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博物馆如何迎接经济挑战和社会挑战
  • 广州博物馆观众下降原因初探
  • 有感于 最佳服务奖 的空缺
  • 欧洲蜡像馆初探
  • 浅议博物馆的文化特征
  • 博物馆要在深层次上同社区相结合
  • 传承文明 与时俱进 启人心智——浅谈博物馆文化的特征
  • 定级与博物馆制度创新——博物馆定级之我见
  • 艺术品陈列中艺术原位的再创造
  • 铜鼓展的形式设计
  • 最新热门    
     
    博物馆文化浅见

    博物馆文化属于先进文化范畴。近代以来的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在改变人们落后观念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丹麦博物馆的汤姆森(1788—1865),其“三时代体系”的新式陈列,大大震动了19世纪中叶的思想界,改变了有关人类文明演进的传统错误观念。再如我国南京博物院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长江下游五千年文明”展览,不但在文博界引起震动(新的陈列体系),而且对“中华文明起源多元论”这一新的学术观点向大众传播亦有突出贡献。

    博物馆文化具有交流性。中国近代的博物馆是从国外输入的。这里,既有自觉的一面(如张謇的主张及其实践),又有被动的一面(如韩伯禄等一批外国人在中国建的博物馆)。在国家主权半殖民地时代,自觉引进的博物馆文化是那些民族精英救亡图存的努力的具体体现,而外国人在中国办博物馆多数具有宗教文化渗透的作用,具有侵略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独立,西方人办的博物馆统统收归到中国人自己手里,按照中国人的意志进行了改造使其成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型博物馆。在一段时间里引入苏联博物馆办馆理念,使得中国的博物馆文化呈现“苏式”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国门重新打开,一些国人到欧美,将欧美的博物馆学新理念及其“硬件”——多媒体导览系统、多语言电子讲解系统和展览(如埃及文物、玛雅文物)等引入国内,在改变博物馆“苏式”文化的特点的同时让国人了解其它文明。与此同步,中国的博物馆从80年代以来走出国门到国外办展览,向世界展示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通过展览交流扮演着文化使者的角色。

    博物馆文化具有地域性。每个国家的博物馆与别的国家的博物馆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色。除此之外,因为博物馆是人办的,人是有地域文化差异的,所以一个国家内的博物馆往往呈现不同的地域特征。在中国,博物馆文化可以分京派和海派两种类型。京派以历史博物馆为代表,海派以上海博物馆为代表。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京派博物馆文化和海派博物馆文化都呈现不同面貌。以藏品征集为例,京派以国内范围为主,有时要通过行政手段向“下级”调拨,海派既面向国内,也面向海外,同海外收藏家保持密切联系,基本运用市场手段获得。再如陈列,京派保留“苏式”特点,目标定在国内一流;海派呈现欧美风格,目标定在世界一流。京派博物馆教育重在“智育”,海派博物馆教育重在“美育”。京派博物馆招揽人才面向国内,海派博物馆招揽人才面向世界(实行客座研究访问学者制度),……如此等等,这种文化差异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中国文物报20010907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