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我对生态博物馆特征的描述
  • 社会生活展漫议
  • 对博物馆陈列精品的思考
  • 数字化博物馆任重而道远
  • 博物馆与全球化
  • 建筑与陈列的和谐统一——也谈博物馆建筑设计与工程问题
  • 程序和规范——对博物馆陈列布展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 博物馆与市场调查
  • 计算机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中的作用
  • 博物馆文化的理念更新
  • 最新热门    
     
    博物馆建设理念的三大变化

    自公元前284年托勒密在亚历山大里亚城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博物馆以来,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博物馆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的博物馆也是随着近代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变革而产生的。1903年,张謇在南通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成为我国博物馆的发端。回顾我国博物馆100年来走过的路程,可以看出在以下三个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博物馆建筑“生态”、“环保”意识的突出

    博物馆建筑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公共设施,是博物馆开展工作,展示自身特色以及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基础。博物馆馆址的选择、布局和结构的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正确的设计理念指导下进行。我国以往的博物馆建筑多是在传统历史建筑改造的基础上建成的,这样做有一定的方便条件,既保护了历史建筑,又突出了博物馆的文化特色,但也极大地限制了博物馆自身特点的发挥。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博物馆建筑可用空间越来越小,不要说吸引外来展览,即使是自身藏品的展出也无法顺利进行。过去博物馆馆址的选择多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静或颇具纪念意义的地段,建馆之初吸引了大批观众,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城乡规模的扩大,一些博物馆逐渐丧失了原有的优势,变得门庭冷清也就不足为怪了。

    为了使博物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其建馆之初就应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用长远意识来看待博物馆的发展,而不能用功利主义的态度从事博物馆的建设。博物馆作为人类社会的公共文化设施,其自身建筑亦应考虑到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建筑方面更好地体现出“生态”、“环保”意识。可喜的是,一些博物馆专家已经开始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并已有一些学者开始撰写这方面的文章,这必将极大地推动博物馆建筑事业的发展。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