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把孩子们吸引到博物馆中来
  • 『沂蒙精神』大型展览的超越与创新
  • 伪满皇宫博物院的营销化管理
  • 浅谈博物馆之婴幼儿社会教育
  • 浙江省博物馆建成 浙江古窑址标本中心
  • 民办博物馆调查——东南考察笔记
  • 南通博物苑诞生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中小博物馆展示与开放基本情况调查
  • 中小博物馆的振兴——中国博物馆展示和服务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 英国国立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反思
  • 最新热门    
     
    民族的先锋 不朽的精神—— 民族先锋——中国-党抗日战争英烈展 巡礼

    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7万人,伪军118.7万人。

        中国-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1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亿。

        中国-党在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仅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就伤亡60余万人,其中八路军伤亡34万人,新四军牺牲8万人。

        进入展览的主展厅,重点陈列了26位英烈和4个英雄群体,围绕民族先锋精神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勇赴国难,冲锋在前”,通过左权、彭雪枫、杨靖宇、吉鸿昌、陈翰章、梁鸿钧、节振国、沈尔七和“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等抗日英烈的事迹,反映了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党员坚决听从党的召唤,奔赴抗日前线,不畏强暴,冲锋陷阵,浴血疆场,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坚强意志和为祖国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气概。

        第二部分“坚守气节,宁死不屈”,通过赵尚志、赵一曼、巫恒通、金方昌、郑文道、孙晓梅、陈辉、张森林等英烈和“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英雄群体的抗日斗争事迹,反映了在抗日战争异常险恶的殊死斗争中,中国-党人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铸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许多-党员面临绝境宁死不屈,身陷囹圄毫不动摇,在敌人的刑场上大义凛然、从容就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

        第三部分“群众至上,舍身为民”,通过张思德、李林、赵、陈宗尧和“马石山十勇士”等英烈的事迹,反映了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关心群众疾苦,减轻群众负担,维护群众利益,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当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挺身而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第四部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通过马本斋、张浩、魏拯民,周建屏、白求恩、柯棣华等英烈事迹,反映了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一大批优秀-党员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殚精竭虑,积劳成疾,仍忘我工作,不懈奋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展出的26位英烈和4个英雄群体,是中国-党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成千上万英烈的缩影。为了全面反映中国-党在抗战中牺牲的英烈,在展厅中间丰碑墙的两侧陈列了中国-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1400多名团以上干部烈士名录,在丰碑墙下的展柜里陈列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革命烈士名册,并在丰碑墙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收集到的100余位我党抗日英烈的图像。

        “民族先锋展”突出表现了中国-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和民族先锋作用;阐明了中国-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展示了中国-党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所表现出来的勇赴国难、冲锋在前的英雄主义精神,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关键时刻舍身为民的优秀品质。

        许多观众在参观展览后认为,这个展览与近期在京举办的其他纪念展览不同,很有特色,主题鲜明,烈士事迹感人,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先进性,很有意义。一位叫陈辛火的抗日老战士参观后在《观众留言簿》上写道:“竖起脊梁寰宇钦,中流砥柱倍欢欣,辉煌业绩铭青史,气壮山河报国心”。一位未留名的观众写道:“永恒的精神,不朽的脊梁”。青年学生刘幸观看展览后深有感触地写道:“我终于知道了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巨大含义了。”

      抗战英烈的珍贵文物和文物所折射出的精神成为观众参观的亮点和震撼点

        一件件文物见证着抗战的历史,一件件文物诉说着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一件件文物折射出先辈们不朽的精神。

        “民族先锋展”共展出文物477件,其中有些是国家级珍贵文物,如左权的-、杨靖宇的印章、彭雪枫的钢笔和马褡子、赵一曼的粗瓷大碗、吉鸿昌的毛毯、马本斋的-、白求恩的止血钳、柯棣华的医疗器械、《黄河大合唱》总谱手稿、贺龙佩带的第18集团军证章、胶东民兵英雄马玉璋获得的“-大王”奖章等。还有许多珍贵文物是第一次进京展出,如曾装殓赵尚志遗首的瓷棺、赵的铜像和铜盆、冷云的书箱、节振国刀劈日军的菜刀、巫恒通的印章、魏拯民的怀表、金方昌遇难处的木碑、葛振林的军帽等。

        为了办好这次展览,军事博物馆先后派出17个征集组到全国各地征集文物,跑了13个省、34个县市、16个乡、10个村和90多个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到烈士的出生地、牺牲地和战斗过的地方,追寻到烈士亲属、后代、战友家里,征集到一批文物,搜集到一些图片和资料,充实和丰富了展览内容。

        观众在展厅里,边参观英烈们的珍贵文物,边听解说员讲解那些珍贵的文物和文物中动人的故事。仿佛将人们引领到那同仇敌忾、英勇杀敌的抗日烽火中,使人们眼前展现出那些勇赴国难、冲锋在前、宁死不屈的先烈们的身影!

    ——这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山区实行“大扫荡”。为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转移,左权冒着敌人的炮火,亲率部队阻击敌人。警卫员多次恳请他转移,他说:“只要还有一个人没有突围出去,我决不离开指挥岗位。”他挥着这把-指挥部队突围时,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壮烈牺牲。牺牲时他手里还握着这把-。噩耗传来,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怎么也不相信,直到作战处长把左权的-捧给彭德怀,他默然了,潸然泪下。左权牺牲的消息传到延安,朱德总司令挥泪题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以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这是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的钢笔和马褡子。

        彭雪枫以文武兼备、智勇双全而著称。在戎马倥偬中,他不仅善于打仗,而且勤奋好学,常常手不释卷,经常写文章,总结作战经验,留下许多文章和书信。如《游击部队-工作教程》、《平原游击战争的实际经验》、《论苏德战局》等文章,都是用这支钢笔写成的。彭雪枫十分重视骑兵部队的建设,还把自己的坐骑绰号“火车头”的骏马交给新组建的骑兵团使用。他亲自指导骑兵团的训练,有时把这个马褡子放到马背上,骑马做示范。这支经过彭雪枫训练的骑兵,在淮北平原英勇杀敌,威震敌胆。1941年9月,在西进战役中,彭雪枫不幸中弹壮烈牺牲。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为他题写挽联,赞誉他“功垂祖国”、“泽被江淮”,“是-党人的好榜样”。陈毅万分悲痛,洒泪挥毫:“雄气压陇海,英气断淮河。荣衰何有尽,万众泪滂沱。”成千上万的群众在道路两旁自发为彭雪枫送葬,在几里长的路上,群众设路祭128处,案桌上敬放着一炉香、一碗水、一面镜子,寓意彭雪枫为官清正廉洁,清如水,明如镜。

    ——这是东北抗联第1路军总司令兼-委员杨靖宇的印章。

        1940年初,杨靖宇率部转战于吉林省氵蒙江一带。2月15日,杨靖宇身边只有2名警卫战士。18日,两名警卫战士去找食物,在大东沟附近遇害。日军从他们身上搜出-、钢笔和杨靖宇的印章等物品。敌人判定杨靖宇就在附近,进一步缩小了包围圈。杨靖宇在腿部负伤、连日断粮的情况下,只身与日伪军在林海雪原中周旋5昼夜,陷入重围,手持双枪抗击敌人,于2月23日壮烈牺牲。凶残的日军割下杨靖宇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的肠胃里竟没有一粒粮食,全是树皮、枯草和棉絮,大为震惊,惊叹:中国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

        杨靖宇的这枚印章,后来被敌遗失。1967年6月,吉林省通化兴华镇的两位农民在大荒沟锄地时,拾到了这枚印章,将它交给当地公安部门,后被军事博物馆收藏、陈列。

    ——这是安放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遗首的瓷棺。

        1942年2月,赵尚志牺牲后,残忍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用飞机运到长春(伪满洲国都新京)邀功请赏,后准备焚烧灭迹。长春般若寺的主持炎虚听说后,经与日军交涉,将赵尚志的头颅要来,秘密掩埋在寺庙内。日本投降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和政府多次寻找赵尚志的头颅,均无下落。2004年6月,般若寺修缮围墙时,从北墙下挖出一具无名头骨。后经鉴定这就是抗日名将赵尚志的头颅。2004年6月至9月,就是用这个瓷棺安放赵尚志的遗首的。后又从江西景德镇新做了一个瓷棺,原来的这个瓷棺就由赵尚志的外甥李龙保存起来。当李龙闻讯军事博物馆举办抗日英烈展,他千里迢迢从哈尔滨赶到北京,将瓷棺交给军博展出。

    ——这是节振国刀劈日本兵的菜刀。

        展柜里的这把锈迹斑斑的菜刀,可不是一把普通的菜刀。67年前,担任开滦煤矿工人纠察队大队长的节振国,积极投身于罢工运动。日本宪兵队长带领宪兵去抓捕节振国。节振国临危不惧,手持菜刀接连砍倒日本宪兵伍长和1名宪兵,夺下一把日本战刀杀出险境。从此,节振国“刀劈鬼子兵”的事迹传遍唐山城乡。后来,节振国率领工友参加了-党领导的冀东抗日联军,被任命为工人特务大队大队长。节振国英勇杀敌的事迹传到延安,毛泽东听说后,夸奖道:这是个民族英雄式人物。

    ……

       观众们一边听解说员讲解,一边注目着一件件文物,他们被英烈的文物所吸引,为烈士的精神所感动。一位年过70岁的残疾的老人,听完讲解员的介绍后说,这展览太好了,这些文物和烈士的事迹太感人了,活着的人不应该忘记他们。一位叫史祥的老人带着儿子、孙子一家三代人来看展览,他说,60年前的历史,年轻人知道得太少了,应该教育他们不忘历史,不忘先烈,为祖国奋发图强。一位大学生在《观众留言簿》上写到:“面对革命先烈为我们的付出,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作为一名现代的大学生,我应努力掌握高等知识,将来也为祖国付出和奉献。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先烈的鲜血和生命。”北京培星小学一位8岁的小学生参观展览后,写道:“向英烈学习、致敬,做好革命的接班人。”

    (2005年9月9日3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