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关于长城调查的规范化标准化问题
  • 明清工艺品的修复
  • 大遗址保护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 吴哥古迹保护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 关于长城保护的几点思考
  • 襄阳 古隆中 石牌坊的现状评估及保护探析
  • 规划中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
  • 德国的文物修复职业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
  • 从数字遗产信息的破坏谈数字遗产保护
  • 文物鉴定技能和传承
  • 最新热门    
     
    我 看 田 野 文 物 保 护

      江南多水、也多山,可谓山水兼得。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孕育了光彩夺目的历史文化,至今仍留存着大量不同年代、不同类别、不同质地、不同形态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比如:山岩峭壁的摩崖、密林深处的庙宇、群山坡地的古墓、田野台地的遗址、水乡小河的古桥,傍水村落的民居等等。它们深刻地记载着文明古国的发展进程,也是推动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田野文物较之馆藏文物有着明显的分散性和不确定性,所谓分散性是指这些文物分布于不同地域、不同地形、不同环境中;所谓不确定性是指田野文物处在自然状态下,风化损毁严重,且大都无人看管,不法分子的偷盗,人们生产、建设、生活的人为损毁,田野文物安全实在堪忧,加大对田野文物的保护力度,刻不容缓。
      营造保护氛围
      氛围是一种环境,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气氛。文物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众是文化的真正缔造者和传承者,社会公众参与文物事业的程度,往往决定着文物事业的面貌,然而,公众对于田野文物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利用价值上,作为管理者,我们不能要求社会公众像我们一样熟悉和珍视田野文物,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使公众逐步认识到田野文物与馆藏文物一样,有着同等或更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作些尝试。
      一是利用考古进行宣传。对于考古,人们总有着诸多猎奇心理,此时是文物保护宣传的最佳时机。若能在考古工地所在村、镇、沿途路段,以宣传版面、永久性标语、口头讲解等方式向参观群众宣传文物法律、法规、文物保护知识,往往收获颇丰。
      二是利用文物保护资料宣传。定期编印诸如《浙江文物》、《湖州文物》等期刊介绍辖区文保单位、文物工作动态、文物珍品鉴赏等内容,分发社会。
      三是利用媒体宣传。选择发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