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如何开展博物馆前期建设
  • 博物馆社区化乡村化浅议
  • 路在脚下,更在天上——也谈博物馆自收自支
  • 博物馆能否不奏出与社会不和谐的音符?
  • 博物馆与青少年学术论坛暨创新展示 综述
  • 乡情·友情——纪念安徽省博物馆建馆五十周年
  • 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也谈大博物馆应把 人文关怀 惠及大众
  • 正确对待观众诉怨的几点思考
  • 守望精神家园博物馆的 三大情怀 ——纪念上海博物馆新馆开馆十周年
  • 展示伟大壮举 回顾光辉历程——军事博物馆馆长郭得河谈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
  • 最新热门    
     
    传统文化系列讲座 进校园的实践

    对当前形势的需要,推出了中华传统美德讲座,讲座通俗易懂,加上根据内容制作的幻灯片,更加生动形象。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讲座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事例鲜明生动,古代和近代人物故事相结合,各种道德规范都与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密切联系,成为他们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符合青少年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2006年上半年,根据开展社会主义“八荣八耻”教育的需要,我们还在讲座中加上了一些相关的内容,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传统美德讲座走进了中学、小学,还有特殊教育群体。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青少年”,为配合博物馆日的宣传,增强博物馆对社区以及学校的教育辐射功能,我们与石家庄特殊教育学校共同推出“关爱青少年——中华美德进特校”活动。此次活动包括中华传统美德展览和讲座两个部分,结合未成年人思想实际,贴近未成年人生活现实,通过生动的讲演和现场的展示,着力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石家庄特殊教育学校的近400名语言听力障碍学生听取了报告,因学生们语言听力障碍,报告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并由手语老师进行现场翻译。德育报告后,学生们观看了“中华传统美德”展览。石家庄特殊教育学校的王凯鹏老师为我们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特殊学生更需要社会关心,更需要接受社会的教育,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
     在富强小学进行传统美德讲座时,全部在校师生都听取了报告,由于条件所限,讲座只能通过学校的广播进行,因此现场的互动很难产生,我们在这之前进行了细致的准备,对内容进行反复的斟酌和取舍,选取了一些比较新颖的事例,力求简洁明快,语言生动,抓住孩子们的心理,增加了讲座的感染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用传统文化滋养孩子的心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化中,民间工艺美术是重要的一个门类,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为世界所瞩目。我们民俗博物馆一方面担负着未成年人教育的责任,一方面承担着民间艺术抢救和保护的责任,因此,在我们的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中,民间艺术欣赏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一方面发掘馆内的文物实物资料,一方面与社会上的民间艺人、民间工艺大师联系,推出不同门类的民间艺术讲座。河北是民间工艺美术大省,许多民间艺术绝活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我们选择了乡土气息浓厚的民间剪纸、年画、内画等作为第一批讲座的内容。讲座以对民间艺术的介绍和欣赏为主,兼具现场表演,让未成年人能在课堂上领略中国古老民间艺术之美。让传统文化在他们心灵上扎根发芽,并且通过他们,使得这些古老的民间技艺获得继续传承的可能。
         在石家庄市栗胜路小学开办民间剪纸讲座后,学生们被这一古老技艺所吸引,纷纷表示愿意学习,我们多次和民间剪纸大师康占杰先生一起到学校继续开展讲座和指导学生们动手制作,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的剪纸技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06年春节前夕,该校举办了“千个-迎新春”活动,该校100余名学生所亲手制作的1000个-集体亮相,给狗年新春的到来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河北省民俗博物馆也把栗胜路小学作为省会首个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基地,不断丰富民间工艺的讲座的内容,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辐射和传统文化对未成年人的熏陶功能。

        四、民俗风情,润物无声
        民间民俗和乡土风情是民俗博物馆进行研究和整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极富民族特色的节日习俗,逐渐成为未成年人了解本民族和乡土文化知识的重要窗口。在与学校老师的接触中,老师也反映了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对本民族的传统节日知之甚少,在过节方面,存在“西化”的现象。希望我们能把一些介绍传统节日习俗的讲座带进校园,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从小树立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这种情境下,我们决定为中小学生专门开设一些关于传统节日和乡土民风民俗方面的讲座。在2006年的第一个国家文化遗产日,我们为富强小学的孩子们做了一场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主题报告,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向学生们介绍了目前河北省存在的各种门类以及我们所拥有的重要传统节日的重要内涵。我们看到,孩子们对这些古老的遗产和年节文化是有隔膜的,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对那些产生于农耕社会的古老习俗相去甚远。我们也就有了深深的疑虑与担忧:是我们介绍的内容与作为未成年人的受众存在距离,还是那些孩子对传统文化存在默然的态度?也可能是这些被学业压得过重的孩子们无暇去了解他们本应该了解的本民族的文化。无论如何,一个民族不管曾经创造过多么灿烂的文化,如果不被后人所珍视,都是徒劳的。
        我们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进一步完善讲座内容,丰富讲座的知识点,在每一个传统节日到来时,避开学校的节假日安排,进入校园进行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的讲座,以文字、图片、实物以及多媒体等多种可能的形式,向孩子们展示一幅全景的节日习俗画面。把传统的岁时节令风俗和乡土文化知识化作和风细雨,拂过孩子的心田,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得更加茁壮。

         五、几点体会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一直在进行如何发挥博物馆教育作用方面的探索,我们多次与新闻媒体和学校领导、师生进行座谈,不断开拓思路,寻找服务社会的好方式。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举办灵活多样的讲座形式,去学校开办公益课堂,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解决了学生参观展览路途太远的问题,同时这种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比较灵活。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我们的传统文化系列讲座进校园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在开展传统文化讲座进校园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未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的陌生感。许多中小学生更多地赶功课,钻书本,应付考试,对传统文化十分隔膜,有些学生即使在听讲座,也是比较漠然和被动。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讲座,增强现场互动,吸引孩子们认真听讲。二是目前讲座开展范围主要是以博物馆所在周边社区为主,以后应不断扩大范围,向其他地域辐射。三是目前开展讲座时形式应更加多样,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讲座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一些实物,让讲座更加形象生动。

    来源:中国文物报2006.10.13第六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