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周密细致 环环相扣——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物转运的安全保卫措施
  • 在展览上要接近群众,在服务上要贴近群众专家就博物馆界的一些现象提出批评
  • 关于博物馆学研究的大题小做和小题大做
  • 史前的粮食加工工具
  • 如何拓展邮票博物馆的生存空间
  • 不做机器能代替的讲解员——浅谈讲解工作的再创造
  • 察言观色 在讲解艺术中的作用
  • 练好内功 外塑形象——石家庄市博物馆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 北京地区博物馆参观记
  • 人物类纪念馆信息搜集的实践和思考
  • 最新热门    
     
    博物馆农村的 冻土层

    中国有钱人的消费阶层,忽略近8亿人口的农村、小城镇市场。宝洁在中国10多年,面对日益壮大的中国本土企业,促使宝洁必须涉足低收入人群的细分市场,在降价、降低成本后,改变在中国市场的策略,直接进入农村市场,获得了无限的空间。破冰农村市场,不应只是企业考虑的问题,我们博物馆工作者难道不能在宝洁的这个案例中领悟到什么吗?
     
        长期以来,我们考虑中国博物馆的问题,很少将农民视为一个群体而纳入视野之中,去考虑他们的需求、权利和感受。我国的博物馆观众定位以及服务对象都没有涵盖农民,博物馆怎么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还只是停留在博物馆学专家的理论探讨范围。笔者一直试图查找发达国家博物馆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有关资料,但未能如愿。乡村博物馆的大规模建设,时下在我国实施是不太现实的,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我国的基层博物馆承担起解决农民进博物馆这个问题。过去,基层博物馆的定位过于狭小,眼睛只盯着县城里的那几万市民和中小学生,往往推出一个展览,热闹不过三个月又回归平静,只能坐等观众上门。基层博物馆的生存困境已经变成了制约我国整个博物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假如十里八乡的农民能进博物馆,基层博物馆何须为观众发愁?
     
        农民进博物馆的破题时间已经到了,如果我们稍加留意时事就不难发现,近期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文件和措施,农业税全部取消,农民的收入相应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和要求,这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最近,中央十三个部委推出了“送文化下乡”等各种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科技生活。现在就看我们博物馆工作者怎样开展工作来吸引农民群众进博物馆。笔者对这件工作是这样理解的,首先,这是一件长期、艰难、系统的工作,在思想认识上,要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对农村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是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设新文化。在此大背景下,我们要抓住契机,立足现实,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分步实施。其次,必须为农民进博物馆降低门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⑴提供低价票或免票服务;⑵与公交运输单位联合,农民花少量的钱,可以坐车直达博物馆;⑶考虑农时农节等情况;⑷宣传材料的编写,不要脱离农村、脱离农民。再次,农民进博物馆要选择好突破口才行。过去,我国基层博物馆在宣传《文物保护法》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为广大农村普及文物知识开了个好头,也为博物馆文化在农村的推广奠定了好的基础。我们暂时不要奢望农民挤破博物馆的大厅,要让这件工作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应该先期让农村中小学生进博物馆,这是农村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抓住了这批观众,稳定了这批观众,农民进博物馆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我们博物馆工作者不仅要解决农民进博物馆的问题,而且要让农民成为博物馆的熟客常客。要达到这个目的,还有很多艰辛工作要做,只要我们的目光时刻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期盼不久的将来,我国基层博物馆能见到大量的农民观众,中大型博物馆甚至世界著名博物馆,都能见到中国农民的身影。


    (2006年2月10日6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