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浅谈油印件文物的复制工艺
  •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展览设计
  • 城市生活与博物馆—— 中国与世界博物馆观察 论坛综述
  • 浅谈博物馆的档案管理
  • 节日文化空间成焦点 节日与假日体系隔膜被再次提出
  • 域外博览 城市生活与博物馆 案例分析之二
  • 北京私立博物馆十年记
  • 县级博物馆的发展前景
  • 也谈基层博物馆的出路
  • 从颓垣败瓦中再生《庞贝末日》展品在中华世纪坛点交
  • 最新热门    
     
    博物馆的明天——观念、内涵、科技的新视野

    的定义延伸到植物园、动物园、自然保护区、天文馆和动手参与的科技馆时,博物馆观念发生了有趣的变化。植物园、动物园满足了博物馆五个主要功能,而自然保护区几乎没有系统的展览,天文馆和动手参与的科技馆则没有实际意义的藏品。对于后者,我们看到他们突出强调了展示和教育,而收藏功能被弱化了。
     

        博物馆观念最重要的变化还发生在主题的表述上。传统意义上,博物馆发展自雕塑、绘画、铜器、装饰、艺术品、手稿、钱币、自然历史等收藏室。自然历史博物馆发展自无脊椎动物、昆虫、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等不同展馆。这些形式都较专业,实际上有些书本化。在自然历史博物馆方面,新的展馆于本世纪后二十年中出现了。它们的展示主题是多学科的,如海洋生命、沙漠生态、森林矿藏、人类生命等。除此之外的其他博物馆,我想举3个具体例子。一是位于以色列海发的反映古代以色列发型的一座新博物馆,其展品选自雕塑、图片、钱币、绘画、壁画和铜器,然其重点不在展品本身,而在这个展示主题,即发型的演变过程。第二个例子是加拿大的一系列新历史文明博物馆和许多国家的生态博物馆。在这种类型博物馆中,占中心地位的不是展品,而是构成这个能讲故事的博物馆里的展品间的相互联系。第三个例子是华盛顿灾难博物馆,那里的故事是由物品、图片和录像制品讲述的。这就像对一篇完整的历史篇章的流畅阅读,物品之间没有任何的鸿沟。这种讲述方式给博物馆的观念带来了剧烈的变化。
     

        由于经济原因和博物馆界对社会日益增长的认识了解,博物馆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博物馆很少能自负盈亏,它们多依赖私人企业、基金会、政府的帮助。在很多国家,除了美国,博物馆都是由政府支持。考虑到国家的发展计划,非政府当务之急的项目和领域则很难得到有关资金。认识到这种情况,很多博物馆现在都重新调整、规划其活动项目,以与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问题相联系,例如:文学、农业、公众健康、工业发展、环境以及在一个多文化国家中的社会团结和其他相似的社会问题。博物馆有责任来描绘文化,并且今天已不可能把文化从社会经济问题中分离出来。和我来自同一国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Amartya  Sen曾写到:“在评价经济发展过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化中,文化也是一个内因。”文化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和美国博物馆协会(AAM)组织的全球大会上被强调。这次会议中有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就是世界银行,它指出在以后会增加文化方面的投资。这不是出于慈善的目的,而是意识到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文化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达到。
     

        人们可能相信随着观念、内涵的这些变化,博物馆作为展示场所将变得更人性化了。而一些思想严谨的人还会想到博物馆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问题。1992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上,来自俄罗斯的Nicholai Gubenko说到:“很多人都会到博物馆参观,但他们和博物馆在日常生活中的接触还是很少的。怎样能使博物馆走进民众的生活呢?很多博物馆正在力图用不同方式和技法来达到这一目标。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增加人们在博物馆项目中的参与。科技馆中的互动式展览品第一次注入了游客可以参与到展览和活动中来的概念,但现在很多的博物馆正在设计项目来使游客从心理情感上得到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动脑的概念已经超过动手吸引着博物馆教育学家们和馆长们。”
     

        在博物馆开展新的展览与活动中,很多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很多年前,在科技博物馆展览期间的印美研讨会上,一个美国到会者提出了一个假设的问题:“如果一个鞋油生产商提供给你一百万美元来组织一个有关鞋油的展览,你会同意吗?”经过长时间讨论后,研讨会出现严重分歧并且所有人都承认这是一个要花一百万来讨论的问题。更确切一些,如果一家专门研发核反应堆的企业提供一百万美元来组织一个展览,以强调核能的作用,博物馆能接受这个请求吗?如果能,这家博物馆还能坦率地强调可能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吗?如果一个品质受到质疑的商人提供特别的收藏品来展出,博物馆能接受吗?如果一家博物馆在购买了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后发现它是从一个贫困的非洲国家博物馆中偷出来的,那博物馆会真的同意把它物归原主吗?这是今天博物馆所面临的不同类型的道德问题,那么明天的博物馆又将会如何应对呢?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迅猛发展,发展中国家博物馆所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更为复杂。在本世纪后二十年中,文化入侵已经在许多国家发生。报纸、图片、电影、唱片、广播、电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空间等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文化等权力拥有者和工业化的文化产品所散布的百姓大众之间新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不平衡。这种文化侵略的明显目的是通过抓住消费者市场而获得短期经济效益,而其背后的真正目的则是通过塑造大众观念来实施长期的社会和-控制。文化产品的商业交易不只是通过廉价的纸质品影响了一些知识分子,它还通过唱片、广播、电影、电视和网络控制、塑造了年轻人的思想。文化产业对大众文化的深远影响在本世纪后二十年经常被讨论。在墨西哥的会议上,印度当时的总理Lndira Gandhi 说到:“发展是不能进口的,也不能遵循一定的模式。它必须出自我们自己的坚定的努力,必须适合我们自己的状况和社会风气。”
     

        所以问题是文化是否应该继续被以侵略的方式引进来从而扫除以前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已经存在的文化?还有身为文化产业顾客的当代博物馆的责任又是什么呢?


      世纪末也见证了科技大举入侵对博物馆管理所带来的冲击。展品的记录不再是做在卡片上了。卡片记录是一个世纪前设计的模式。博物馆开始将文字信息电脑化,之后把影像记录在光盘、CD或是影像带中,然后很快又会被做到网络上。这使得坐在写字桌前的研究者有机会看到他们选择的任何一家博物馆的展品。电脑化的液晶显示屏会代替传统的视听讲述。高能量电子显微镜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对话实验室。在有电脑辅助的设计系统到来时,传统的展览设计显得过时和有限。科技的成果不只被科技博物馆享用,还被其他各类博物馆用于改善大众交流与沟通。
     

        大规模的科技入侵将会使博物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来自今天的大亨——网络,它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可视化空间。这种强大的可视性要求博物馆得有强烈的责任感,决不能让创意有丝毫的停滞。为了赢得潜在的参观者,博物馆还面临在观念、内涵和技术方面展示优势的挑战。
     一些人担心网络的大量使用对虚拟游客是充满吸引力的,却也会使真正的游客为了避免麻烦而不来参观。其他人则认为参观真正展品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因此网络上的曝光只会成为吸引游客的有力媒介。时间会告诉我们谁是对的。
     

         很可能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越来越自由,博物馆会被要求作自我保护。适者生存的定律可能被引入政府文件,博物馆可能会被要求自生自灭。博物馆会被推向与以娱乐为中心的主题公园的不平等和残酷的竞争。例如,博物馆的鼓励和教育与主题公园的娱乐相比就是一个不占优势的竞争者。一些博物馆已经开始重新安排活动,并提出新概念“娱教”。但如果你思考一下人类资源发展的最终目标,博物馆在社会中还是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的。我个人很喜欢芬兰科学中心负责人Heureka的说法:“我们不是做教育和信息的生意,我们在做吸引游客的生意。”有了新的信息技术的帮助,如果博物馆可以继续吸引游客并启发创新能力,工作就算做到位了。博物馆是这样一种机构,它属于民众,服务民众,并由民众构成。


      传统意义上说,博物馆扮演了消极的、过去和现在文化反映者的角色。博物馆能不能设想一个积极的文化生产者的角色呢?博物馆能不能帮助塑造明天的文化,并且为了人类的利益带来社会的变革?这个是在1989年海牙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上讨论过的,虽然没有结论。我认为这会成为下个千年的议题——明天的博物馆将会塑造明天的社会。
     

        沙洛伊·郭思(Saroj Ghose)曾任世界科技馆协会主席(1996-1999),也是国际博物馆协会总裁(1995-1998),担任过印度科学博物馆国家组织总执行长。他生于1935年,毕业于印度雅达普大学,取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并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松协会作过博士后研究。他一直致力于发展印度国内的26个互动式科技馆等建设,并得到印度总理的特别奖。此文译自1998年他在台湾举办的“二十一世纪博物馆新视觉——博物馆馆长论坛”上论文。

    2007.2.2第六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