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博物馆文化 的再认识/杨志刚
  • 榜样的力量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评选活动与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曹兵武
  • 程序和规范对博物馆陈列布展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 展览说明词个性化之我见
  • 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的历史地位和文物价值
  • 危机管理当代博物馆管理的新课题
  • 展览说明词个性化之我见
  • 《新文化运动陈列》的策划与思考
  • 博物馆举办交流展的几种形式
  • 讲解员博物馆睿智的眼睛
  • 最新热门    
     
    传播交流——现代博物馆的重要职能

    时代”,谁争取到社会上更多的“注意力”,谁就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大赢家,反之则必然被淘汰,即被社会淘汰因为社会是市场经济的社会。我们浙博有鉴于此,近年来加大改革力度,变过去的“守住大门,等人上门”为而今的“走出大门,请人进门,主动到学校、机关、工矿、部队、社区去广泛宣传自己,不仅扩大了观众群,还以“年卡”一年一票的形式稳定了这些观众。此外,在近一年来,我们先后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萧山区教育局及拱墅区教育局所属的中小学以及杭师院附属三墩高级中学等共建了“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并与浙江老年大学共建“老年艺术教育基地”,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共建“青年博物馆志愿者实践基地”,与73022部队共建了“73022部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实国家文物局关于博物馆面向社区文化建设的有关精神,进—步推动社区的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与21个社区建立了“社区文化教育基地”,每月定期向以上有关单位、团体发放《展讯》,扩大加强了与观众的联系,这种以点带面,形成一个观众网络的做法,不仅吸引了新的观众群,也扩大了博物馆在社会上的影响,变以前的“门前冷落车马稀”为而今的“门庭若市”,让大家认识到博物馆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一年来,我馆接待的观众达24万人次,比以前的人数成倍地增长,更好地实现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这一国际博协制定的博物馆宗旨。

    第二, 博物馆与报刊、广播、电视媒体间的交流。

    每项展出前,尽量邀请各家媒体“先睹为快”,以便“.舆论先行”,造成声势。如2001年,杭州著名雷锋塔遗址的开掘,对地宫内铁函的开启,从国家级文物“金银塔”的出土、清理到展出日期,各媒体都随时作了跟踪报导,观众吊足了胃口,望眼欲穿,以致开始的1—7天中,每天的观众量破天荒地达到了平均4000人次左右。

    第三, “物”与人的交流,即展品与观众的交流。

    这是“交流”的核心。博物馆要做到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结合:

    1选题与观众需求的结合。如同市场对新商品是否适应顾客需要应进行社会调查一样,博物馆的每项陈列选题,也应在社会上进行调查研究,如请各相应的考古学、历史学和科学技术专家学者论证选题的社会价值及其科学性;请大、中、小学校的师生来谈一谈他们是否有了解这些方面知识的愿望,请普通观众谈哪些专题对他们更有吸引力。做到“有的放矢”,不打“空炮”。

    2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博物馆的观众是包括各个阶层、各类人群的。专家学者要求展品的学术性。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普通观众则要求深入浅出的普及性。而后者占了大多数。所以,在选题设置乃至试展时。多与不同的观众“交流”,听取他们的不同意见是很必要的,一般来说,博物馆当然应该搞些学术性很强的展览,供专家学者研究。但大多数陈列,应该考虑到普及性和可看性,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在内容编排和解说词的编写上,也要尽可能地做到深入浅出。不仅注意到通俗性,也注意到趣味性,这样博物馆发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才会更大、更广。

    3知识性、趣味性与观众的参与性相结合。博物馆学家自二战以来,将研究重心从“藏品本身”转移到“藏品利用者”。千方百计调动“藏品利用者”即观众的积极性就成了从事博物馆事业工作人员的重要课题。这其中如何吸引他们,调动起他们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抽象的历史、深奥的科学,最好赋予形象的展示手段。包括光学、声学、电子学在内的最新科学技术成就,用于复原原始景观,这点,我们在《浙江七千年》陈列中做到了一些。在形象化、自动化以外,如能加上观众的亲手操作、亲自参与,就更能激发观众兴趣,如有的博物馆敲击复制编钟、吹奏仿古乐器等。我们浙博也开展了看“浙江七千年”征文暨文博知识大奖赛,看“浙江七千年”集邮文化展及“手工陶艺活动”等观众参与的项目,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物与人”的更好交流,使展品发挥最好的效果。

    第四,人——物——人的交流。

    就是说,事先根据观众的需求举办陈列或展览,在观众参观以后,又组织观众座谈会、专家报告会、学术讲座等,如我馆举办“徐悲鸿绘画艺术展览”,请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亲自演讲了“徐悲鸿生平及其艺术成就”。举办“林散之书法绘画艺术展”,请“江苏林散之纪念馆”馆长作了“林散之节法及其演变的讲座”,近期又举办“雷峰塔展览”,请了本馆副研究员蔡乃武为上城区教育局所属的100多位老师作了相关专题讲座。一位听课后的教师感叹,从文物里头学历史,味道真不一样!所有这些,都加深了观众对展品的认识、理解,增长了他们的学识,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实现了更好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五, 物与物的交流。

    一是“请进来”,2000年,浙博从法国引进了罗丹的《思想者》,使中国的观众不出国门,就能欣赏到世界大艺术家罗丹的这—.旷世杰作。在国内,如前所述,从北京请进了“徐悲鸿纪念馆藏品”展,从江苏请进了“林散之纪念馆”的藏品陈列,使浙江的观众亲眼目睹一代宗师毕生的杰作精品。

    另外,我们还“走出去”,到日本、法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办了多项浙江七千年的出土文物展及书法艺术展,让海外、让西方了解古老的东方文明,这对让浙江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浙江有极大的好处。

    总之,博物馆的职能从最原始的单—的“收藏”、发展到“陈列”、“研究”,再到“传播交流”,反映了博物馆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顺时代潮流而进者昌,逆时代潮流而动者亡,”这是—条自然和社会的铁律,博物馆也是如此。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