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学理论、学业务、练作风安徽省博物馆群教部开展业务大练兵
  • 绘图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运用
  • 东南地区博物馆新思维撮录——如何落实展览、服务 三贴近
  • 博物馆展览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 策应红色旅游兴起 完善革命纪念馆讲解
  • 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 领袖人物纪念大展特点之探析
  • 虢国博物馆完善讲解员管理体系
  • 博物馆的现代化情结
  • 高校博物馆讲解工作初探
  • 最新热门    
     
    东南地区博物馆新思维撮录——如何落实展览、服务 三贴近

    及新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已在一定程度上知识化了。但无锡、苏州、常州曾做的一个调查显示出来的结果却并不令人乐观:尽管社会整体人群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只有不到10%的人常来博物馆,50%的人到过博物馆,40%的人却从没踏进博物馆。即使很多观众来到博物馆,因为看不懂,常一头雾水来,一头雾水走。考虑到这一问题,南京博物院在新馆建设中,利用玉器馆布展中的空位做了“琢玉图”——因为观众看了玉器会考虑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南博新馆建成后,基本陈列也在不断改动,主要是在展柜中增加知识窗,对重要文物展品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的说明,如“釉里红”、“簋”等超出日常生活范畴的专有名词。
     
        上海博物馆的展览设施是8年前投入的,现在,他们对于书画馆的陈列三、四个月更换一次,其他基本陈列二、三年更换部分展品。因为上博的观众以学生、老人居多,他们可能不止一次参观博物馆,不更换基本陈列对这些“回头客”不利。改动体现了“尊重”。
     
        在展示环境上,上世纪70年代自然采光占主导地位,但90年代以后,我国一些新建、改建博物馆主要为人工采光,当前受国际博物馆展示理念和建立节约型博物馆时代潮流的影响,很多博物馆开始注重自然光与人工光的结合,它克服了观众参观久了容易产生的气闷和视觉疲劳现象。如南京博物院在展览中强调人工采光,在大堂、楼梯等人们活动的地方,则以自然光线为主。
     
        2、基本陈列特色鲜明,其中历史类陈列突破了“通史展”框框的束缚
     
        在中国博物馆发祥地南通市,博物馆的发展进入了最佳时期,该地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博物馆城:在这个中等规模的城市,博物馆不仅数量多,门类丰富,有建筑、体育、珠算等各类博物馆20家,而且办馆主体多元,特色突出。投资4000万元的珠算博物馆是环濠河博物馆群中的一座,2004年11月底开馆,占地30亩,博物馆主体建筑6000平方米。在布展设计上尤其注重展览所体现的人文意识,如算盘与天文、民俗的关系,突出文化味,并以电子算盘的形式搞互动,小同学可利用它打比赛,并在屏幕上反映出来,颇具娱乐性。南通纺织博物馆制定了科普展示方案,介绍纺织品在生活中的作用:如对蓝印花布从用途上展示,化纤、棉布、羊毛如何鉴别、正确穿用等。
     
        南京市博物馆为了使展览与南博的相区别,将博物馆的发展紧密融合到城市发展中,其定位为地方综合馆,展示南京古都的历史文化。因为当地汉唐文物缺乏,馆里就不搞通史陈列,而是发挥六朝和明代文物资源的优势,其基本陈列“六朝风采展览”被“南京一日游”列入必看景点之一。“明都南京”展也是发挥馆里的强项之作,此外还搞了“民国文物展”、“六朝墓志”、“古砚”、“古画”展等。目前,馆内3/4的观众来自旅行社。
     
        在调研中,当地文博专家建议,区县级的博物馆应根据自身情况举办乡土民风展览,这是基层博物馆发展的一种思路。
     
        3、临时展览成为展览中最活跃的因素,作为博物馆品位形象的一部分引起了很多博物馆的重视,并且尝到了甜头
     
        面对基本陈列一经布展,短时间内很难更新的问题,很多博物馆把眼光投向了灵活的专题展、临时展。南京博物院2004年举办了40个临时展览及两个专题展览。上海博物馆克服展厅面积小的困难(3个临时展厅共2100平方米,分别为1000、800、300平方米),从1996年10月到现在,共举办60余个展览。
     
        不仅大型博物馆向临时展览要效益,中小型博物馆也勇立潮头。南通博物苑提出了丰富展陈、服务公众的口号,仅2004年就完成了10个临时展览,显示了百年老馆的绰约新姿。
     
        临时展览成为基本陈列的有益补充,不仅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也令博物馆感到欣慰,甚至很多展览展出时在当地刮起了“博物馆热”的旋风。
     
        4、展示元素多样化
     
        很多博物馆不仅在展览上做文章,更注重努力挖掘内部潜力,使展示内容多元化,满足观众的多层面需求。太平天国博物馆所在馆舍瞻园是明代王府,临近秦淮河,该馆利用晚上游人和市民的休闲时光,举行了夜游瞻园的项目,将灯艺、江南民乐与古典园林的美妙夜景融为一体,深受观众欢迎。南京民俗博物馆利用馆舍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的历史底蕴,不断尝试进行各门类民族无形文化遗产的展示宣传,拓展了博物馆的展示手段。

    二、展览尽可能搞经济核算

     
        1、建立“投入-产出”机制和“产品意识”,善于以社会热点为契机推出“产品”
     
        在东南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博物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凫水中认识到,现在做展览,搞管理,不能像过去那样,有多少钱办多大事,而是要树立产品意识,建立恰当的“投入-产出”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则,才能主动掌握话语权,把文物资源真正变成社会资源,盘活博物馆。如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与上海东方电视台联合推出中国革命之路万里行活动即“中国-党创建史”大型流动展,在7省1市有3万多人参观了展览。巡展过程中,他们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所有投入(宣传、差旅)都打入成本,盈亏共担,结果多数展览还是赚钱的。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博物馆采取了与当代著名画家联合办展的形式(有的为画家出钱)。展览图录由馆方出资,仅花费10多万元,而参展画家每位捐出一幅作品。每个展览办下来,馆方可收十几张画,每年几个这样的展览办下来,就把博物馆搞得热热闹闹。
     
        2004年7月4日,20片甲骨在上海拍出了4800万元的天价。南京博物院是国内收藏甲骨最多的博物馆之一,他们闻讯后,经过几天的紧张筹备,在这个“甲骨效应期”里,7月10日推出了院藏甲骨文珍品展,观者踊跃。
     
        2、社会效益追求“雪球效应”
     
        举办展览尤其是-性、政策性展览与社会性的大活动相结合,获得相关上级单位的支持,将会取得极佳的综合效益。南京市把博物馆的展览展示活动纳入到全市重点活动中去,如南京市文化艺术节是经贸洽谈会期间由市政府主办的,南京的博物馆人就把展览运作为艺术节的组成部分,从而经费和宣传得到保证,新闻自动找上门来,社会效益显著,而且促进了市民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同时他们还与当地电台合作,制作了“文博5分钟”的节目,介绍南京的文物和博物馆,通过开播前的大肆宣传,社会影响力扩大了,安徽古井贡集团等企业主动上门表示赞助。
     
        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也注重结合重大纪念活动举办-性展览,经费由主办单位下拨,如宣传部、党史办、市政府等,纪念馆在办展过程中不仅宣传了自己,扩大了影响,而且锻炼了队伍。他们举办的党风廉政教育展,由纪委下发有关参观通知,政府机关、党员干部参观踊跃,社会效益良好。2004年小平同志百年诞辰之际,他们利用馆里文物,举办了小平纪念展,出版了相关书籍。这些专题展览在经费上有保证,一年可举办二、三个,年参观人数达25万人次。正是利用这样的办展模式,很多博物馆步入了“参与的社会活动大——社会影响大——观众多——博物馆影响大”的良性循环局面。


    (执笔  崔波)(上)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