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周密细致 环环相扣——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物转运的安全保卫措施
  • 博物馆农村的 冻土层
  • 视觉的盛筵 永恒的经典——中国意大利年开幕
  • 继承优良传统 传承中华文明 开创博协工作新局面——在纪念中国博协成立七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进一步发挥博物馆学会的行业指导作用
  • 不做机器能代替的讲解员——浅谈讲解工作的再创造
  • 察言观色 在讲解艺术中的作用
  • 练好内功 外塑形象——石家庄市博物馆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 北京地区博物馆参观记
  • 人物类纪念馆信息搜集的实践和思考
  • 最新热门    
     
    二○○五中国博物馆事业回首

    物馆界的又一次盛会,预示着博物馆工作迎接“十一·五”,开启新局面。其中心议题是探讨新形势下增强博物馆的创新与发展能力,并客观分析了博物馆工作的现状、问题和形势,对未来几年做出科学规划,明确任务,将对今后一段时期全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事件:中国博物馆事业百年华诞
     
        回顾与评论:随着西风东渐而来的博物馆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似乎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而今算来竟也百年了。2005年9月在它的诞生地南通博物苑举行了百年纪念大会,中外来宾共庆。学者们和博物馆的管理者们共同探讨博物馆的发展规律,并以展览、杂志、图书、研讨多种纪念形式,试图为过去的岁月留下见证,为未来的日子展开思索。
     
        事件: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七十周年
     
        回顾与评论:博物馆协会是博物馆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行业意识、行业自律精神的体现。七十年前,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成立,不仅在当时是中国博物馆界的一个盛举,也是中国博物馆百年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学习和借鉴协会留下的制度机制与学术遗风,对于走向21世纪的中国博物馆是有意义的。
       
        事件:《博物馆管理办法》出台
     
        回顾与评论:千呼万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被几代博物馆人翘首以盼的这一法规,终于在“十五”的最后一个年头的最后几天与众人谋面了。不管怎么说,这还是令人可喜可贺的——毕竟是向着博物馆法规体系的健全迈出了重要一步。其确立的博物馆基本管理制度,对规范博物馆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势必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事件:文物保存环境和信息化管理加大力度
     
        回顾与评论:之所以把这件事列入,我想没人否认这项基础工作的波及面及影响力,不仅因为它是全国性的,更因为它是博物馆安身立命的根本。无论是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的举办,还是山西、河南、辽宁、甘肃、湖北的项目试点,都为祖国历史文化遗产——文物的保护、管理和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提供有力的支撑。国家文物局力争在“十一·五”末完成100个全国馆藏珍贵文物中心库房保存环境达标建设。看来,对于文物来说“想有个家”,有个能安安全全地呆着的地方,也还是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事件:博物馆文物保护体现体制创新
     
        回顾与评论:在过去的一年里,博物馆界体制创新在相当的程度上体现在科技方面。有13家单位申报国家文物局第2批重点科研基地,经考评确认为上海博物馆、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十一·五”期间,各省要依托省级博物馆建设相应的省级科研基地;支持和帮助地市级博物馆建立馆藏文物科技保护修复室,加强馆藏文物的日常养护。
     
        首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吐鲁番学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整合各馆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组成保护古代丝织品联合体。
     
        事件:中挪合作建设生态博物馆群完成及生态博物馆在中国的生根
     
        回顾与评论:作为新博物馆学在中国的实践,它更应该被归为事件而不仅局限于学术领域,原因是它历时近10年的建设,对中国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发生了一定的影响——生态博物馆的诞生打破了原来民族社区的“生态平衡”,外部世界与村庄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交流,而且这种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的扭结,愈久愈能看出它的影响。在该年度,广西壮族生态博物馆的建成开放也标志着生态博物馆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近几年生态博物馆在内蒙古、广西、贵州处处开花,其发展前景现在下各种结论都为时过早,而且不负责任;面对未来,我们的心中充满期待,因为毕竟在世界各种文化价值系统中生态博物馆试图发出自己拯救世界的声音。
     
        事件:第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
     
        回顾与评论: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传播设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近几年,作为展览方面的一个重要奖项,“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在博物馆行业及社会上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评选范围由文物系统扩展到行业博物馆、高校博物馆、企业博物馆,并呈现参评博物馆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展览特点上,近两年盛行的以主题展示为主、“人性化”服务、馆际合作等新趋势也出现在获奖展览中。
     
        事件:一批省级博物馆开馆及开工建设
     
        回顾与评论:2005年,是博物馆建设稳步发展的一年,很多老馆换新颜。已有46年历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新馆开馆;以往碍于古建狭小空间的首都博物馆,终于可以一展拳脚,在新馆中亮相文物5000余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安阳发掘出土的文物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殷墟博物馆;伴随着海南博物馆基建工程开工,全国唯一一个没有馆舍的省级博物馆,将很快结束这段辛酸史,一期工程将于2007年竣工。在西部,位于银川市人民广场东侧的宁夏博物馆新馆开始建设。在北部,内蒙古自治区勾画出建设特色博物馆体系的蓝图:内容特色化、体制多元化、布局重点化、功能标准化、投资多元化。到2007年前,除建成内蒙古博物馆新馆外,全区将有18个特色博物馆建成。
     
        事件:县级博物馆展示、服务提升项目试点
     
        回顾与评论:为贯彻落实“三贴近”,提升基层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国家文物局在编制完成《博物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在云南大理、河南偃师、湖南耒阳、广东番禺、山东临淄、江苏常熟6个博物馆,开展县级博物馆展示、服务提升项目试点。同时,配合财政部在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组织开展15个县级博物馆展示服务提升试点。
     
        事件:中国博物馆协会申办国际博协2010年大会
     
        回顾与评论:上海作为2010年国际博协代表大会候选城市,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2005年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代表团参加了国际博协顾问委员会会议,表达了中国申办国际博协代表大会的意愿:宣读了申述报告,并播放专门录制的专题片。中国的上海和俄罗斯的一个城市成为候选。国际博协考察团即将对两个候选城市进行实地考察评估。 
     
        事件: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回顾与评论:这是中国当代博物馆抓住机遇,加大宣传,营造博物馆事业发展社会环境的一个典型案例。院庆期间,故宫借助相关媒体,着力宣传事业发展成就,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努力塑造社会形象。无论是建立高层次的国际性学术机构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和古书画研究中心,英、日、德、美世界四大博物馆的馆长与故宫进行“紫禁城对话”,还是大型纪录片《故宫》在央视一套的播出,这种以重大纪念活动为依托,点面结合的宣传普及方式,提升和巩固了博物馆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值得借鉴。


     主题词                                                   数 字

       
        2005年的数字凝结了很多欢喜,盘点一下,在简单的数字背后,有着沉甸甸的丰收的喜悦和美好的愿景。
     
        46751

     
        回顾与评论:凝结中国历史精华的文物家底终于在这一年尘埃落定——完成了全国馆藏一级文物建档备案(纸制)工作,编制了《全国馆藏一级文物目录》。31个省市自治区和部局直属博物馆报送46751件(套)一级文物藏品目录清单,其中46254件(套)一级文物纸质档案备案;馆藏一级文物建档备案管理规范和总目录编制工作已近完成。部分省、区、市馆藏珍贵文物建档备案取得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夯实了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
     
        演变到现在,基础性工作已变成了战略性任务,闻者无奈,当事者惭愧,希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
        66
     
        回顾与评论: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宣部审定公布了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6处,其中博物馆、纪念馆和国保单位56处,足见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博物馆的主力军作用。
     
        300~400
     
        回顾与评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出现了全国性展览联动的可喜局面。根据中央和各省市的部署,全国各博物馆、纪念馆普遍开展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展览,展览从小型、中型至大型不等。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一年,各地举办相关主题的展览300~400个,有利地配合了全国这一主题的宣传热潮。其中,引人注目的,有先后在北京、沈阳、武汉、广州巡回展出的“12·13大屠杀史实展”,吸引观众近60万人;“血铸中华”系列站点开通,包括“九·一八事变纪念馆”、“抗日英烈纪念馆”等系列网站130多个。此外,该年度也举办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国博物馆百年展”等大型展览项目。
     
        1:3:6
     
        回顾与评论:针对博物馆领域人才方面的迫切问题,2005年全国出现了以学历、技能和资格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培训。全国省级文物局局长和博物馆馆长岗位培训班举办了第3期。2006年,馆长班的培训对象将向地市级馆长拓展;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人才培训,也将随项目推广不断延伸。这一年,专业培训也是紧锣密鼓。河北、安徽的100余人参加了陈列专业培训。中央美术学院与法国国家文化遗产学院的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举办了第2期。
     
        “十一·五”期间博物馆从业人员要逐步增加,改变队伍结构不均衡的状况,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大学本科以上力争提高到总从业人数的25%,专业技术人员高、中、初级比例达到1:3:6。
     
        1
     
        回顾与评论:构建协调发展的博物馆体系,在“十一·五”期间,力争每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拥有1个功能健全的博物馆,东部发达地区和红色旅游线上的市县级博物馆初步达到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的品类结构,优先发展科技、自然、艺术类等专题性博物馆;力争每个民族拥有1个以上民族、民俗博物馆,保持文化多样性;大力扶持和发展民办博物馆。同时,自2006年起将选择1~2个博物馆较多的大省,组织开展评估定级试点,探索博物馆分级管理,逐步建立开放、竞争、择优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3
     
        回顾与评论:2005年利用财政部的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从海外征集了3件与洛阳龙门石窟残缺佛像相吻合的佛头,将其调配给洛阳龙门石窟。财政部每年提供5000万元用于国家重点珍贵文物的专项征集。如果有与当地关联密切的重点珍贵文物的信息线索,记得一定要及时上报国家,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
     
        920
     
        回顾与评论:当前陈列展览制作中,有些博物馆盲目攀比高投入、大制作。少花钱可不可以办出精品?中国丝绸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造工程就是一个明证。它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投入资金432万元,平均每平方米造价920元。他们的经验主要在于构建现代工程管理系统,加强成本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坚持以我为主,把握展出效果。


     主题词                                                变 化

       
        博物馆的变化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可圈可点的真是不少,记者在这里只能是“窥一斑,以见全豹”地列出几项,希望能从中看出博物馆在时代中留下的进步的脚印。
       
        变化:展览和社会服务人性化全面铺开
       
        回顾与评论:这是落实“三贴近”,提高博物馆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2005年各博物馆充实服务内容,突出特色服务,免费接待未成年人观众2500万人次。“三贴近”试点的河南博物院,完成“汉张衡地动仪元郭守敬观星台陈列”。
       
        这样的变化已渗透到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的方方面面,其例子不胜枚举:天津博物馆调整更新展品,让更多的文物展品与观众见面;上海博物馆、陕西博物馆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故宫博物院陆续推出张家声版、王刚版和鞠萍版3种不同风格的电子导览,以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
       
        变化:博物馆衍生行业势头猛劲
       
        回顾与评论:这几年,伴随着博物馆建设的发展,博物馆的衍生行业迅速膨胀,进入了大发展的时代。2005年正是这样一个人人都想从博物馆的快速发展中分得利益的年份。我们先来看业内,南京博物院敏锐地察觉到陈列展览的社会需求和市场机会,成立了陈列艺术研究所和广告艺术公司,对外承接展览,进行市场化运作;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和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组建了“重庆红岩联线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和“重庆歌乐山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出红岩历史人物报告展演剧《血铸红岩》,并获取剧院10年经营权,拥有了举办演出、讲座、培训的固定场所、设备和服务,为自身发展和繁荣当地文化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开发中心推出以国家一级文物12种生肖青铜名器为母本,用青铜人工浇铸方式复制而成的生肖姓氏纪念文物。
       
        在业外,伴随着博物馆的大发展,围绕着文物保管保护、展柜制作、展览设计制作、博物馆信息化、广告宣传等,博物馆衍生出的相关产业也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2005年很多相关产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批佼佼者,本报将在2006年度予以关注,也请相关企业予以自荐。
       
        变化:中小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倍受关注
      
        回顾与评论:2005年中小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关注最多的一个热点,可以说是去年发生的一个新变化。无论政府还是博物馆自身,都在为中小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呐喊和努力。作为中小博物馆的一个缩影——营口市博物馆建馆20余年,18年“有馆无址”,20年没有举办展览,在新的时期,他们一面向政府争取经费,一面通过市场化运作吸纳企业资金,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此外,河南新郑市博物馆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参与社会,围绕特色办展览,办旅游,奠定了发展基础。锦州博物馆不间断地引进各种类型的临时展览,仅3个月里就引进了6个比较有影响的展览,这在其建馆50多年的历史中尚属首次。
       
        变化:社会办博物馆方兴未艾
       
        回顾与评论:在过去的一年里,社会办博物馆的数目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增长着,它一方面说明博物馆文化的快速增长是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一个副产品,另一方面说明博物馆文化以一种大众越来越认可和能接受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视野,让我们逐一盘点。
       
        成都军区捐资345万元援建朱德故居纪念馆汉白玉广场工程;湖北民营企业投资1000万元建设辛亥革命凯乐展览中心,作为辛亥革命博物馆的一个附属展示中心,由辛亥革命博物馆无偿使用20年;上海推出我国最大民族器乐陈列展览,它由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与国内最大的民乐生产企业上海民族器乐一厂和上海民乐研究所联合举办……像以上种种的文企联姻、合作双赢的运行管理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资金不足与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矛盾。
     
        同时,企业办博物馆和个人创办博物馆的热情也空前高涨。由中国一汽集团投资1.9亿元的长春汽车博物馆奠基,明年向社会开放;由黄山市地方税务局创建的我国首家税文化博物馆——中国徽州税文化博物馆隆重开馆;国内首个民间服饰博物馆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在上海南汇正式开馆,创建者为美特斯·邦威集团;我国第一家民办生态博物馆在贵州黎平开馆,这是贵州第5座生态博物馆,也是黎平县第二座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无锡市民间蓝印花布博物馆成立——蓝印花布是一种正在逐渐消逝的蕴涵当地文化精粹的民间工艺;在风筝文化源远流长的南通,由民营企业家吴小军创办的南通风筝博物馆在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成立;而在山东省青州市何官镇南张楼子村,村民自发建起了一座乡村博物馆——南张楼子村民俗博物馆。
     
        变化:传统文化传播模式进行实践探索
     
        回顾与评论:在2005年,有这么两件事令记者感到,在中国博物馆界,自觉探索传统文化传播模式的博物馆多了起来,博物馆在自觉背起“载道”的责任。在北京,一个名为“解读石涛”的中等规模展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主创人员对目前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表示深深的遗憾和忧虑,希望展览能在传播辐射范围内,自觉地多多担负起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
     
        在苏州,由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苏州昆剧传习所共同主办的昆剧星期专场展演在昆曲博物馆获得极大成功,昆博组织了相关知识的辅导和演出后的座谈。在绍兴,博物馆参与了以民族民间艺术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工作……2005年,很多博物馆开始探索中华大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希望能借助博物馆在物质保护方面的经验,尽快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多种保护方式。
     
        变化:红色旅游亮点频闪
     
        回顾与评论:2005年可以说是个“红色年”。伴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纪念馆以全新的形象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像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通过4A级旅游景区验收这样的事例越来越多。这标志着纪念馆不仅要成为教育宣传基地,而且要具有完备的旅游功能,在服务、环境、景区质量和游客意见等方面达到景区标准。西柏坡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升温”,而到“延安过大年”成了人们新的时尚。
     
        变化:中外交流出访频繁
     
        回顾与评论:2005年也是个开放年。且不说大大小小的学术会议中少不了外国朋友的身影,就是热闹一时的中法文化年也是在本年度结束,并引发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热潮。先来看东西部。作为中法文化年中“法国文化年”的重要项目之一,“太阳王”路易十四——法国凡尔赛宫珍藏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开幕,而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顾祥虞率领来自美国的“上博之友丝绸之路考察团”来到新疆,调拨了珍贵的贵霜钱币给新疆博物馆新馆——它们是上博顾问杜维善在国外收购的。
     
        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博物馆组建的编钟乐团赴欧洲举办了“中国曾侯乙编钟”音乐会,并举行了为期9天的曾侯乙墓出土音乐文物(复制件)展演活动和“曾侯乙编钟与传统音乐”研讨会,藉此诠释中国几千年来以编钟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和文化。在中国北疆,以收藏、展示、销售中俄艺术家各类艺术品为宗旨的黑河中俄艺术陈列馆开馆。这座陈列馆,是瑷珲历史陈列馆在中俄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形势下,为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而创办的。
     
        变化:融入社区初露端倪
     
        回顾与评论:有这么两档子事儿有点意思,可能令我们感受到博物馆融入社区的脚步:上海公安博物馆新增消防模拟演练分馆,它是以社区居民和广大青少年为主要参与对象设立的项目,整个项目的设置始终贯穿着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了配合“中法文化年”中国文物汇报展,国家博物馆“馆之友”组织了“鉴赏文物——谈你眼中的中法文化”的主题文化沙龙活动,反响出人意料的好。这两件事情都不大,其背后透出的信息令人感慨,读着暖意盈胸。


     主题词                                            学 术

     
        2005年博物馆的学术园地似乎收获颇丰。不论是研究论著出版物,还是报刊上的理论文章,以琳琅满目的姿态出现在同仁面前。实践呼唤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这一颠扑不灭的真理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论著:《中国文物报书系·博物馆》
     
        回顾与评论:作为中国文物报社打造专家型记者编辑的办报理念,在进行了充分准备和调研的基础上,报社在2005年度隆重推出了该书系,包含《记忆现场与文化殿堂:我们时代的博物馆》、《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与实施》、《博物馆观察: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工作调查研究》、《博物馆的记忆与想象:“百年文博——我与博物馆”大型征文活动文萃》等四本,作为向博物馆百年的献礼。该书系推出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论著:《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
     
        回顾与评论:该论文集是作为中国博物馆百年庆典活动学术研讨会的副产品而推出的,是对百年博物馆发展历程的一个总结与展望,分为博物馆历史与展望、博物馆基础理论研究、博物馆业务、博物馆技术、博物馆管理几个部分,共收论文100篇。由中国博物馆学会编辑。
     
        论著:《南通博物苑百年苑庆纪念文集》
     
        回顾与评论:为了庆祝建苑百年,中国年龄最大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推出了自己的苑庆文集。它回顾了中国博物馆肇始之地的生发和前进历程,汲取历史的养料,为关心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有识之士了解张謇、了解南通、了解中国博物馆事业提供一张“入门券”。
     
        论著:《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态势研究》
     
        回顾与评论:这是一本结合西方90年代至本世纪初博物馆资料基础上的研究论著。它以当代西方博物馆的功能和类型为契入点,对当代西方博物馆的新特点进行分析,并展望了其21世纪发展的新趋向。本书为博物馆和高校博物馆专业师生合作的成果。
     
        论著:《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研究》
     
        回顾与评论:在博物馆功能日益拓展的今天,对观众的研究日益引起关注。这部对于观众调查的专著,调查对象数量多、层次多,调查内容细,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专业人员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专家共同努力之作。它提供的调查数据对于博物馆的理论研究是有意义的。
     
        文章:《博物馆物论》
     
        回顾与评论:中国博物馆学理论基础十分薄弱,该文分别从哲学、社会学、美学、经济学等视角阐发了“博物馆物”的特殊存在形态,是博物馆学基础性研究的力作。
     
        文章:《大馆要发挥优势,扩展空间,多做贡献》
     
        回顾与评论:它是拓宽思路的一篇文章。该文为大馆出主意:可以尝试办分馆、合作办馆、托管博物馆、实行对口支援、建立集团式联合体,其他方面的单项或多项合作模式。
     
        文章:《中小博物馆的振兴——中国博物馆展示和服务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回顾与评论:该文是中国博物馆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加强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工作调研”成果之一。它认为当前博物馆工作的重点是应加强行业发展的规划性,尤其需要加大对已存在的地县级中小博物馆的扶持力度,扩大博物馆展示宣传和服务的社会覆盖面。中小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80%以上,其生存与发展一直是博物馆事业面临的困境之一。在调研报告中对提升中小博物馆的业务能力予以特别突出,提出实施中小博物馆振兴计划供有关方面参考。
     
        文章:《博物馆为何缺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
     
        回顾与评论:该文指出,在中国目前活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很少见到博物馆的身影,提出了在遗产保护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众多专业人士的博物馆,完全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大显身手。同时,博物馆也存在修正自身工作方式的必要。
     
        文章:《“诊疗”博物馆展览工程管理》
     
        回顾与评论:目前在博物馆展览工程的实际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讨对指导各地博物馆的展览工程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由此,2005年中国文物报展开了相关的大讨论,多达二、三十篇稿件参与本次讨论,无论是从参加人数还是影响范围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文章:《博物馆能否引进风险管理》
     
        回顾与评论:随着博物馆社会交流辐射面的拓宽,它生存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大,面临的风险增多,而针对众多的自然、社会、人为风险因素,它缺乏统一系统的管理。博物馆能否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经营中的各种不确定性,选择科学、经济、合理的方法来转移、避免、抑制、减少或控制风险,尽可能减少意外事故损失和不利影响,引进“风险管理”理念显得十分必要。

    (2006年1月20日6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