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遗产的社会维度
  • 从欧洲文化遗产在线(ECHO)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
  • 工程建设中的文物保护
  • 文物价值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 航模在田野考古摄影中的应用
  • 在社区服务中求发展
  • 博物馆展览与历史运动--《浙江七千年》观感
  • 观众需要什么样的博物馆
  • 从政府办馆、养馆到管理博物馆——谈我国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的变革
  • 打造创新与想象力的平台——博物馆文化内涵沉思
  • 最新热门    
     
    申遗 能否替“风水学”驱魅?

         日前,有人刚刚动了为“风水学”申遗的念头,网上网下便风生水起了。2006年12月15日的《东方早报》报道说,上海生活美学学会会长张良仁提出将“风水”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便引来争议如潮。“风水学”申遗的倡议,之所以引来不少责骂声,是因为即便在“风水学”的“发祥地”——中国,也往往难掩其一向与魑魅魍魉形影相吊的恶名。

        翻翻当下那些最权威的工具书,其对“风水”的定义个个定性果断,格调分明。《辞海》关于“风水”的词条说:“【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 《辞源》对“风水”的释义为:“【风水】指宅地或坟地的地势、方向等。旧时迷信,据以附会人事吉凶祸福。” 而《现代汉语词典》同样没给“风水”留半点“翻身”或置辩的余地和空间:“【风水】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由此可见,“风水”之名在其诞生地都如此不堪,甚至很难有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即便拿其去申遗,又会是怎样的结果,恐怕就可想而知了。

        实际上,“风水”变得如此臭名昭著,也不能完全怪罪那些权威工具书的“无情”,关键是“风水学”的里里外外都难跟人类公认的现代科学原理和自然法则相契洽和吻合。若在中国数千年自然科学缺位的农耕时代,处于“一家之说”的“风水学”尚能找到其蒙事的对象的话,在现代科学知识日趋普及的今天,“风水”像另外诸如“卜卦”、“跳大神”之类的“国粹”遭到越来越多国人的鄙夷和遗弃,便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而如今一些“国粹自恋狂”之所以并不死心,甚至欲通过借申遗之名来为其臭名昭著的“风水学”还魂,恐怕不光是为保护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