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第6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在国际贸易中心举办
  • 再现国宝——故宫珍藏书画复制精品鉴赏展举办
  • 浅谈名人故居型博物馆的发展走向
  • 革命纪念馆应该成为思想*教育的基地
  • 建设内蒙古特色博物馆体系
  • 三个代表 与博物馆建设博物馆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
  • 国家博物馆推出意大利奈斯波罗画展
  • 豫博赏析讲座吸引大众
  • 基层博物馆陈列工作的一些思路
  • 陈列展览的三位一体——兼谈陈列工程招标中的一些问题
  • 最新热门    
     
    关于博物馆定义的思考

    博物馆定义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要指示今后一段时间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此需要关注博物馆发展中的新问题,回答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我国博物馆定义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开放和发展的态度,提出新的发展思路,推进博物馆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的环境条件、管理体制、办馆主体、资金保障、社会需求、观众结构、工作队伍、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博物馆工作内容、程序、方法、评估等方面也相应改变。为此,在讨论博物馆定义时不能忽视当前博物馆面对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第一,我国博物馆定义要明确博物馆的公益性和公益组织的社会身份、法律身份。在高度集约型计划体制时期,一切社会事务都由政府主办和提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向公共事务管理。从世界各国近30年来博物馆管理改革情况看,基本思路是政府从对博物馆日常事务的管理转向对博物馆产出的管理,即对博物馆特定公共品数量和质量的管理。这一转变意味着博物馆不再是衣食无忧的社会宠儿,而要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要靠自身的努力和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出来获得社会的支持,这使博物馆的行为带有经营性组织的色彩,也使许多人认为博物馆也符合经营性组织以产品换资源的特征,于是议论盘活存量资产,将博物馆资产视为特定社会集团、组织或个人的自有资产,以经济效益作为评估博物馆是否需要存在和绩效的主要标准。还有一些人将博物馆归入文化产业(或说是文物产业),认为博物馆可通过出售门票、参与旅游、生产衍生品等获利手段赚钱,或至少收回投入。这些认识混淆了公益性文化行业与营利性文化行业的界限,不利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目的是经济收益,通过满足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来得到直接的经济回报,满足的是资产拥有人的赢利目的。博物馆投入主体不要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