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首都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法国建筑师杜地阳访谈
  • 作为视觉空间的博物馆
  • 浅析《全国馆藏一级文物总目录》编制规范
  • 保护 展示 传承 创新
  • 情感因素在藏品保管工作中的作用
  • 国有馆藏文物如何合理流动调拨?交换?借用?
  • 精心的力作 无声的史诗——浅析中国国家博物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藏品的艺术特色
  • 谈古建筑与现代陈列的融合——以岭南仿故宫 文华殿 古建筑内《海贸遗珍》展为例
  • 博物馆开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田野调查的三个层次
  • 博物馆如何选购导览设备
  • 最新热门    
     
    历尽劫波英姿在

    nbsp;   1981年,中国政府决定修复一台“KF1型”蒸汽机车无偿赠送英国,以了却英国政府多年来希望得到一台这种在半个世纪前由中国人设计、在英国监造的独一无二型号机车的夙愿,并且表达对中英两国铁路部门友好合作的愿望。经多方查找,于1983年3月将复原一新的“007”号送达英国,被安置在著名的约克郡国家铁路博物馆珍藏并供世人参观。

        消息传到负责筹建中国铁路博物馆,引起很大震动。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暂时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1986年底开始,上级责成我和一位老同志搭档,开展全路范围的文物调研收集工作,调研的首要对象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铁路文物——火车头,其中又以蒸汽机车优先。我们自拟的原则是:凡属新中国建国前各国制造并在我国使用过的机车,都要调研,有代表性和有条件修复的,视作具有文物价值,要尽可能征集到手;凡属建国后设计制造使用的机车,则尽量找到某种型号的首台,这样才有较大的收藏价值。此外,决不放过某些具有特殊历史、人文、科技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的特定机车。此时,随着我国铁路牵引动力的前进步伐,已经逐步进入“内燃、电气化”时代。蒸汽机车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推出历史舞台乃至迅速消亡,我们的工作实际上具有重要的“抢救”性质。虽然耿介于胸寻找并收集一台KF1型机车的愿望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然而,以我国铁路规模之大,机务运用部门之多,这种机车不但数量极少(资料显示全部只有21台),又早已超过报废期,如愿以偿谈何容易!

        1988年仲秋,我们探访寻查的足迹来到安徽省。事先得到铁道部原机务局同志的热心提示,知道这种车型解放后主要运用在华东一带。这天,来到合肥某机务段,拜会了段领导。说明来意后,极为意外地得知本段尚存有一台早已报废多年、只是没来得及拆卸回炉的KF1型机车!车况肯定不好,如果部里建博物馆需要,可以考虑支持。

        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无法形容。我们二人沿着段长指示的一条荒僻小路步行约半个多小时,来到一处空旷无人迹的报废线路旁。蓦然,看到一幅印入脑海至今无法忘却的场面:大片萋萋的衰草、灌木丛足有2米多高,伴随阵阵秋风起伏摇曳;两条铁轨在目力所及之内已被掩盖得无影无踪。荒草漫野中,突兀而出一段钢铁身躯,高出草海3米多,足有30米长的一段,机车身已呈褐-。车头方向略向上翘起,仿佛正在发出某种不屈的呼喊。我爬上车体,核对车型、号码“006”无误,立刻明白了段长“车况不好”的含义:巨大的锅炉早已通身锈蚀,用手可以像撕千层饼般层层剥下铁皮;手指稍加用力戳去,如豆腐般宛然一个窟窿。机车走行部所有的轴箱都已看不出外形,呈现如一个个巨大的锈铁馒头。驾驶室、煤水车一片狼藉破败,包括车头大灯、驾驶手柄、各种仪表等早已残缺不全。两人没有更多对话,套用两句文学语言:此处无声,潸然泪下!

        接下来就是必要的程序:谈判有关修复事项,以保证运转和制动安全有效,使机车能够按国家规定无火回送拖曳押运回北京等问题。在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条件下,机务段付出额外劳动和材料费用当然要有核算和报偿,我们也有相应准备。不料事有意外:第二天段长拿出一张2尺多长的清单,密密麻麻、周到详尽地列出各项费用,总计竟达14万多元!这可大大超出我们的想像和支付能力。平心而论,段长的清单并不为过,基本没有水分。问题在于我们抢救征集文物机车还处在起步阶段,经费来源还未形成固定渠道,手中掌握由部里特批的资金仅有一、两万元。当我们说明难处,希望费用不超2万元的意图后,巨大的差距使忙碌的段长从第二天起忙于他事,竟不肯和我们再谈了。一边是对段里的愧疚之情,一边是对机车的拳拳之恋,令人好不为难。脑海中始终萦回着那幅荒野中的场景,那里有我们的挚爱,有亟待救援的哀哀呼唤,绝不能就此放弃!

        回北京不久,事情出现柳暗花明的转机。详情毋须尽言,最主要的是依靠铁道部机务局、运输局、上海铁路局机务处关心铁路博物馆建设的热心领导和许多同志的大力协调,在对机务段的补偿方面、设备更新方面给予许多合理合法的优先、优惠政策,终于使我们和段方达成征集、修复协议,费用1.5万元。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1989年10月5日,北京最美好的金秋季节。我陪伴着从安徽随车远道而来历经辛苦的押运人员,站在西郊某车库门口,眼看着经由石景山南站转道被顶推而来的“006”号机车静悄悄地滑进车库,安卧一隅,心中涌动出一股复杂的感觉。后来,这台车又经历两次较彻底的全面整修,达到展出要求。2002年11月,随中国铁道博物馆开馆,英姿飒爽的“006”正式与世人见面。那段曾经失落的历史已成过去,得到的是美好的未来。

        注:1936年前后KF1型在英国共制造24台,全部在中国使用。1950年由戚墅堰工厂拼凑修复21台。目前存世2台:“006”在中国铁道博物馆,“007”号在英国约克郡铁路博物馆。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