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陈燮君谈上博精神与博物馆管理
  • 高扬抗美援朝精神 展示先进文化
  • 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 基层博物馆举办文博培训的社会意义
  • 杭州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的展示策划
  • 以激情追寻理想——青岛市博物馆2004年陈列展览探析
  • 向新的高度迈进——中国丝绸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造纪实
  • 陈浩博物馆要最大限度为时代进步服务(上)
  • 凯旋法兰西——赴法『中国文化年』文物展览汇报展小记
  • 登高方望远——记南京博物院陈列艺术研究所的成立与发展
  • 最新热门    
     
    博物馆物论(下)

    程之中的。   
     
        从另外一个层面说,博物馆物的社会价值又是一种关系范畴。社会是价值的主体,包括政府、群体和个人,而博物馆物则是价值客体。博物馆物作为价值客体,它的价值要为价值主体所认识、所需要才能实现。价值的实现首先决定于社会主体有这种价值需要并认为这个价值客体能满足这种需要。价值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社会需要的程度。有的博物馆物的价值有普遍意义,其价值实现的程度就大一些;有的博物馆物的价值只有专门意义,其价值实现只决定于专门需要的价值主体。例如甲骨文研究的先驱王懿荣的纪念馆,它的价值只有在专门的主体群中得以实现。价值主体的需要具有决定性意义。西方一些价值论者也强调价值主体的决定性。捷克学者弗·布罗日克在《价值与评价》中写道:“价值的性质和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价值关系主体的情况,而不是客体所决定的。”虽然价值的实现是决定于价值主体,但价值客体也并非完全被动的,它可以也应该不断改善自己以适应和满足价值主体的需要并为价值主体所认识。所谓“三贴近”就是贴近价值主体的需要。为此博物馆做了种种努力促进价值主体对博物馆价值的了解,博物馆价值逐渐为社会所认识,这就是作为价值客体的主观能动的一面。社会价值主体有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需要,博物馆的物不仅要满足价值主体的需要而且要提升它的需要。博物馆不应去满足假恶丑的需要,博物馆物的本体价值是真善美,博物馆是通过教育、教化功能实现其真善美的本体价值的,所以博物馆是科学的殿堂、道德的殿堂和美的殿堂,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高尚的地方。如果博物馆背离了博物馆物本体真善美的价值而扭曲自己以迎合社会虚假的、鄙俗的、丑恶的需要,那博物馆的价值就变质了。如“文革”中有的博物馆随意编造历史、随意改造文物以适应-斗争需要,从而获得价值主体的重视,这就是一种对博物馆价值本性的违背。这种价值扭曲就是以对物的扭曲与伪造为基础的。博物馆物的价值既是一种本体范畴又是一种关系范畴,这就是博物馆物的价值的特殊性所在。   
     
        六、博物馆物的发展观   
        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像博物馆这样保存自然与人类历史的足迹,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永续不断。正是为此,国际博协博物馆的定义中写上了“永久性机构”的属性。博物馆永久性存在的根据在于博物馆物的永久存在及物的持续发展的需要。博物馆的永久存在是为了物的永久存在而存在的。斯特朗斯基把博物馆的物看作前辈留下的“赠物”,和我们给后辈的“赠物”。他说“博物馆应当帮助我们未来的后代创造当代的赠物,这种赠物也包括我们前辈留下来的经过重新评价的部分。”把博物馆物比作“赠物”虽然带有文学味道,但也说明了博物馆对历史遗产的存续负有情义上和道义上的责任。我们从前辈那里接下了赠物,我们也有责任为后代准备历史赠物,从而使历史在博物馆中得以持续存在。博物馆保护昨天的历史遗迹是为了今天,也是为了明天。使历史不断地物化于博物馆中是一种历史智慧,也是一种历史责任。     

        可持续发展思想问世后,提高了人类的发展观,也提高了博物馆物的持续发展的自觉性。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整体发展观,提高了博物馆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视为整体去对待的认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持续发展观,把未来的发展作为当代发展的前提来对待,这就远远延伸了人类的发展眼光,大大延伸了博物馆物的保护领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平等观,要求平等对待人与自然之间、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权益,人不为自己的发展而无限制掠夺自然,也不应为自己发展而侵夺他人或后人的权益,这就大大提高了人类的道德水平。博物馆对物的连续不断的保护与传递,本来就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及其理论,使博物馆物的持续发展具有了更高的思想水平,更高的道德境界和更高的战略眼界。(见1996年拙著《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博物馆的物不能没有昨天,因为人需要通过博物馆的物感知昨天。不仅今天我们要感知昨天,明天也需要感知前天。博物馆收藏的昨天,不仅为了今天也还为了明天。而今天成为昨天时,今天的物也就成为新的昨天了。不断地如此前进也就是物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继承了前人的历史遗产又为我们的后人准备了他们将要继承的历史遗产,我们收藏的文物越多、越好,我们后人得到的就越多越好。没有哪个行业比博物馆更直接地为后人工作着,没有哪个行业比博物馆更具有历史与未来的直接衔接与统一。这就是博物馆物的存在与发展的特征。  
     
        七、博物馆物的经济观
        博物馆物的经济状态有其自己的特性。博物馆的经济价值是巨大的又是难以计算的。普希金博物馆收藏的普希金的一绺棕色头发应该值多少钱?这绺头发又与别的文物如何进行等价交换,如何分出高低?美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时的办公桌值多少钱?北京故宫紫禁城值多少钱?这是谁也算不出来的。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像博物馆这样无法算清自己拥有的财富的经济价值。但是博物馆的物一旦进入市场,它的经济价值就变得可以计算了。博物馆的物进入市场,它的身份就从博物馆物变成了商品,商品就会有市场价格。不过博物馆物作为商品并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一种特殊商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章《商品交换》中指出市场上出现了某些不是劳动产品的商品如古董等,他称之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古董的价格除了决定于它的使用价值外还决定于它的稀有程度。我在1999年写的《文物消失论》中阐述了稀有控制文物的价值和价格的理由:“文物之所以成为文物首先是稀有,有了稀有这个价值才能谈到其他价值。稀有是一切文物个别价值的前提。一切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物品,如果不是稀有就不能成为文物。稀有是衡量文物价值和价格的前提性标准。事实上文物的市场价格往往决定于稀有程度。如果世上同样的邮票只有两张,毁掉其中一张,剩下的唯一的一张就是无价之宝了。越接近完全消失,稀有的价值就越高。”博物馆物处在消失的进程中,所以博物馆物的市场价格也在升值。博物馆物的价格的评估要借助市场,市场是唯一能给博物馆物以价格的杠杆,而市场价格在西方主要是通过拍卖行为而获得。中国博物馆界开过馆际文物交换的协调会,但没有价格工具难以成交。博物馆物的经济存在是复杂和多样的,既是无价的又是有价的,它的经济价值与价格是处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的领域之中。   

        博物馆物的经济价值不仅是无法计算的而且是不能兑现的。博物馆的物属于社会和国家的公共财富,它是为了当代也是为了传之后代而收藏的,在经济上是不允许兑现的。使用它产生经济效益与出售它是不同的性质。博物馆使用博物馆物或以物的名义产生经济行为并不危及博物馆物的所有权及其本身的存在,这是属于博物馆的合理合法的经济行为。博物馆物经济价值之所以不能兑现是决定于博物馆是永久性机构这一属性的。国际博协定义规定了博物馆是永久性机构,国际博协职业道德准则也把“永久性”作为收藏的根本原则,而对于出让藏品则规定了种种限制。博物馆不出售藏品不仅在定义规定而且在职业道德中规定。博物馆之间可以通过市场取得平等的价格而交换、转让藏品,但这不是出售藏品,兑现其经济价值而谋利。“不以营利为目的”也是博物馆物的一条经济属性。由于博物馆物的经济价值不能兑现,就决定了博物馆虽然拥有巨大财富,但它不是一个致富的机构。挪威一位生态哲学家住在大山里,他说走近大山就是走近伟大。博物馆人住进了文物这座大山,就走近了真善美、走近了崇高,博物馆人是以其事业的崇高而自豪的。(下)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