼”并又引水注入水面更大的南湖。“天人合一”观念,不仅体现在对理想居住环境的选择、改造,同时还体现在对村居生态环境的保护上。清代乾隆年间,一些人开挖山体,影响村居生态环境,黟县乡人出面制止,并上书县衙发布告示禁止。徽州人普遍爱护山水形胜,史料就有祁门善和里宗族要求“各家爱护四周山水,培植竹木,勿剪勿伐”的记载。徽州人还将“山川形胜”与“祖宗血脉”联系起来,把尊祖与尊重自然相统一,家族伦理与生态伦理相结合。展品《郑氏族谱》及版画《郑村十二景》堪称典范,谱中记载,郑氏先人在这山水胜地建村后,不仅村景如画,且族中人才辈出。徽州人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使得人居建筑处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天人合一”是徽州古建的灵魂。


    “四水归堂”的序厅
      

        一走进展厅,宛如走进徽州人家,厢房-厅堂-厢房一字摆开,与展厅左、右、后的墙围成了长方形的天井,长方形的天井似把大自然的阳光、空气引入了展间,让人享受到了自然的恩惠,迎面的厅堂太师壁上悬“崇善堂”匾额,两侧对联为:“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酬”,中间挂一名人山水;翘头案上东为青花大瓶,西为玻璃镜,中间为西洋钟;案前一八仙桌,两旁各置一太师椅;厅堂左右各壁挂高风翰隶书八条屏,并下设玫瑰椅和茶几。厅堂以宫灯点缀,把厅堂照得通体明亮,整洁典雅,好像是在迎接贵宾佳客的到来。
      
        序厅左右两侧,右壁为《西递村口》《皖南秋色》;左壁为《宏村月沼》《南屏古村落》等巨幅照片;后壁《前言》《黄山日出》《徽州府山阜水源总图》《带桥南湖》巨型图片和《安徽省徽州古建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郑九夏绘《郑村世居图》(4幅)以及为观众而设的触摸屏。这就是《徽州古建筑陈列》的序厅。
      
        徽州民居建筑中,“天井”是徽州古建筑形式的核心,由于住宅结构不同,“天井”的样式、大小不尽相同。但是,家家户户都有四面被墙围成的长方形天井。有一面厅堂,两侧厢房与一面高墙围成的长方形天井;有一面厅堂与三面高墙围成的庭院式长方形天井;还有一幢住宅有多个天井的。狭长的天井,用于采光、通风、排水,天井四周是坡面屋顶,雨水顺枧而下归于一堂,这种形式俗称“四水归堂” 。
      
        厅堂是会客、请宴、议事、聚会等活动的地方。同时,徽州人当时身居异乡经商、为仕,对家人的牵挂、担忧,产生了祝福“平安”的寓意,厅堂就是实用性与寓意性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厅堂就形成了民居中最重要的功能所在,而厅堂内的陈设也因功能和寓意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程式化布局:东平(瓶)西静(镜),正中摆一长鸣钟的格式,取其谐音,寓意天下太平,徽州人就称为“终身平静”。徽商在这既隐秘又敞亮的天井旁的厅堂进行商业筹算,屡次成功的心理暗示,把天井的水流象征为财源滚滚,因此“四水归堂”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寓意就成为了商人聚集财富的文化观念。“四水归堂”的天井形式和“终身平静”的厅堂陈设,由于多场合长时间的使用,它竟成了一种不可僭越的定规而一直沿用到今天。


    粉墙黛瓦的载体
      

        越过序厅,便是展厅了,这里豁然开朗,空间硕大,四周耸立着一道道长短有度,高低错落并时而饰以各式漏窗,白墙黑瓦的“马头墙”,与蓝天白云下的山水村落自然融为一体。它们有的是投影仪的“银幕”,有的是影壁,有的上面承载着大量的照片,文物和文献资料;它们整洁有序,清新典雅,它就是《徽州古建筑陈列》中的展墙。展厅中陈列着代表水口园林的环翠堂园景图、唐模水口、高阳桥、绩溪龙川船形村、绩溪龙川河、歙县山岸廊桥、郑村十二景图等图片,五分之一大用真材实料做的歙县的许国石坊模型;明嘉靖年间始建的“贞静罗东舒先生祠”的主体建筑寝殿“宝纶阁”模型;明代西溪南村,据说是江南才子祝枝山设计的老屋阁模型;还陈列着许许多多的作为民居廊屋隔断的隔扇门、花窗、栏板,让观众有从廊间穿过的实景感。清代高137厘米,长379厘米,主题以《游春图》为主、周边为“渔、樵、耕、读”和瓜果图案为边饰的完整的门罩砖雕,展品琳琅满目、井然有序。照片、实物、文献资料、模型,在四周白粉墙的映衬下,在青灰色石板地面,灰褐色吊顶的烘托中,是那么突出、醒目,整个展厅也是简约、质朴和美丽,为《徽州古建筑陈列》的空间营造出了厚重、朴素的陈列氛围。
      
        如果说“天人合一”是徽派建筑的灵魂,那么“四水归堂”应是徽建的内涵,功能寓意的一大特征,而“粉墙黛瓦”就是徽州古建筑外在美的又一大特征。如清代徽商程且硕在《春帆纪程》中所说的徽州建筑“乡村如星罗棋布,凡五里十里,遥望粉墙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宛如城郭,殊足观也”。粉墙黛瓦散布于青山绿水中,白墙黑瓦“马头墙”的韵律,静中寓动,组成了立体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在星罗棋布的粉墙黛瓦中,人居空间则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非常耐人寻味。陈列抓住并利用徽州古建筑的元素符号,作为切入点,加以充分夸张运用,一改以往陈列中展带的做法,使得它贴近于历史、贴近于实际、贴近于生活,从而完美地表现了陈列主题的内涵。


    模型景观生奇辉
      

        无论是西递、宏村,还是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罗东舒祠、老屋阁、龙川胡氏宗祠、潜口民宅等,它们都是在其自然山水的神秀中,显示其独特的地域风格,隐含着徽商的经济背景,以原生态的状况而呈现出永久的生命力。从目前技术条件来看,我们还不可能把它们搬到展厅,而模型、景观则为我们开辟了一个较好的展示徽州古建风采文化,窥探古人精神世界的窗口。
      
        许国石坊,位于歙县城中,跨街而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坊高11.4米,北南长11.5米,东西宽6.77米,坊总面积为78.13平方米 。因坊主为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元老,万历朝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许国,故称许国石坊,许国石坊模型仅是实物的五分之一,但四面八柱、梁枋、栏板、斗拱、雀替,无论是选材用料、尺寸造型、制作工艺都是一丝不苟,与原物无二。尤其是石坊之匾额“恩荣”,额枋擘窠大书“大学士”“上台元老”均出自明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之手,而制作者实地搭架测量,逐个传拓,缩小精刻。
      
        宝纶阁位于歙县呈坎村,明嘉靖年间始建,是贞静罗东舒先生祠的寝殿。建筑气势宏阔,其雕刻、彩绘之精美,世所罕见,堪称中国祠堂之冠。老屋阁位于歙县西溪南村,系明代两淮盐业八总商之一吴氏于明代中期所造,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五间二进。
      
        许国石坊、宝伦阁、老屋阁古建模型均由徽州古建研究所精心制作。这些模型不是简单地利用照片仿制,而是他们实地测绘,按比例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许国石坊、宝纶阁、老屋阁模型中所用的一木一石,都是优中选优,尽量接近实物;他们所用的一砖一瓦更是打泥制坯,入窑烧制而成;模型中的建筑构件,门能开,窗能启,雕梁画栋,丝毫不差,让人观之惊叹不已。他们把模型中建筑构件与审美高度统一,从而保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窗影摇树木,墙阴栽一峰”,这是说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环境特点,风景到处都有,景观比比皆是。《徽州古建筑陈列》为更好地体现这一特征,在展厅的边边角角,走廊过道,休息厅等凡能利用的地方,都恰当地加以改造利用,从而取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在马头墙脚下植以翠竹或几株芭蕉,通过漏窗赋予了无限生机;展厅的门用青砖青瓦作上砖雕门罩,或磨砖对缝的青砖门框,线脚简练挺拔,煞是好看;在楼梯间的过道,左边筑一漏窗花矮墙,翠竹佳木掩映其中,右边做羽中山道门以及休息室的洞月门、美人靠,这样既突出了功能又突显了徽州地域中的庭院园林之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个陈列文物与图片相辅相成,而建筑模型与村居景观共同生辉,既使观众体验了徽州古建筑文化的价值,又使观众赏心悦目,走进了徽州,欣赏了古代民间艺人的旷世杰作。


    建筑构件美“三雕”
      

        徽州古建筑中独具魅力的是“三雕”,即建筑构件装饰艺术中的木雕、石雕、砖雕。无论是民居、祠堂、牌坊,处处都有雕刻精美的图案,无论是门楼、梁柱、额枋、斗拱、门窗等构件都因三雕艺术大放光彩。把徽州古建筑构件的实用价值与人们的审美情趣完美地结合,徽州古建筑则更为完整、更具魅力。
      
        砖雕一般多用于门楼、门罩等外部空间,从功能上来讲它不怕风吹日晒、雨淋,门罩门楼可以防止水直接落到门上,从视觉上来说则有很好的观赏性,这种砖雕形式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展品中的门罩砖雕《游春图》主题图案用九块大小不等的青砖雕成,四周为“渔、樵、耕、读”和瓜果图案,整个门罩共计有76块砖雕图案。它主体与边饰主次清楚,层次分明;它在艺术处理上,手法独到,由“一池-”、“主仆踏青”、“诗文会友”、“催马加鞭”、“峰回路转”、“更入佳境”、“松风小憩”、“落霞分别”、“美不胜收”九个情节组成,计有20人、10马,寸人寸马,人的五官表情、马的姿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山石树林,鳞次栉比的房屋,小桥流水,大千世界应有尽有,无不惟妙惟肖,宛如一幅中国画的长卷。
      
        木雕,主要分布在木构件之梁柁、撑拱、雀替、门窗、栏杆等上面。这些构件面积有限,但木雕艺人却在此狭小的空间内或刻画了一卷卷生动的戏剧场景和历史故事,或刻画了一组组山水花鸟、草本鱼虫,纹样千变万化,生机盎然。人们居于室内与它们日夜相伴,犹如置身于艺术的殿堂之中。这里展出了各种建筑构件之木雕近五十余件,在它们中有圆雕,有浮雕,有浮雕与漏空结合的技法,图案题材大多为吉祥图案,寓意美好,极具观赏性。
      
        石雕,多用于建筑物的基座、柱础、栏板、漏窗等构件。由于石质材料坚固耐久,适合于建筑物的外部装饰。如漏窗,既通风采光好,又美观,石雕的题材较木雕、砖雕范围窄,但是或人物或祥云瑞鹤,都充分体现了石雕庄重、质朴、大方的特点。
      
        徽州古建筑构件三雕艺术的独立性和独特性,是一种社会意识,也是一种历史范畴,它与当时该地区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徽州的山美,水美,古代建筑更美。徽州的古代建筑虽历经了数百年的岁月风霜,变得那么斑驳,那么凝重,而“天人合一”的理念, “四水归堂”的天井,“粉墙黛瓦”的马头墙,建筑构件的“三雕”,其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向人们传递的社会历史信息,却是人类文明前进中一份不可多得的永恒的宝贵财富。

    (2007年2月9日5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