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把服务当作产品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博物馆导入ISO9001国际化标准管理体系初探
  • 讲解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 试论展览形式设计依据和管理要求
  • 民俗博物馆应高度重视宣传与促销
  • 中小博物馆应注重市民博物馆意识的培养
  • 讲解如何缓解博物馆参观瓶颈
  • 精神家园让我们共同来守护
  • 博物馆能否引进风险管理
  • 伟大胜利 展览的内容设计特色
  • 宣教工作也要精心策划
  • 最新热门    
     
    四年筹一展

    设拆迁,集镇和农户拆迁时,大量的旧物或被损坏或被遗弃;第三是平时住户的搬迁、收藏爱好者和收藏品经营者的四处搜求,使民俗文物不断流失或被人秘藏;第四是新的生活方式和新时尚,产生移风易俗,民俗文物被新的物品所替代;此外,民俗文物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历来不是工作重点,一方面它们的历史短、数量大,不能与抢救古代文物的重要性相提并论;另一方面是人们对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风俗变革缺乏认识,没有及时调整文物保护工作的内容;这些都使得晚清至上世纪初期的民俗文物,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们所不经意中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现象是逐渐明显的,已经开始被人们察觉。在三峡地区,现在要想恢复传统民居并不是难事,但要在恢复重修的民居中重现当时的生活环境就不容易了,因为人们只注意了民居的抢救,没有抢救传统的普通家具和陈设。枝江在清代以种植棉花驰名,据旧方志记载,每年秋冬家家织机昼夜不停,生产“楚绵”畅销川东。然而到上世纪80年代,织机竟在枝江绝迹了。我们还注意到周边地区的“民俗村”之类旅游开发景点,其民俗文物有不少因为无法征集到实物,只好制作复制品来替代。
     
        鉴于这种严重的情况,2002年我们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民俗文物的征集工作。但是,由于影视新闻媒体对“古董”价格的炒作,主动性的征集工作,在物品价位上遇到前所未有的难度。价值不大的物品,只要说明是博物馆需要,持有人马上认为“奇货可居”,唱高调要高价。本来是在年度业务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一项抢救工作,但这样一来,我们不得不改变原来的文物征集办法,调整措施。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采取“先急后缓、先精后粗”的征集措施,即先抢救接近消亡的、制作工艺精美的;后征集存世数量多,制作工艺简单的民俗文物。在征集方法上,一是动员基层文保机构和聘请的56位合同制文物保护员,请他们提供所在地的有关信息,同时走访有关社会热心人士和收藏爱好者,向他们了解情况,发动群众效果显著。问安镇文物保护站协助我们征集了125件皮影。该站站长李作华和白洋镇文化站干部宋金宏动员父母捐赠了一批民俗物品。二是定向定点,即选定粮食产区和棉花产区的典型,并以单位的名义直接到具有较高政策水平的离退休干部、教师和职工家中宣传《文物保护法》,协商价位进行征集。问安镇一位退休的老书记,不仅提供了精致的雕花架子床,还亲自到馆里来帮助我们把床安装好。有的准备进城投靠子女的老人,要处理房产和旧物,子女邀请我们及时去挑选物品,农具、生活用品不仅成套,而且价位不高,双方合作愉快。三是抢救补缺。对于急需抢救的物品,先对物主进行了解,如果对方重利轻义,唯利是图,无法进行政策沟通,则改变身份与之协商价格,避免文物流失或被破坏。四是向收藏爱好者征集,挑选他们的民俗藏品。因为与他们友好往来,收藏爱好者胡波、吴绪峰、王斌、毛才十等热心提供信息,捐赠藏品。在后来举办专题展览时,他们还把自己的藏品借给我们,填空补缺,丰富展出。
     
        2004年我们对征集来的民俗文物进行挑选,举办了“枝江民俗文物陈列(筹备)”,作为内部展出。这个不成熟的展览,一经展出,立即产生了社会影响,引起新闻媒体的注意,得到湖北省文物局领导的肯定和大力支持,枝江市政府还拨给用于征集民俗文物的专款。民营企业家黄卫民捐款5000元,支持民俗文物的抢救保护工作。今年上半年,我馆组成专门班子加强民俗文物的抢救保护工作。在征集工作中,当一件件精美罕见的民俗文物运进馆时,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坚定了大家的信心。大家闻讯而动,牺牲休息时间,奔走在野外和村镇。当征集费发生困难时,有的职工主动拿出自己的积蓄来垫付。为了学习织布机的安装,几位女职工向老织工学习到凌晨两点。在征集工作中,对有的征集品,根据有关线索顺藤摸瓜,掌握了更多有价值的资料。例如,我们征集到出自楚文化摇篮沮漳河流域的皮影后,专程请高龄老艺人来馆现场表演,并留下录像资料。还对老艺人进行皮影艺术史料调查,老艺人提供了13个皮影戏剧本的手抄本,专业人员对这个古代“荆州影”的西部分支进行研究,发表了专题论文。经过全馆人员的努力,抢救的民俗文物总数已达2000余件,为举办专题展览、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馆创造了条件。
     
        经过四年的不断努力,今年9月16日,以“过去的日子——枝江民俗生活文化展”为题,反映地方民俗文化的展览正式对外展出,本市主要领导参加了开展仪式。这个展览采用场景复原的陈列方式,依次展出堂屋、大房、小厅、小房、厨房、工具房等5个部分,展出了290件展品,其中有明代读书桌等明清时期到上世纪初期的“寓意”雕花家具、建筑木雕构件、石雕、绣品,还有抢救的生产工具织布机、三人踏水车,反映民间艺术的皮影,反映楚俗好巫道的道教祭祀物品等。讲解工作也作了改进,讲解员参加布展,和专业人员一起查找有关资料,能够了解和讲解有关展品的更多知识。这个展览再现了本地传统民俗生活情景,反映了过去时代人们对生活文化的追求,重要的是通过民间手工艺品,弘扬了劳动者的开拓创新精神和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传统美德。由于传统手工艺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已不多见,展览采取开放式,观众和中小学生在这里可以直接进入展览各个部分,能够“亲密”接触展品,能够对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产生兴趣和共鸣。
     
        展览开展以来,有关新闻媒体给予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断收到社会人士的来电来函,要求提供民俗物品,我们将坚持继续做好民俗文物的抢救征集工作。重要的是展览在周边兄弟馆产生反响,和我们达成对民俗文物征集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共识,一致认为这个工作再不能耽误了。在做好古代文物保护的同时,及时抢救我们身边具有时代感、地方文化特征的民俗文物,抢救优秀的民俗民间文化遗产,是不可忽视的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长远的工作目标。

    (2005年11月4日6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