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博物馆的社会责任
  • 盛 世 相 延 铸 金 陵——举办《龙蟠虎踞》通史陈列的体会
  • 全方位再现特定历史时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半景画《军垦赞歌》
  • 借助绘图软件进行藏品绘图
  • 考察台湾博物馆的思考
  • 如何发挥博物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 观众的组织在实际讲解中的作用
  • 博物馆服务要关注观众的核心需求
  • 《馆藏国际礼品展》里的非洲木雕
  • 考察台湾博物馆的思考
  • 最新热门    
     
    情感因素在藏品保管工作中的作用

    性,并将其转化为信息状态。通过陈列等多种方式传播于社会大众,使藏品的精神内核在传播中为社会共享,在传承中永生。 

     
    情感因素对认知活动的激励作用
     

       对藏品的妥善保管建立在对藏品研究了解的基础上,认知活动贯穿在保管工作的全过程。作为认知主体,保管员的情感因素对认知活动的进行具有极重要的激励作用。
      
        藏品以其独特的形象语言,记载着历史文化信息,但由于岁月的隔膜,使它在今人眼中往往就像一部部无字天书。保管员必须对它进行最基本的解读认知,才能定名登账,编目建档。因此,认知藏品首先是工作需要,同时,保管员作为工作行为主体,往往有一种对于客体的好奇心,表现为对藏品的兴趣,这是一种以情感为生长点的心理活动,它源于对藏品所属历史或对藏品本身的一种喜好,故而带着求知欲投入对藏品的认知活动。情之所向,兴之所至,这是情感激励作用的第一层面表现。
      
        情感使保管员对藏品的认知关注而又执著。在藏品认知过程中,疑难问题一个接一个,每破解一个未知数,保管员就有了一分收获的喜悦,多了一份自信,由此继续钻研下一个问题。如此由形入神地解读文物信息,穷根究底地追问内涵意义,孜孜不倦地探索深层的情感和文化本质,有时甚至进入了昼思夜梦的高度投入状态。情之所钟,锲而不舍,此为情感激励作用的第二层面表现。
      
        在认知藏品的过程中,保管员的情感与思路同行,对大量一手信息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梳理,在对藏品内涵的认知活动中,情感体验伴随着主体认知思路起伏跌宕,催生主体的发散性思维,忽然灵感出现,对藏品获得较完全的认知,心头豁然开朗,产生了惨淡经营之后成功收获的欣喜与快乐。这种种情感体验给保管员以自信心和勇气,鼓舞其跃跃欲试于新的认知目标,开始新的认知活动,如此循环往复,以不懈的探索,对藏品做出种种历史文化解释与精神投射,由此掀动个性化的情感愉悦及引发广泛的愉悦感受上的共鸣。情之所系,乐此不疲,此为情感激励作用的第三层面表现。
      
        可见,情感在保管员的认知活动中具有激励作用,是其求知的驱动力之一,情感的激励作用也渐趋于稳定而持久,保管员对藏品的认识由知之甚少到知之渐多,由知之渐多到爱之渐深,而爱之越深,越渴望知之。


    情感因素在认知过程中的美育渗透作用
      

        博物馆教育属艺术审美教育,博物馆美育功能在作用于观众之前先作用于博物馆人。保管员对藏品的认知过程,其实就是“神与物游”的审美过程,情感作为主体审美思维的动力,表现为情感性理解,渗透于认知的全过程,从而催生保管员的审美感受力。作为审美主体,保管员审美的起点是对藏品外观的直觉感知,获得感知形象和表象,即藏品质地、形状、色彩、纹饰、尺寸等的总和。通过视觉触觉调动知识积累、情感积淀,由感知藏品形象美到领略其神韵——文化内涵美。在此审美认知过程中,主体情感始终与思维同步运行,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从而获得感知。感知,是审美感受的基础要素。
      
        藏品的情感内涵是本身固有的,保管员在对其发掘认识的审美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反应表现为以感动为中心的情感愉悦,即情感发掘与情感愉悦,前者是主体审美行为的深入,后者指主体情感在审美过程中与藏品情感内涵相碰撞发生共鸣,并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而获得的审美愉快,此为审美的中心环节。此时,作为审美关照点的藏品,成为情感激发的直接契机——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主体神游于想像的历史空间,以藏品为契合点,与先人进行跨越时空的思想情感交流,从“神遇”中受到感动以产生共鸣,由美感意象生发出美感情像。感同身受,情动于衷,感动是审美感受的中心要素。
      
        随着一件件藏品人文内涵的发展,保管员获得的感知、感动处于延续和恒定,作用于美感思维,犹如以石击火,思想火花突然闪现,获得感悟,使美感情像升华为美感志象——意志崇尚,即对人文美的神往和效法的意志反映,是一种将美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要求。从感动到感悟,是一个更高境界的感知,主体在情感激发产生共鸣之时,生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联想、类比,进而剖析、洞穿藏品所蕴含的包括情感在内的种种历史生活信息,心驰神往于美的境界,并作用于价值观、人生观,即从认同美到追求美、创造美。感悟,这一感性到理性的虹桥,精神境界提升的翅膀,是审美感受的高层要素。
      
        纵观藏品审美过程,由感知而生美感意象,感动而发美感情像,感悟乃成美感志象,三者之间既有递进关系,也有交叉关系。所谓神与物游,感物生情,由情悟境,在情感的渗透催化中,身受文物熏染陶冶的美育,感知和受纳传统文化的营养,保管员的审美感受力悄然滋长,为审美判断力准备了前提条件。


    情感因素对敬业精神的养成作用

      
        敬业精神是衡量保管员思想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数,它既非头脑中天生固有,也不是某次思想教育立竿见影的效果。保管员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中,逐步产生发展的对工作乃至事业的热爱之情,与此情感相伴而生的是对岗位责任的忠诚之心,此情此心的有机整合,成为保管员勤勉工作的内驱力,此为敬业精神生长的内因。有关文献政策法令、文物工作者守则、工作制度、人们对保管员角色的社会期待等等,是敬业精神成长的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决定的因素。作为内因要素之一的情感,对于敬业精神具有养成作用。
      
        爱岗敬业的思想情感,使保管员在与喧嚣世界仅一墙之隔的藏品库房中,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用心于此,倾情于斯,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事业逐渐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撑和寄托,成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甘心情愿奉献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在这里,许多半路出家者成为专业人才;一些非专业学历者,毫不逊色于科班出身者,爱岗敬业精神就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制胜法宝。

    (2007年1月12日5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