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教案试题 >>历史论文
  • 关于长城调查的规范化标准化问题
  • 明清工艺品的修复
  • 大遗址保护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 吴哥古迹保护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 我 看 田 野 文 物 保 护
  • 郑州文庙大成殿修复后的思索
  • 吴哥古迹保护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 建议北京 旧城 改称“历史中心”
  • 谈文物藏品的信息数据库采集
  • 文物鉴定技能和传承
  • 最新热门    
     
    文化遗产保护不容回避民生问题

        2006年2月1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开展。而就在9年前,中国与挪威政府合建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这是来自欧洲“生态博物馆”的另一种文化保护理念在中国的首次实践。如今,它们正在保护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两种理念在中国文化保护史上的意义无疑都十分巨大。文化保护问题正越来越成为政府与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参与者和梭戛生态博物馆的田野考察者,笔者对当前的文化保护情况有了一些切实的体会,也关注到这两种保护形式其实都面对着同样的一些现实问题,因此这里想对中国文化保护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笔者在2005~2006年间随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研究员带领的西部人文资源课题组赴梭戛生态博物馆所在的贵州六枝特区梭戛乡陇戛寨等村寨进行了为期100多天的人类学田野考察。根据所得到的一手材料来看,笔者认为文化保护过程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民生问题。不仅民生问题应当被纳入观照文化遗产的整体系统之中去,而且学者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在介入,学者的观点形成舆论,就会对文化构成影响,这种互动性正在被我们所逐渐接受和承认。知识分子固然不是政府官员或者慈善家,所要承担的主要责任不是“经济扶贫”,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及其专门的实现方式,即写作与记录是十分重要的。行文就是行动,关系到民生的话语表明了学者对民众的尊重,这些文字的意义就在于将草根的声音放到社会关注的层面上,其功劳并不渺小。
        笔者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民居建筑,在经过对田野实地和史料的考察之后,笔者发现,梭戛生态博物馆目前所正在予以保护的民居建筑大都不是属于陇戛人所独有的原生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