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当代科技博物馆的创新与深化发展
  • 抢救保护无形文化遗产是文物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 无形遗产保护博物馆的特殊价值及其局限
  • 新时期展览的轻骑兵——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巡回展览活动侧记
  • 博物馆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 试论主题型展览与文物征集
  •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外宣工作
  • 黑龙江博物馆界全力打造展览市场
  • 扎实做好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
  • 文化遗产、怀旧意识与城市文化形象——遗产元素在博物馆平面设计应用的思考
  • 最新热门    
     
    加强博物馆宣传展示和社会服务工作

    的最大卖点,是博物馆的灵魂所在。

    2003年避暑山庄肇建三百周年纪念活动轰动全国,赚足眼球;承德市文物局又提出“走进精神家园,感受亲情服务”的口号,山庄对承德市民免费开放两周,接待15万人次,百姓真正体会到了主人的自豪。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山庄也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深得民心。

    武强年画博物馆打好年画这张牌以举办艺术节、发掘古画版为契机,积极宣传,大造声势,吸引中央电视台、北京、湖南、河北以及香港凤凰电视台及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文物报》等54家媒体记者进行高强度报道;特别向美术院校免费开放,成为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美院、北师大、南京大学、河北大学等大专院校的实习基地、第二课堂,使优秀传统民间文化大放光彩。

    三、强化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工程

    精品陈列是博物馆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精品陈列就没有博物馆的存在。在已有河北省博物馆《金缕玉衣的故乡——满城汉墓》、《神秘王国——战国中山国》,西柏坡纪念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的基础上,邯郸博物馆将《磁州窑》陈列作为精品打造,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充分挖掘文物藏品的深厚内涵,终于获得“第五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最近西柏坡纪念馆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关怀下,大规模改扩建,改陈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他们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专家把关,进行陈列设计方案的竞标;运用新思路、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力求把陈列展览提高到最高的水平,以多种方法实现陈列展览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

    这些精品陈列、宣传将从根本上增强博物馆的凝聚力、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树立良好的文化品牌,成为地方、省、市的“文化名片”。

    四、宣传、展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

    在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大前提下,博物馆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社会需要,必须有商业化思路,运作必须市场化。

    石家庄市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巡回展适应商业社会需要,促销思路企业化、市场化。抓住媒体进行铺天盖地的不间断报道,做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市民“倾城”出动,争相领略秦朝大将军的风采。短短一个月,观众达11万人。

    西柏坡纪念馆适应社会需要推出立体化宣传新路,创建西柏坡精神演出团,自编自演《西柏坡的黎明》歌舞情景剧节目,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与西安电影制片厂合作,以全部历史镜头拍摄纪录片;用影视、戏剧等多种传播手段实现宣传展示的最佳效果,争取把馆里的陈列展览、宣传教育都做成精品。

    五、通过落实“三贴近”,找差距

    河北省博物馆系统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硬件不足,许多市县博物馆的馆舍、库房急需修建或改善;软件不足,急需各种人才充实工作第一线,最为紧要的是实用型陈列设计、安全保卫人才,高层次研究及管理人才。

    针对硬件不足,今年将抓紧推动新建博物馆建设,酝酿黄骅盐业博物馆,做好唐山市博物馆选址,筹划秦皇岛、廊坊、定州、磁县博物馆;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陈列改造,西柏坡纪念馆、山海关长城博物馆、邢台郭守敬纪念馆都要出新出彩;在博物馆系统试行评估,搜集博物馆藏品、科研、人员等相关数据,为博物馆分级作准备。为加强文物科技保护,组建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已完成幽居寺、曲阳北岳庙、涿州元代壁画墓文物科技保护项目及其他6项文物调研课题。

    针对软件不足,将继续抓好博物馆人才培养,解决展览陈列设计、安全保卫这两个博物馆工作的弱点。继续进行保管员培训,实行保管员持证上岗,进而开展陈列展览培训,安防、技防培训,以带动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的提高。抓好博物馆基础建设,全面展开一级文物藏品建档工作,二、-文物藏品备案工作,加强珍贵文物藏品信息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启动一级文物藏品数据采集工作。继续抓好文物保护、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各馆重新修订紧急状况防范预案,紧抓博物馆安全工作不放松。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