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顺势而为 打造地方特色博物馆
  • 话题之外的话题
  • 路在脚下,更在天上——也谈博物馆自收自支
  • 博物馆能否不奏出与社会不和谐的音符?
  • 博物馆与青少年学术论坛暨创新展示 综述
  • 乡情·友情——纪念安徽省博物馆建馆五十周年
  • 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也谈大博物馆应把 人文关怀 惠及大众
  • 正确对待观众诉怨的几点思考
  • 博物馆也要为盲人服务
  • 面对盲人观众博物馆不能无动于衷
  • 最新热门    
     
    守望精神家园博物馆的 三大情怀 ——纪念上海博物馆新馆开馆十周年

    文物学术研究方面,近年来上海博物馆相继推出了《古埃及文物珍品》、《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半两考》、《福泉山发掘报告》、《中国古陶瓷的科学》、《上海博物馆集刊期》第八期和第九期、《日本文物精华》、《雪域藏珍——西藏文物精华》、《墨西哥玛雅文明珍品》、《上海出土唐宋元明清玉器》、《庄万里家族捐赠上海博物馆两塗轩书画集粹》等研究著述和展览图录。上海博物馆以迎接50周年馆庆为契机,启动了“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的研究工程,已出版《中国古代封泥》和《中国古代纸钞》等。同时,组织了一系列大型国际学术合作与研讨活动,积极地发挥了博物馆的研究功能。
        上海博物馆的发展与真诚荡漾的人文环境是分不开的。新馆建成以后,上海博物馆的硬件设施有目共睹,软件管理也日趋强化,各项业务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是维持现状还是自我加压、再创辉煌,上博选择了后者。上博始终倡导在真诚执著的人文环境中“超越自我”。为此,上海博物馆的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弘扬“敬业、创新、一流、合作、务实”的“上博精神”。敬业就是忠于职守,这是“上博精神”的基础。在其背后支撑的是一种默默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创新是上博精神的灵魂,上海博物馆各项工作的不断创新是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一流是目标,是对事业的高标准、严要求。上海博物馆的一流精神体现为一流的收藏、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研究、一流的展示、一流的服务和一流的社会教育。合作是上海博物馆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通途。合作精神体现为党政班子的合作,上下关系的合作,部门之间的合作,还体现在馆与馆的合作,文博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合作,上博与国内、国际博物馆的合作等方面。务实是工作作风,求真务实是对待工作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保证了上海博物馆各项工作的稳步发展。
        2、贴近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
       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近百万件,其中精品12万件。上海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玉牙器、玻璃器、雕塑、竹木漆器、甲骨、玺印、家具等21个门类,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历朝历代,均有佳品,文物品类,一应俱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新馆设有12个基本陈列和3个特别展览厅,陈列面积11000平方米,观众服务设施3000平方米,陈列精品文物10000余件,每年引进国内外精品文物特别展10个左右。博物馆展出的珍贵文物以真诚执著的人文情怀开设面向大众的社会课堂,提供贴近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
        上海博物馆在公益性服务中开启了走向社会的新途径。1998年举办了新馆首届“中学生夏令营”,从2000年开始,围绕“博物馆与现代都市”、“博物馆与社区建设”、“博物馆与全球化”、“博物馆与青少年”等主题,每年举办一次“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周”文博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包括组织全市性的中学生征文与文博夏令营、建立学校型文博基地、举办社区居民的收藏展览、策划专题新闻报道等内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2006年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了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的文化真诚。上博网站在文化部、团中央、广电总局等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优秀文化网站调查评估活动中,作为文物类网站荣获优秀文化网站的奖项。
        3、慷慨捐赠的亲情关怀
        上海博物馆与捐赠者之间,有着异常亲密的友谊,相互倾诉、真诚执著的人文情怀。社会上收藏家以及他们后代的无私捐赠是上海博物馆得以具有丰富馆藏的一个重要来源。50多年来,捐赠文物的有1000人次以上,捐赠的等级文物和一般藏品的总数达11万件以上,其中有很多是上海博物馆的重要馆藏。在上博的前厅有一面“金榜”,上面按年度排列着这些捐赠人的名字,上博以此铭记捐赠者。
        上博在对待捐赠者的工作中特别强调务实感人、以情动人。上博对捐赠者十分关心,经常看望捐赠者,当捐赠者有困难,总是热情帮助解决。正是这种亲切关怀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使上海博物馆的朋友越来越多,捐赠活动持续进展,上海博物馆的藏品不断得到充实与丰富。上博以灼热的真情赢得社会对于上博的更为浓烈的真诚与倾情。1996年美国华人许骧夫人捐赠“明代文徵明行书扇面”等古字画文物;1998年庄贵仑先生捐赠明清家具;2000年菲律宾庄长江先生、庄良有女士代表庄氏家族捐赠庄万里先生“两塗轩”书画珍品233件……

    二、以创意无限的文化情怀拓展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以文化养育文化,以创意无限的文化情怀拓展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是博物馆文化的新的思维落点。
        1、博物馆文化的新概念与新的社会功能
        作为城市历史的记录者和展现者,博物馆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将是城市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其作用也不仅仅表现在文物收藏、文物研究和文物陈列,还表现在为引领城市文化、弘扬城市精神、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等起着特有的作用。
        博物馆文化的每一次新创意和新举措都将丰富和提升城市生活的文化含量。当今社会是一个交往普遍化和紧密化的全球化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社会,是一个充满各类文化因素的多元社会。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要求博物馆文化有新的创意。这种创意标志着新的博物馆理念的酝酿和构建,意味着传统博物馆思维范式和行为模式的转换,意味着博物馆的收藏保管功能、研究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这“三大传统功能”的现代化。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活和命运、重视人的需求,正成为博物馆文化新的思考点。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构筑博物馆文化的重要性,感受到博物馆文化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博物馆文化应强调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体现外向的、多维的、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和文化精神。博物馆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滋润着城市文化,养育着城市风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人类文明。
         2、上海博物馆以充满创意的文化情怀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上海博物馆在新馆建成的十年中,举办了数十个成系列的大展,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对弘扬上海城市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上海博物馆大展的定位与功能、大展的模式及可持续性发展、大展的社会互动与城市文化精神的激励等新课题和新观念在实践中提出,其理论思考和概括又指导了新的实践。
        在博物馆全球化进程中,上海博物馆积极参与和主办了一系列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配合建馆50周年大庆,自2001年年底以来,上海博物馆结合大型展览先后举办了“中国隋唐至清代玉器国际研讨会”、“山西晋侯墓出土文物国际研讨会”、“中国白瓷研究国际研讨会”、“2002博物馆文化商品研讨会”等。2002年10月21~24日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主办,上海博物馆承办的“国际博协亚太地区第七次年会暨博物馆与世界无形文化遗产研讨会”上发表了“上海宣言”。上海博物馆结合“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主办的“千年遗珍国际学术讨论会”是中国书画研究领域的学术盛会。2005年举办的“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不仅展出了132件瓷器艺术精品,而且举办了同一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大展与举办高层次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相结合,打造了上海博物馆的品牌,为上海博物馆赢得了荣誉。博物馆文化丰富和提升了城市文化的精、气、神。
        3、城市文化与博物馆文化的互动
       博物馆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文化又与作为背景的城市文化互动互益。城市有了博物馆及其文化积累就显得和谐宁静,博物馆由于有了和谐宁静的城市环境就更添理性与深沉。当然,这种理性与深沉往往伴随着城市的文化轰动和人文震撼。上海博物馆近年来逐渐意识到展览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精品意识”、“特色功能”与“规模效应”日渐凸显的同时,展览的推陈出新呼唤着城市文化浪潮的激荡,凸显了城市文化的历史纵深感,赢得了城市的新的阅读视角和文化空间。博物馆创意无限的文化情怀不仅丰富了城市文化的色彩,还提升了城市文化的品位,凝聚了城市文化的精髓。城市文化的发展也对博物馆文化提出了新的需求与挑战,促进博物馆在国际化、现代化城市文化进程中拓展自身的社会功能,使博物馆更好地养育博物馆的文化品格、城市品位和时代品质。随着社会环境的演变,博物馆为了应对新的社会需求,积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探索科技支撑以面向现代社会发展,强化学术攻关以突出文化纵深认知,重视公众教育以拓展社会横向联合。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特征促进博物馆文化形态的进一步转变。数字信息化建设在上海博物馆有序推进。自2001年“上博网站”的开通,“藏品数据库”的建立,到“多媒体触摸屏”的设置和信息化博物馆的开通,有力的诠释了网络文化的发展已成为博物馆文化创新的时代特征之一。     
        近年来,上海博物馆以“三大特色系列”的办展思路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轰动”,为城市文化亮出了一道道万人互动的文化风景。在经过多年的探索之后,上海博物馆在营造展览品牌上已逐步体现出了自己的特色。我们把这种特色概括为“3+1”的基本思路:“3”是指展览的“三大特色系列”:(1)世界古文明系列展,如“古埃及文明展”、“玛雅文物精品展”和“太阳王路易14:法国凡尔赛宫珍藏展”、“艺术与帝国:大英博物馆藏亚述珍品展”等。(2)我国边远省份和文物大省文物珍品系列展,如“西藏文物精品展”和“内蒙古文物精品展”等。(3)中外文物极品展,如“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淳化阁帖最善本特展”、“周秦汉唐文明大展”、“书画经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藏品展”和“中日书法珍品展”等。“1”是指“馆藏文物系列展”,即整合上海博物馆藏品与时俱进地推出馆藏文物系列展,如“上海博物馆藏甲骨文精品展”和“上海博物馆藏铜镜展”等。上博积极拓展办展思路,在弘扬民族精神、张扬城市文化方面顺利实现了“-跳”。第一跳是2002年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第二跳是2003年的“扬我中华文化,壮我中华精神——《淳化阁帖》最善本大展大赛大讲坛系列活动”。第三跳是2004年的“周秦雄风汉唐歌——周秦汉唐文明大展”。

    三、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情怀让未来城市生活更美好
        1、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支点
        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支点,以历史的力量为城市加固,以文明的名义为城市输氧,以艺术的经典使城市夺目,以支点的伟力使城市动容。这个文化支点是有亲和力的,它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为之集散;这个文化支点是有品牌效应的,它可以持续进行文化辐射;这个文化支点是有生命的,它以文化的生命滋润有生命的文化;这个文化支点是具有文化韧性的,它以文化感悟“寻找回家的小路,寻找我的魂牵梦绕”。博物馆的藏品往往是城市历史文脉的见证,博物馆的文化盛事是城市文化的组成,博物馆的每次创意活动是给城市精神和文化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博物馆的国际文化交流是城市多样文化的并存……
         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从其诞生起就肩负了很重的社会责任。如果说博物馆从“贵族化”到“平民化”,用了200年的时间,那么,随着世界上全球化、社区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个性化特点的显现,博物馆正在与时俱进,走上现代化的探寻之路。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博物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并日益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支点。博物馆的资源从广义而言包括了人类的文化遗存,无论它们是有形的(物质的),还是无形的(非物质的)。博物馆工作的内容涵盖了整个文化遗产的信息体系和价值体系。现代博物馆在价值取向上的最大变化就是推倒思想围墙,使博物馆勇敢地融入于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去,面向社会大众,表达他们在文化上的企盼;面向城市生活,展示文化的多样性;面向发展着的实际,不断地更新理念,以变应变。以所藏应对历史之所需,以所思应对民众之所求,以所研应对发展之所盼,以所行应对社会之所呼,这正是博物馆文化生命的一种升华。现在上海的博物馆事业发展较快,数量已达102家,正以每年10家的速度发展着,到2010年,总数将达150家,其中,行业博物馆的增速尤为突出。
        2、体现“城市精神”的博物馆文化品格
         在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中,博物馆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是这个城市的文化标志之一,正如卢浮宫之于巴黎,大英博物馆之于伦敦,大都会博物馆之于纽约一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以其特有的魅力,改变着上海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管理方式。城市精神的弘扬极大地提升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品位和立意,体现“城市精神”的博物馆文化养育着文化经典,滋润着城市文化,又积极地反哺城市精神的弘扬。
        上海博物馆曾成功推出了“扬我中华文化,壮我中华精神”系列大展和“大展大赛大讲坛”系列活动,迅速形成的文化热浪几度席卷寒冬的申城,把观众对于览读中国千年瑰宝的文化奢望变为既成的文化行为,在日以继夜的文化亢奋中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激发起城市人对中华文明的由衷敬意,在物质殷实和精神充实的双重意义上醒世催人,为上海城市文化提神铸魂。
        3、“迎世博、创未来”的新的文化要素
        在迎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上海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正以“迎世博、创未来”的新的文化要素与城市文化品格进行综合考虑,全面整合文化遗产,进行“世博”与“文博”的互动思考,对承办成功、难忘、精彩的世博会努力形成文化合力。
        上海世博园区选址于黄浦江两岸,这里老码头、老工厂和旧仓库林立。根据规划,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约有二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将得以保留、保护,超过四十万平方米的原有工业建筑,将被保护性改造、置换。上海世博会有望创下世博会有史以来的“历史建筑保护面积之最”。摆在文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如何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如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场馆现仍完整保存着,作为展览中心使用。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而举办的巴黎世博会场馆中的机械展览馆,现仍开放并保留着使用功能。纽约作为国际大都会,共举办过三次世界博览会。除了1853年的第二届世博会外,20世纪的两次博览会都在法拉盛草坪——可乐娜公园举办。公园在承办过两次世界博览会后,已建成纽约市第二大园林公园。历经几十年的风雨,当年展馆中的科技馆、昆斯艺术博物馆、公园剧院等现在仍对外开放。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曾多次表示:上海世博会园区内部分历史建筑应在世博会期间改建为博物馆、公共文化设施,并在世博会后作后续利用。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文化任务。
        上海的博物馆文化将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增强世博会的文化含量,使世博会在主题演绎、场馆营造、展览组织、论坛设计、活动运营、整体运筹等方面顺利推进,直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文博工作者可以从“世博”的实际出发,借览历史性博览、艺术性博览、科技性博览、综合性博览的经验,进行主题性博览的探索,在主题演绎上努力完成“破题性演绎”、“二度演绎”和“展品演绎”,在展品设计上力求小中见大、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石破天惊、突出经典、古今结合、畅想未来、体现世博精神,兼顾“主导”与“主体”,确立“世博现场”理念,做到“逻辑联系”与“游客流动中的实际体验”相结合,重视“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突出城市公共设施、公共空间、公共环境、公共艺术、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等,建立“自我修复系统”,进行“开环演绎”,夯实城市史、文化史、经济史、科技史、社会发展史、思想史、文学等跨学科演绎基础,建立评估体系,为大型演绎积累经验、进行文化积淀,顺利推进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博物馆从历史中走来,又向新的历史走去。博物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抒发着人文情怀、文化情怀和城市情怀,守望着精神家园和民族自豪!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