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顺势而为 打造地方特色博物馆
  • 话题之外的话题
  • 路在脚下,更在天上——也谈博物馆自收自支
  • 中外蜡像馆展示特点
  • 革命纪念馆陈展策划诸问题探索
  • 发挥考古遗址博物馆的优势拉近考古学与公众的距离
  • 加强民办博物馆管理的思考
  • 生态博物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具之一
  • 博物馆也要为盲人服务
  • 面对盲人观众博物馆不能无动于衷
  • 最新热门    
     
    博物馆能否不奏出与社会不和谐的音符?

                
      前不久,在《中国文物报》上拜读了山水先生关于大博物馆应把“人文关怀”惠及大众的文章——《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见《中国文物报》2006年10月27日6版)。文中把某些大博物馆“对待中国人与外国人不一样,对待陌生观众与熟人不一样”之类现象戏称为“大馆风范”。此外,还列举了对在馆中跑跳的孩童大声训斥、对陌生的非观众来访者恶语相向、为蝇头小利出卖内容为本馆展览扩展的*书等等不良情况。作者把这些称作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音符”。
      事实上,不仅是大博物馆,就是在中小博物馆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上述现象。感谢山水先生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上揭示、剖析了这些现象,振聋发聩、令人深思。那么,我们博物馆能否不奏与社会不和谐的音符,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呢?
      我们从大道理来说,博物馆应该奏出与社会相和谐的音符。从博物馆大的属性说,应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就应该为经济基础服务。而且,我们又将博物馆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绝大部分(尤其是大的)博物馆享受财政拨款,理应无条件地为公众、为纳税人服务。再从博物馆的人员构成来说,博物馆既具有收藏、展示、研究(现又加上服务)职能,那么其工作人员理应是具有一定素养的文化人,理应是谦谦君子,理应提供优质服务。因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博物馆应该不奏出与社会不相和谐的音符。
      然而,我们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博物馆却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方面山水先生的文中已说了不少。有的博物馆与社会的“不和谐”程度,恐怕比山水先生文中所说的还要严重。究其原因,一是体制。其文中说的博物馆界在目前“一方面想伸出手拥抱市场,一方面又没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窠臼和封建等级的桎梏与影响”,可谓一语中的。大部分博物馆目前倡导的“人文关怀”难以落到实处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