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域外博览日本博物馆掠影(2)博物馆展览的免震措施
  • 浅谈博物馆的藏品盘库
  • 现代博物馆的典范︱︱九州国立博物馆
  • 博博会加强博物馆馆际交流的重要机会
  • 谈博物馆藏品登记编目中的现状描述
  • 吉野里公园给中国遗址博物馆建设的启示-域外博览日本博物馆惊影(4)
  • 博物馆商品销售策略
  • 展示我国博物馆大发展喜迎第二届博博会
  • 域外博览日本博物馆掠影(3)爱知世博会的新型展示方式
  • 文化遗产热与中小博物馆的应对
  • 最新热门    
     
    构建博物馆本体意识


         失落的本体和本体论
     
        “本体”(onta)和“本体论”(ontology)是哲学理论中广泛使用的概念。它们又常常越出哲学和哲学史的领域,进入其他的学科,以表示与现象相区别的本质,或某领域的基本问题、本源问题,或作为形而上学的基础性理论。回顾中国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的发展历程,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我们既缺乏博物馆的本体意识,更没有建立起博物馆学的本体论——两者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影响和制约。
     
        本体论又与功能论相对应。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逐步成形的“三性两务”说,主要是从功能角度对博物馆性质的解说。也因此人们就常常变换一下思路,把博物馆说成是具有收藏、研究、教育宣传三大功能。长期以来,国人对于博物馆的论说,盛行的都是这一类功能论的观点,而本体和本体论则被遮蔽了。
     
        1915年2月21日,胡适先生在日记中痛切地说:“国无海军,不足耻也!国无陆军,不足耻也!国无大学,无公共藏书楼,无博物院,无美术馆,乃可耻耳。我国人其洗此耻哉!”循此追索下去,是完全有可能触及博物馆的一些本源性问题,例如如何从现代社会制度的层面认识博物馆的本质及重要性,可惜中国博物馆界却与之失之交臂。
     
        本体和本体论的失落,一方面导致理论博物馆学始终无法发育成长,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得不到学理上的澄清,另一方面在现实层面也造成了诸多危害,如:国内的许多博物馆演变成为一种纯粹功能性的组织,缺乏独立生存和发展的制度环境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