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做时代忠实的记录者——记南京博物院近年来的文物征集工作
  • 千奇百怪的博物馆
  • 5·18国际博物馆日随想
  • 近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
  • 浅谈革命纪念馆如何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 把展览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秦俑精品巡回展启示录
  • 国家博物馆发挥优势为青少年服务
  • 2005年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 中国北方第一座蒙古族生态博物馆
  • 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及『1+10工程』
  • 最新热门    
     
    第六届(2003—200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参评展览扫描

    奖、最佳服务奖、最受观众欢迎奖、最佳综合效益奖等10个单项奖及提名奖。今年各地参评项目名额由每省4个增加到5个。

        本届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办法》要求和规定的程序进行。评委为15位。2位是自然评委,分别来自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博物馆学会,其余13位评委和3位后备评委名单在初评、终评前一周分别从专家库中各抽取一次。在首批公布的62位入库专家名单的基础上,今年的专家名单(名单已在《中国文物报》和中国文物信息网上公布)增补为103位,代表性更为广泛。4月12日,评选活动办公室在国家文物局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从评委专家库中抽出“2003-200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委员会初评专家评委”。4月23—24日,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初评会在北京举行。24日下午,经评审专家投票表决,25个参评项目入围终评,角逐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5月15-17日评选活动办公室将组织规模较大的终评会议,届时将邀请各参评单位现场演讲、展示,5月17日下午评选结束后直接宣布评选结果。

        从申报情况来看,本届评选活动的规模超过了往届。第四届参评项目为44个,第五届参评项目为59个,参评博物馆为57家,而本届参评项目为75个,参评博物馆或单位为73家,分布于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中央级博物馆7家、省级博物馆(单位)24家、地市级博物馆(单位)32家、县级博物馆8家。参评博物馆(单位)类型多样,有历史类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自然科技类博物馆、人物、革命纪念馆,还包括北京市文物局、承德市文物局等行政主管单位;参评博物馆性质多样,除了占多数的文博系统内的国有博物馆外、还包括行业博物馆、高校博物馆、企业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以展示无形文化遗产为主的新型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也参加了这次评选。与往届相比,本次参评的博物馆(单位)数量更多,范围更广,类型更丰富,因此更具行业代表性。

    题材丰富,红色序列引人注目

        参评展览的题材可谓丰富多样,涉及历史、艺术、人物、自然科学、时事、军事等。每个大类又可细分出不同的学科,如自然科学还可分出生物、天文、地质、机械等门类,历史题材中有反映古代史的,也有反映近现代史的,有反映某一时期历史面貌的,也有反映某一历史事件的。人物题材中有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任弼时,文化名人鲁迅,还有一个特殊的历史人物——末代皇帝溥仪。除单个人物外,有的展览聚焦于某些特定人群,如鄂温克族、温州人、华侨华人、万年前的桂林人,以人为线索,把历史串联起来。历史和艺术类展览大都以文物(展品)的精美取胜,有的展示专题文物(或纪念品、艺术品),如陶瓷、金银器、石刻、长城、彩绘兵马俑、毛主席像章、宫廷钟表、钱币、绘画等,有的综合展示某一地域、某一陵墓、某一时期或某次考古发掘的各种文物(展品),如“承德避暑山庄300年特展”。有的展览直接以“文化”命名,如船文化、丝绸文化、酒文化、水乡文化、草原文化等。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对题材的分类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实际上在展览中各类题材往往相互交融、渗透。如内蒙古乌海市文物站选送的展览“山河回声——乌海市文物精华陈列”,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交融,在介绍当地历史沿革、民俗文化的同时还介绍了该地区远古以来的地质变迁。在75个选送的项目中,历史和艺术题材的展览约占67%,随后依次是人物(或某一特定群体)题材、自然科学题材、文化类题材。直接取材于当今社会生活的题材所占比例最小。在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技术馆的“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篇——大自然的警示与展示”,该展览紧扣时代主题,围绕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揭开了宣传、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大幕,一时成为引人关注的一件大事。

        各类题材中,以反映现、当代革命战争史为主线的“红色”序列题材占了较大比例,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人民革命战争馆陈列”、西柏坡纪念馆的“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河北涉县一二九师陈列馆的“我们在太行山上陈列”、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辽沈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的“大型艺术景观——红岩村启示录”等,这些选题适应了现时继承优良传统,建设先进文化活动的开展及“红色旅游”的兴起,也是社会现象在博物馆的直接反映。

        选题是展览策划的一个重要内容。选题时既要审时度势,又要进行深入研究和理性思考,同时结合博物馆自身的特色与条件。初评中,有的评审专家把选题的信息量及对文化的提炼程度放到很重要的位置。“博物馆要提炼文化,而非简单地罗列文化”,一位评审专家说。

        有的展览对文化的提炼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如云南民族博物馆的“人类的记忆——云南民族古籍文化遗产展”、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汉字春秋——宝鸡出土文物与汉字文化”。此外,杭州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的“江南水乡文化陈列”、华侨博物院的“华侨华人”、温州博物馆的“温州人”在这方面也达到一定高度。

    展示主体多元化,注重特色与个性

        从参评的展览来看,展示主体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以展示文物(展品)为主、以展示人物为主、以展示事实为主、以展示无形文化遗产为主、以展示某一主题为主。

        展览也是一种表达和表现的方式。要展示什么?是展览内容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以展示文物为主的展览大多以文物(展品)精美,有“看头”取胜,其内容设计就是围绕“文物(展品)”做文章,展示文物(展品)看得见的形态和看不见的内涵。这时设计人员对文物(展品)的理解显得很重要。参评的很多展览在展示时注重表现文物(展品)特性,譬如故宫博物院“钟表馆陈列”展示的宫廷钟表,就特别强调要体现皇家的华美风格。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岩石矿物宝石陈列”则突出地学特点,还原标本原生产状,营造自然氛围,突出真实性和科学性。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溢彩流光——陕西出土秦金银器”突出金银器的珠光宝气和华贵特质。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陈列”,看点在于墓主“辛追”,该馆用高科技手段复原了辛追生前的模样,突出故事性和传奇性,增强了展览的吸引力。上海博物馆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将展品锁定于中国书画艺术最辉煌时期的优秀作品。有的展览更注重文物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可谓是“有思想地选择文物”,如北京市文物局选送的展览“京华珍宝耀雅典——北京文物精品赴希腊展出归来汇报展”注重展示最能代表北京文化“开放、兼容、进取”特点的文物。也有的展览只是把文物简单地归类、堆砌,缺乏对其特性和文化内涵的展示和揭示。评审中有评委提出有的文物观赏性并不强,如碑刻、钱币,要使展览具有可看性确有难度。
     
        以展示人物为主的展览在介绍人物生平事迹的同时注重展示人物个性,或突出人物在某一时期内的生活,在编排上往往采用编年体和专题相结合的方式。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为了表现毛泽东书法家和诗人的特质,特意展出毛泽东书法诗词作品。绍兴鲁迅纪念馆的“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在全面反映鲁迅生平的同时重点反映鲁迅与绍兴深厚的渊源关系,将鲜明的绍兴地域特色和鲁迅青少年时期作为陈列的重点。

        以展示事实为主的展览包括反映一段史实,如,河北井陉矿区委宣传部的“井陉矿区万人坑苦难历史陈列展览”;反映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如抗美援朝纪念馆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陈列”。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的“田园洞发掘成果展”,展示新近的考古发掘成果。中国古动物馆的“中生代的空中霸主——世界首个翼龙胚胎化石特展”,展示最新的发现和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集安市文物局选送的“高句丽历史文物展”、西宁市博物馆的“西宁古城变迁展”、济宁市博物馆的“济宁千秋”等则展示了地域风貌。这些展览中很多特色鲜明。

        以展示无形文化遗产为主的展览如中国昆曲博物馆的“中国昆曲博物馆陈列”,展示活的、动态的文物——昆曲。博物馆如何收藏和展示无形文化遗产是当今面临的新课题。这个展览因对博物馆在表现无形文化遗产方面具有启示意义而入围终评。

        以展示主题为主的展览在国外也是一种前沿的展览理念。这种展览有着鲜明的“主题先行”特色,相对于一般的展览来说操作难度更大。一般展览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我有什么文物(展品)?我想展示和表现什么?”,而主题展览面对的主要问题则是“我想要表现和展示什么主题?需要整合哪些文物(展品)来表现这一主题”,这时候主题的策划和提炼显得十分重要,在主题的指导下,工作人员不但要“有思想地选择文物”,还要“有思想地组织文物”,因此这种展览对博物馆的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参评项目中可以看出,在有意无意之间,有的博物馆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如各种以“文化”命名的展览。尽管有的展览还存在主题不够鲜明,准确,主题的归纳流于表面化等问题,但这种探索和实践的趋势是可喜的。

        在展览内容的编排上,有的展览采用全景式手法,如北京皇城艺术馆的“皇城风情展”,从皇城的建筑规制、祭祀宗教、服装服饰、衙署御库、皇城水系、皇城拱卫、贡品文化、今日皇城等九个部分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皇城风貌。为了与之配套,主办方还举办了两个带有延伸性的附属展览,“明清家具文化展”和“明清观赏鸽文化展”;有的展览在角度的选择上独具匠心,如“古代希腊:人与神”从人与神关系的角度揭示了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更多展览在展示上各有侧重,或侧重表现地域特色,或侧重表现民族特性,或侧重表现人物个性,或侧重表现时代特征。
     
        在叙述风格上,有的展览注重以“情”动人,如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馆的“从皇帝到公民——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有的注重叙述的客观性,如抗美援朝纪念馆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陈列”;有的注重故事性和传奇性,如内蒙古鄂温克博物馆的“兴安骄子——鄂温克族历史与风俗陈列”;有的则追求简约的风格。

    综合运用艺术、科技手段、景观、场景设计较为普遍

        提高展示手段的科技含量是现今的一大趋势,仅仅是声、光、电的运用已经不能满足某些展览的需要,更高级的技术和器械装置正在被运用。在参评项目中出现了一些“高、新、尖”的展品或辅助展品。如动感四维影院、高分子硅胶人像复原等。同时,一些传统的,艺术的手法也得到恰当运用。如在设计中汲取民俗元素、运用绘画雕塑等艺术品、利用图表、艺术地组合与搭配文物(展品)、制作模型等。如在“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纪念馆)展览中设计的“电报长廊”,“苏州市工艺美术精品珍品展”(苏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设计的“工艺美术大师长廊”,“柳湾墓地陈列”(青海省博物馆、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设计的“彩陶墙”,“钟表馆陈列”(故宫博物院)将钟表组合成景观……这些艺术的设计成了展览中的点睛之笔。也有的展览根据展品特点,在形式设计上刻意去除现代科技成分,突出展品的内在意韵。如南京市博物馆的“俄罗斯艺术精品——雅罗斯拉夫艺术博物馆馆藏油画与雕塑文物展”在形式设计上讲究简洁、高雅,以衬托展品的精彩。评审专家们认为展览并非一定要运用声、光、电的现代化展示手段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综合运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和雕塑、绘画、音乐等艺术手段制作景观或场景的手法在参评项目中较为普遍。如“田园洞发掘成果展”(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制作了一个正在发掘中的田园洞模型;“我们在太行山上”(河北涉县一二九师陈列馆)制作了刘邓研究作战方案等场景;“兴安骄子——鄂温克族历史与风俗陈列”(内蒙古鄂温克博物馆)设置了森林、畜牧生态复原景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辽沈战役纪念馆)制作的“攻克锦州”全景画馆;重庆红岩纪念馆制作的大型艺术景观“红岩村启示录”等。针对这一现象,评审专家认为,作为博物馆的展览,还是应该以“物”为主,适当配以景观和场景可增添生气,但景观、场景并不能,也不应完全代替展品。

        有的展览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注重展厅空间设计与馆舍建筑的协调,注重展品陈列的韵律和节奏。值得注意的是,参评项目中出现了两种突破常规的做法。南京博物院的“泗水王陵考古展”将大量处于实验室保护状态的漆木器展示在观众面前。甘肃省钱币博物馆在“钱币精品展”上采用国际上先进的“零”距离展示方法。种种不同的展示理念表明,在形式设计方面工作人员的理解正在不断深化和丰富。

        此外,参评项目在展示上注重增强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和体验性。自贡恐龙博物馆的“神奇的侏罗纪恐龙”、“恐龙再现”厅展示了恐龙从沉睡到站起来的全过程。“中国煤炭博物馆基本陈列”通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远古时代的生物现象等特技场景使观众不但获得感官上的感受,还能体会震动、坠落、雨雪、光电等感觉。“中国昆曲博物馆陈列”、“苏州市工艺美术精品珍品展”、“中国丝绸文化陈列”等展览设有现场表演、动手制作等项目。
     
        联系到当前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现状,一位评审专家提出应注意两个不良趋向。一是盲目攀比,不顾实际地追求高投入、大制作;二是设计制作手法雷同,单一化、模式化。

    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

        在参评项目中,“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已经成为普遍的自觉意识,体现在展览的内容设计、展示方式、社会服务等各方面。譬如为了调动观众的兴趣和情绪,设计一些互动的,参与性强的,带有体验性质的项目;考虑到参观者的安全,给展品加装了安全保护装置;针对不同层次观众的需要,推出不同的讲解方式;完善服务措施,设置休息的椅凳。此外,观众的接受能力、审美情趣、视觉习惯等因素在一些展览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和体现。有的展览在社会服务方面开始具有国际意识。如烟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的“张裕酒文化博物馆陈列”的展览说明采用中英文对照,语音解说采用多语种系统。

    馆际合作趋势明显,整合文物资源优势突出

        馆际合作,能够整合文物资源,优势互补,形成规模效应。一些博物馆在合作举办展览方面取得了明显效益。参评项目中出现了各种层次的馆际合作。如“京华珍宝耀雅典——北京文物精品赴希腊展出归来汇报展”为北京地区各文博单位合作,“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为上博、故宫、辽博三大馆合作;“魅力洛阳·河洛地区文物考古成果精华展”为河洛地区文博单位合作;广东省博物馆的“珠联璧合——泛珠三角文物精华展”更是聚合了泛珠三角区域11个省区18家博物馆的文物精品。
     
        国际化的馆际合作也值得关注。如“古代希腊:人与神”、“俄罗斯艺术精品——雅罗斯拉夫艺术博物馆馆藏油画与雕塑文物展”、广州艺术博物院的“18—19世纪羊城风物——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藏广州外销画展”均为国内博物馆引入文物,自己设计、制作后举办的展览。我国博物馆藏品缺乏国际性,引入国外文物,有益于开阔国内观众的文化视野。

    展览社会效应明显

        总的来说,参评项目社会效应都很明显。有的在当地产生了较强反响,有的更是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超出了博物馆行业的范畴。如国家博物馆的“古代希腊:人与神”,是希腊文物首次在中国展出,又正值雅典奥运会期间,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中希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上海博物馆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博物馆制造的“文化事件”。“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篇——大自然的警示与展示”、“世纪伟人邓小平——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展览”也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

        不少展览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展览观众人次的统计来看,观众人次上百万的约占5.6%、上十万的约占45%、上万的约占42%,其中还包括一些展期较短的临时展览。
                                                                                                                    (执笔:李艳   张晨   李文昌  李让)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