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文物,希腊民族的史诗
  • 加强文保技术研究 建立中国的文物保护理论和方法
  • 白鹿洞书院的整体保护
  • 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 十一五 规划
  • 应重视文物的安全包装
  • 浅谈虚拟博物馆的技术构成
  • 河南墓葬壁画保护状况调查
  • 对北京市文物保护工作进一言
  • 德国文物保护修复原则及理念的发展嬗变
  • 十一五规划 体现了文物科技事业的科学发展观
  • 最新热门    
     
    体验与认知中西感受文化遗产的两种方式


        “文化遗产”是近年来进入公众视野的一个新名词。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把旅游休闲作为业余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那些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无疑成为了旅游的首选地。在旅行过程中,人们喜欢用照相机、摄像机等现代科技产品将旅途中的精彩看点“固定”下来,作为永久的留念。笔者在游览国内和欧洲的一些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时,曾观察到中西游客在照相时的不同的行为习惯,并由此想到了中西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毫无疑问,任何一种“普遍性”的结论都很容易受到“特例”的冲击,而任何建立在个体直接经验基础之上的观察也难免有其偏颇。尽管如此,从“特殊”到“普遍”(尽管有其局限性)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运行轨迹之一,而观察和经验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发现和认识现象背后的根源。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许多中国人在“旅游景点”拍照留念的时候往往喜欢把自己与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放在一起,所拍的实际上多是人物照。除拍摄个人留影外,还喜欢拍摄集体合影,这一点在欧洲人眼中也是日本游客的一大特征。西方游客在拍照留念的时候,镜头很少对准人,而是更多对准自然和文化遗产本身。不仅如此,不少西方人甚至把有关文化遗产的解说词和平面图也拍摄下来。上述现象看似平常,但却折射出了中西思维方式和深层文化心理上的差异。
    西方游客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态度体现出的是典型的“主客分立”的科学式的思维方式;作为西方文化重要源头之一的希腊理智主义传统即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代表。所谓“主客分立”,其意思是作为认知者的人是“主体”,而自然万物是“客体”;“客体”是“主体”的认知对象,“主体”的任务应当定位于寻找——挖掘出深藏在“客体”之内的“真相——真理”。西方游客偏爱拍摄作为“客观存在”的景物和文化遗迹,而“主体”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