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发挥基层博物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播功能  全国县级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提升项目试点 盘点及展望
  • 文物征集小记
  • 学习 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 软件有感
  • 敢问路在何方
  • 博物馆展陈与展览科技
  • 以评促改 以评促建
  • 博物馆在新农村未成年人教育中的作用
  • 龙华烈士纪念馆创新教育形式 打造教育品牌
  • 从专业化走向品牌化
  • 私立博物馆发展需要社会支持
  • 最新热门    
     
    走进博物馆 体验博物馆 爱上博物馆——试析博物馆与青少年素质教育

        中国国家博物馆  黄琛 “博物馆与青少年素质教育”是时下博物馆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关注,除了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加大了督管力度外,“社会需求”恐怕是最重要的因素。笔者由于一直从事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这样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倾听和感悟来自社会公众与博物馆专家对“博物馆与青少年素质教育”不同的理解和定位。我们曾经在博物馆里做过观众调查,当你向受访者询问有关“教育场所”的问题时,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会把“学校”作为第一场所,把“家庭”作为第二场所。那么,博物馆应如何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恐怕要先来分析一下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
        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如果按照教育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如果按照教育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由于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大约有3.67亿,约占总人口的29%。在“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下,学校教育已经等同于应试教育,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形式都变得枯燥而乏味,学生、家长和老师生活在由补习班和各类考试构成的“畸形”生活链中。
        青少年天性活泼,好奇、体验、求知构成了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中国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而学习动力却变得越来越小,个性和创造力明显缺失。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只是使得他们的生活空间得以改善,但是社会留给他们的心理生长空间却变得更加狭窄。
        老师和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寄希望于通过现行的教育体制,能够把中国的“下一代”个个都塑造成“精英型人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