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坚持三贴近是纪念馆宣教工作的灵魂
  • 国博馆藏抗战美术展的思考
  • 对青铜器讲解的几点认识
  • 博物馆能否引进风险管理
  • 在博物馆建设中地方政府所承担的职责——来自南通博物苑一百年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庆典活动的感言
  • 中国博物馆事业百年庆典的意义
  • 八路军抗战史 陈列风格与特点
  • 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语言技能
  • 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迎接十一五 开启博物馆工作新局面——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焦点透视
  • 最新热门    
     
    精神家园让我们共同来守护


        前不久,《中国文物报》刊载了署名为山水、题为《博物馆:背起“载道”的责任》的文章(见《中国文物报》2005年10月21日)。作者在文中“对目前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表示深深的遗憾和忧虑”,要博物馆在“先人的文化符号”“和我们在接受教育前提下建立的知识系统进行有效对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提出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有多大”、博物馆“在当今多元文化碰撞、需要固守并高扬祖宗文化大旗的时代”里的准确定位、博物馆有无阶级性、时代性、国界等一系列“严肃的命题”。要我们“担起它(大概指‘道’),向前走”。
     
        何为“道”?在山水先生的文中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这个概念出现的。作为文化人,笔者对山水先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的忧虑也有着同样的忧虑;作为文博人,对山水先生文中提及的博物馆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展览”时,应负起“保证观众看得懂”的责任则表示理解。然而,对文中所说的要我们博物馆人“背起‘载道’的责任”、“向前走”就不敢苟同。我以为,在“传统文化”教育这个问题上,应该是全社会负责。换言之,我们要一起来守护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目前,“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的现象是有目共睹的。山水先生的文中也列举了“美院学生对祖宗的绘画也是隔膜的”、“一些小学生、中学生不了解齐白石、徐悲鸿,但是却能说出毕加索、马蒂斯”之类的例子。现实中的情况比这还严峻。前不久,有媒体披露某一个国内(乃至国际)知名大学的校长不知道篆字、同是这个知名大学的教授竟将篆书认作是小隶,以至在接待某个重要客人时闹出了使我们以书法大国自居的炎黄子孙足以汗颜的事。有人撰文称此是“书法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