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消除文化屏障 构建和谐社会——纪念5.18国际博物馆日
  • 千奇百怪的博物馆
  • 5·18国际博物馆日随想
  • 近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
  • 浅谈革命纪念馆如何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 把展览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秦俑精品巡回展启示录
  • 国家博物馆发挥优势为青少年服务
  • 2005年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 中国博物馆事业当前问题与发展瓶颈
  • 『福建戏曲大观』陈列的闽台情结
  • 最新热门    
     
    中国北方第一座蒙古族生态博物馆

    p;  3、生态园区地理区划属古北界,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所生存动物以适应干旱荒漠草原和荒漠生态环境为特征,其中主要兽类有跳鼠、兔尾鼠、黄羊、盘羊、蒙古野驴、狐、狼,獾猞猁等,主要鸟类有苍鹰、秃鹫、戴胜、毛腿沙鸡、燕子、蒙古百灵、鸿雁等,由于原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近几年野生动物及飞禽时常出没,黄羊、蒙古野驴有时成群结队出没园区,最近几年政府严禁狩猎活动,野生动物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同时政府鼓励牧民善养野生动物。
    文化遗址保护

        1、园区内的敖伦苏木古城是历史上有名的古代赵王城,1999年12月被国家文物部门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重要的古城遗址是由生态博物馆负责保护的。
     
        2、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及包头市文物部门对该城进行多次科考和普查。1997年—2003年内蒙科考队与意大利科研人员对古城进行了为期20天的科考,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出了保护意见,认为该古城是目前我国元代遗址中保护得最完好的遗址之一,有较高的科研价值,文化底蕴极其厚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3、1997年为了加强对古城自然环境的保护,争取国家资金12万元,对古城周边50米范围进行整体围栏保护,占地几万亩,并严禁放牧,同时建保护所1处,并常年派专职保护员,强化了文物保护“四有”工作的开展,2000年又和园区牧民斯日古楞签订了联防保护责任状,加强了联防工作。2002年又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80万元,包头市政府的配套资金15万元,地方政府的20万元,在古城修筑了高4米、长750米的防洪大坝,该大坝可抵御百年不遇洪水的冲击。
    人文环境保护
     
        1、今天这里的人们仍传承着祖先遗留下来的自然经济生活方式,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谱写游牧民族的历史,用智慧传承着一代又一代游牧民族的文化。即使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他们的饮食文化仍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青睐,人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品尝它,感叹其美味,探索其奥秘。凡到过这里的游客,都认为蒙古族饮食文化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趣味性、科研性和观赏性。
     
        另外牧民手工制作的羊毛毡冬暖夏凉,四季皆用,既防潮又保温,如今城里很多人仍然在使用,蒙古包的主要原材料就是牧民手工制作的毡子和手搓毛绳。今天只要来到内蒙古,人们都可以看那一座座如同大雁般飞落的蒙古包群。
     
        2、敖包那达慕是生态园区一年一度最盛大的集文化、旅游、饮食等为一体的综合民俗活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25年,当年成吉思汗征服了花刺子模后,为庆祝胜利而在布苏哈齐海举行那达慕,而今的那达慕仍然以祭祀为主,但更多的则代表了人们向往美好的明天。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人们成群结队身着节日盛装,拥向敖包祭奠先祖,晚上点燃篝火载歌载舞,同时还要举行民族体育三项比赛(赛马、摔跤、射箭)。对他们来说,草原文化是他们的骄傲也是他们民族精神之所在。今天他们仍然传承着草原民族所特有的文化。
     
        3、生态博物馆购置了一辆文化大篷车,加强文化交流。这里的大人小孩都可以用自己的母语来歌唱,用歌声来述说自己的情感,他们深深感激祖先的恩德,他们从来不埋怨什么。文化大篷车里可以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到民族的历史,各种神话、史诗、音乐、舞蹈、礼仪、节日、民族体育活动及婚丧嫁娶都被编辑成资料在大篷车里展现,大篷车可以流动地把这些历史向人们传递,同时也可以把四方游客接送到生态园区,亲临那里的一切。同时举办民俗文化展览、文化艺术展演,利用文化车灵活的手段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
     
        4、为了防止民间艺术和珍贵濒危文化的失传,生态园区加强搜集、整理、编辑工作,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普查、确认、登记、立档,建立了档案卡,实行动态管理,采用录音录像的方式进行分类整理。信息中心主要是对一些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民间文艺、节庆、游艺、游戏进行保护。同时信息中心以后打算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网络联网,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享受全国的文化信息资源,在保护好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了解全国乃至全人类的文化精髓,对今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生态博物馆的定义


         生态博物馆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统一的定义,人们在实践中对它提出一些类似定义的描述。

      1980年生态博物馆创始人乔治·亨利·理维埃的定义

      “生态博物馆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和当地居民共同设想,共同修建,共同经营管理的一种工具。公共机构的参与是通过有关专家、设施及设施机构所提供的资源来实现的;当地人民的参与则靠他们的志向、知识和个人的途径。

      生态博物馆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当地居民为发现自己的形象观察自己,寻找对该博物馆所处的土地及其先民的解释,这些不是以时间就是以代与代之间的持续为限的。生态博物馆是一面当地人民用来向参观者展示以便能更好地被人了解,使其行业、风俗习惯和特性能够被人尊重的镜子。
     
      生态博物馆是人类和自然的一种表现。它将人类置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之中,它用野生、原始来描绘自然,但又被传统的和工业化的社会按照其自身的设想加以改造。
     
      生态博物馆是时间的一种表现,在其覆盖的时间范围内,各种各样的解释可以追回到人类出现以前,可以追溯史前及有人类生活最终至出现现代人的历史进程。它还可以产生对自然界一连串的追忆,而对于得出的结论,对在这些结论上进行报告和进行批判分析的作用却没有丝毫的矫饰。
     
      生态博物馆是对空间——可以在里面停留或游览的特殊空间的一种解释。
     
      就其为研究本地区居民过去和现在及其周围环境提供资料,促使本领域专门人才的培训,以及与外界的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来说,生态博物馆也是一所实验室。
     
      就其有助于保存和发展自然的和人的文化生存而言,它还是一个资源保护中心。就其在人类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中涉及到了人和鼓励人们更清醒地掌握自己未来而言,生态博物馆又是一座学校。
     
      这个实验室、资源保护中心和学校是以共同的原则为基础的。以其名字而存在的文化将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为人们所了解,它们关系到培养人类的尊严和艺术表现形式,不管这些文化来源于哪一个人的阶层。生态博物馆的差异很大,故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从这个标本到另一个标本也极不相同。这种组合不是自我封闭的;它又接受又给予。”
     
      1981年法国政府颁布的官方定义
     
      “生态博物馆是一个文化机构,这个机构以一种永久的方式,在一块特定的土地上,伴随着人们的参与,保证研究、保护和陈列的功能,强调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整体,以展现其有代表性的某个领域及继承下来的生活方式。”

      1985年国际博协自然历史博物馆委员会的定义
     
      “生态博物馆是这样一个机构,通过科学的、教育的或者一般来说的文化的方式,来管理、研究和开发一个特定社区的包括整个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整个传统。因而这种生态博物馆是公众参与社区规划和发展的一个工具。因而生态博物馆在管理上使用所有手段和方法来准许公众的一种自由和负责的态度来理解、批评和征服它面对的问题。本质上,生态博物馆为了达到其意愿的变化,使用工艺品、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具体的环境作为它的表现手段。”
     
      国际博协自然历史博物馆委员会主席科吉尔·恩格斯托姆描述
     
      1、多学科性。与传统博物馆按一个学科划分博物馆不同。
     
      2、地区性。不是指行政地区,而是由文化传统、自然传统和经济生活的融合体。如一个矿区、河谷、村镇。

      3、开阔性。不局限于建筑。
     
      4、协调性。和当地居民协调起来,反映他们开拓记载和介绍自己历史的愿望,不是简单的兴趣研究中心。
     
      1988年勒内·里瓦德提出与传统博物馆对比公式
     
      传统博物馆:建筑+收藏+专家+观众
     
      生态博物馆:地域+传统+记忆+居民
     
      2002年苏东海对生态博物馆特征的描述
     
      “生态博物馆是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形遗产、无形遗产进行整体保护、原地保护和居民自己保护,从而使人与物、与环境处于固有的生态关系中并和谐地向前发展的一种博物馆新理念和新方法。”

          (摘自苏东海《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述略及中国的实践》)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