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消除文化屏障 构建和谐社会——纪念5.18国际博物馆日
  • 千奇百怪的博物馆
  • 5·18国际博物馆日随想
  • 近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
  • 浅谈革命纪念馆如何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 把展览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秦俑精品巡回展启示录
  • 国家博物馆发挥优势为青少年服务
  • 2005年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 中国北方第一座蒙古族生态博物馆
  • 『福建戏曲大观』陈列的闽台情结
  • 最新热门    
     
    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及『1+10工程』

    设课题小组,课题小组直接隶属于文物处,承担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几个试点地的实地调查、专题研究和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在生态博物馆实施过程中突出课题小组的专家指导作用,保证了生态博物馆建设的科学性、专业性。

        2、各级领导形成共识。在项目启动前做充分地宣传与动员工作,使试点项目所在地市、县、乡和村四级组织与自治区文化厅在项目建设意义、目标、选点、管理机制和投资组合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形成共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试点所在地的市、县、乡政府主管部门有专人负责,协调好所涉及部门的各种关系,层层落实,齐心协力办好生态博物馆。

        3、将正在建设的广西民族博物馆与未来在全区陆续建设的民族生态博物馆结成“联合体”,共同承担起政府实施民族传统文化和其他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承与展示任务。建成后的各个民族生态博物馆与广西民族博物馆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互动与延伸关系:以广西民族博物馆工作站的形式,使各生态博物馆成为广西民族博物馆对各个民族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研究、搜集文化遗存和扩张研究成果利用的基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两者间编织信息网络和可视界面,使各生态博物馆借助广西民族博物馆这更宽阔的平台,延伸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不受地域与时空局限,扩大受众面;以行政调控为两者建立起全方位的资源平台,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资源价值和利用率。

        4、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和管理的新形式。如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充分利用原有的位于县城的三江侗族博物馆完善的馆舍,作为生态博物馆的展示中心和信息资料中心,另划长达15公里、含9个侗族村寨的苗江上游流域为生态博物馆保护范围,在管理形式上采取“馆村结合,馆村互动”的模式,保护范围大,管理模式新颖,是目前国内生态博物馆建设中的独有类型。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试点工作以不同的角度切入,在建设模式上作不同的探索,使三个项目既有共性又各具个性,为今后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的推进探寻更多的参考经验。目前,“广西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先后开放。但是,这是真正意义的开始——这也是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最大不同,尤其在中国,传统的博物馆万事开头难,生态博物馆则“难”在后面。因为没有任何一项原本是文化概念的事业其内涵与外延如此地复杂和宽泛,所涉及的社会问题那么多,与一个地区、一个范围内的村落民众的生活改观和社会发展结合那么紧密;也没有任何一项动员民众参与的文化事业在进行过程中将面临那么多观念上、行为上和利益上的冲突,以及对这些冲突正确引导和处理的艰巨性。然而,这个“开头”的意义将是极其深远的。

    试点和影响

        广西白裤瑶、侗族、壮族三个民族生态博物馆的相继建成,在客观上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与和谐发展产生独特作用。

        1、从实践的效果看,它确实为保护和保持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妥善地处理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鱼儿离不开水”的关系,使民族文化更深地植根于肥沃的生活土壤之中,得以生机勃勃地发展与延续。

        2、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为专家学者深入了解、研究和挖掘各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一个活态的基地。三个民族生态博物馆以建成为白裤瑶、侗族、壮族资料信息中心与研究中心为目标,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通过生态博物馆这种形式得以搜集、保护、展示,受到了国内外民族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社会学家、文化学家、民俗学家等科学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和热烈欢迎,一批批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将陆续出现;生态博物馆同时还将成为各人文学科研究人才的培养基地,一批批人文研究人才将在这里得到锻炼和成长;生态博物馆也必将促进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扩大广西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上产生不同的作用。

        3、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和谐发展所发生的作用已初显作用。

        三个试点生态博物馆的建设,给当地政府与文化部门在如何更好地、主动地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并使其在民族地区经济逐步协调发展方面提供了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如南丹县人民政府以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建设为契机,调整项目、整合资源,以2500万元的县乡公路、150万元的乡村公路和60万元饮水工程,以及将改造400多户村民用厕的国际援助项目集中,全力解决白裤瑶民族同胞盼望近60年的交通、饮水等一系列重大生存与发展障碍问题。生态博物馆还给当地的旅游增添了一朵“奇葩”,并在文化旅游中独具吸引力。在落后、贫困地区兴起并专题化的旅游经济活动,对改变农村的经济结构,拉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文明素质,以及村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提高等,都充分地显示着生态博物馆以其科学的保护与传承理念,引导着相对贫困的农村在寻求更理想的脱贫致富之路、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项试点所带来的启示与拉动已经超越了文化保护的范围。

        4、广西三个生态博物馆的试点工作一开始就不仅得到相关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还获得具体的支持——中国南机集团、广西电信南宁公司给予了靖西、南丹两个项目合计近百万元的建设赞助,中央及全国各地的媒体也大量报道了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试点项目的情况;将启动的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1+10工程”还在规划,已被许多机构和企业关注,有望获得更广泛的支持与帮助。

        近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充满了艰难和曲折,但更充满了使命、信心和激励——来自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社会各种方式的声援、支持与资助:包括项目所在村寨少数民族同胞在内全体参与者的共识、合作、智慧与满怀理想主义的献身忘我工作。

    “1+10工程”: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的未来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广西文化厅将拓展生态博物馆建设思路与模式,吸取国内外生态博物馆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开拓进取,闯出新路,在继续建设好已建成的三座生态博物馆的同时,从地域、民族及影响力、辐射力、效益、研究课题等方面考虑,新建约七至八座各具特色的民族生态博物馆,与试点的三座生态博物馆构成“1十10工程”概念中的“10”;这些生态博物馆作为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工作站和研究基地,在业务和事业发展上与广西民族博物馆联为整体,广西民族博物馆是“1十10工程”概念中的“1”,发挥“龙头”地位和作用。这项“工程”不仅设置了广西在“十一·五”期间两大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广西民族博物馆与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群互动互益的格局,还表达了广西民族文化保护工作者对广西民族文化保护时不我待、须以一当十的迫切感受和创新开拓。

     “十一·五”期间广西拟建设的民族生态博物馆项目:
     1、桂东贺州市莲塘镇客家围屋生态博物馆
     2、桂中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生态博物馆
     3、桂北灵川县灵田乡长岗岭村汉族生态博物馆
     4、桂南东兴京族三岛生态博物馆
     5、桂北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
     6、桂西那坡达文黑衣壮生态博物馆
     7、桂中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生态博物馆
     8、桂西北毛南族、仫佬族生态博物馆

        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1+10工程”,几乎囊括了广西具有特色文化的各个民族,无论是民族、地域,还是建设模式都将各具亮点。由于有贵州省的丰富经验借鉴,有“本土化”的三个试点项目工作实践的指导,更有日益关注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事业发展的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和各个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有各级政府、民族同胞与社会有识之士的全力参与,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项有着深远社会意义的事业最终一定能够实现!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