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陈燮君谈上博精神与博物馆管理
  • 高扬抗美援朝精神 展示先进文化
  • 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 基层博物馆举办文博培训的社会意义
  • 杭州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的展示策划
  • 博物馆物论(下)
  • 中小城市博物馆应和图书馆建在一起
  • 博物馆的发展必须和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
  • 永恒的纪念——访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
  • 登高方望远——记南京博物院陈列艺术研究所的成立与发展
  • 最新热门    
     
    把革新推向纵深

        现在我们博物馆界正在发生新的变革,对此,我有几点认识。我感觉我们这次变革或者说是博物馆的新气象,更多还是在政府推动下发生的,也就是说博物馆内部的变革力量并没有集聚到一定程度,现在主要是依靠外力的推动,是强大的*因素的要求,而我们现在还处于被动适应的状态,具有一种偶发性的特点,比较突然,中断了博物馆正常的发展程序。尽管这场革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博物馆发展的趋势,但这种改革能否持久,能否向深度延伸?我们现在需要更多考虑。如果博物馆内部在认识上或者措施上跟不上的话,外力消除或削弱以后,博物馆可能又会回到原来发展的轨道上去。

        还有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就是关于吸引更多观众到博物馆来的事情。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很多博物馆也面临这个问题。因为博物馆的发展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落后于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博物馆观众的数量在明显减少。他们最初也采取了类似于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确实也起到一些好作用。80年代初,他们意识到博物馆仅靠展览吸引观众不是一个有效的办法,现在台湾博物馆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了。这些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去注意的。当新奇的形式出来以后,可能会吸引眼球,但是新鲜劲过去以后,我们怎样才能保持观众数量不下降并有所增长呢?所以80年代以后,西方博物馆开始注重博物馆营销,研究观众、市场,甚至调整博物馆内部的结构,这样才慢慢走上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产生的社会效益,现在我们只是单一从观众数量的多少来衡量,实际上免票对观众的影响不能只从数量上来看,还应该有其他的指标,如观众的结构、观众参观的体验、观众对于博物馆的认知、观众到博物馆的意愿是否加强?免费开放只是一种做法,而不是唯一的标志。

      &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