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让消防学习变得有趣
  • 试谈国外临时展览的引进工作
  • 数字的尴尬
  • 专家呼吁建立国家自然博物馆
  • 铸 魂——散评山西博物院大型陈列 晋魂
  • 县级博物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 博物馆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好课堂
  • 博物馆进入服务时代
  • 论博物馆周边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 博物馆如何保存照片底片
  • 最新热门    
     
    克服热闹下的冷清


        小型城市的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绝大多数的观众来源是当地中小学校的学生。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平时门前冷清的博物馆,每逢馆里基本陈列开展或有教委文件下达需配合历史教育或*活动必须组织参观的日子,馆门前便拥挤不堪,人声嘈杂,一拨一拨的学生涌进展厅,每个学生几乎人手一份笔记,抄完前言和结束语,又一窝蜂地飞出展厅,博物馆工作人员马上拍下这“热闹”的场面,统计参观的人数,为年终总结时如何配合中小学教育提供数据和资料,以作为搞好博物馆教育工作的依据……孰不知,正如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所说:“在最严格的‘是’下,常常深藏着最大的‘非’。”我对学生作过随机调查,80%以上的学生参观完了展览却说不全展览的题目,90%以上的学生只记得第一单元的部分内容,以后的几个单元就“什么也记不得了”……这难道就能说明我们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体现了?调查结果是令人担忧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本人认为,其根源有二:一、博物馆展示设计人员忽略了展示到底为什么人的问题。二、“许多博物馆教育人员和学校教师在建立关系上并不将对方视为一家人”。
     
        虽然,现代博物馆的展示已远离了“挂在墙上的历史书”的年代,但一些设计者不注意时刻把握展示对象的心理,只求领导通过,能调拨到设计经费,至于开展后的教育功能是否真正得到体现,也就是靠长官意识,主管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一通电话,教育主管部门下达一份文件要求学校组织参观……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许多学校的老师同学都把博物馆当成了比教科书还具有强制性的受教育场所,这非但曲解了博物馆展示的“寓教于乐”的目的,还达不到配合中小学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