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最新热门    
 
探寻博物馆与学校的契合点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直观性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对现行中小学教材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合作空间非常宽广。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不仅与中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历史课、语文课有联系,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美术、地理等课程中都能找到契合点。我们应加强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主动地将博物馆陈列展览中与课堂教育有关的资料提供给学校,作为任课老师的教学参考资料,并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建议。

一、加强馆校之间的沟通

我馆举办的《馆藏文物展览》中,有一组“汉代青铜器”,展出了包括青铜钅焦斗、鉴、釜、鼎、盘、盆等多件衢州当地出土的汉代青铜器。这些用途不同、造型各异、布满铜绿的出土文物,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高中化学关于“铜的性质与用途”一节中,我们找到了博物馆陈列与学校教育的契合点。教科书中介绍:铜在潮湿的空气里表面上能生成一层绿色的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经会制造青铜器。从发掘的出土文物中我们知道,商代已经使用青铜制造的农具、武器和祭祀用品。例如巨大的司母戊大鼎重达875公斤,制作精美,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已经掌握了高超的冶炼和铸造技术。”据了解:课堂教学中,同学们对“铜绿到底是怎么样的?”“衢州有没有出土的古代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等问题十分感兴趣。有些学校恰恰缺乏这方面的实物教具及知识,而博物馆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我们将相关资料提供给老师,并建议他们带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增加感性认识。当同学们在博物馆亲眼目睹了这些衢州当地出土的“汉代青铜器”,不仅解决化学课的问题,对其他课本知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如通过“青铜钅焦斗”引出唐诗“行人刁斗风沙暗”;通过“青铜釜”引出成语“破釜沉舟”、“釜底抽薪”;通过“青铜鉴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